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4515|回复: 3

[发展] 汉中将如何去舍?承接产业转移之陕南三大循环经济聚集区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2-24 09: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风明月 于 2012-2-24 10:56 编辑 2 I4 P7 m8 G2 [  V' g/ a# u* ]9 J% K4 m
) ~, N1 N6 y2 e% C1 {
机遇总是垂青执着准备的人们。如何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把好陕南环境门槛;如何创新模式扩大开放,将陕南“比较优势”变为产业集群力量?在陕南三大循环经济聚集区,一场承接产业转移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 K* ]- O! S2 d0 |, s" b    隔着秦岭南望,在陕南汉中盆地、月河川道、商丹谷地三大循环经济聚集区,一场承接产业转移的盛宴刚刚开始。     放在眼前的问题是,陕南要建成有比较优势的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基地,如何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把好陕南环境门槛关口?如何创新模式扩大开放,将陕南“比较优势”变为产业集群力量?人们想知道,陕南的“功课”做得如何。7 H; A& }4 D/ y7 z( _3 e# i
  1、“高端承接”填补空白     2012年2月14日,商丹工业园区,这片土地很是热闹。随着比亚迪、陕煤、有色、中金、北京普能的相继落户,架桥修路、搭建厂房的工地比比皆是,厂区外车流不断,厂区内秩序井然。2 ]* Q( c# M3 ]4 X$ v' F2 o) D
     “承接产业转移,已经不是简单的叩门招商了,我们先是对园区建设做了很大投入,又对优势资源精致包装、策划,编制重大项目、全产业链招商规划,甚至为一些高端目标企业量身定制项目。”商洛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该市5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7.9亿元,这是前5年总和的14倍。
. u! ?& w9 j3 F5 E, t- e     2011年,安康从江西引进金属镍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分三期建设年产10万吨镍材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500亿元,利税100亿元。由于1万吨镍消化40万吨硫酸,从前不敢轻易开采的硫铁矿资源有了用武之地。* D+ u5 }1 Y( S$ m% b7 F
     过去陕南有资源没项目,简单开采不可行。现在瞄准产业链的高端,引进行业技术领先企业,填补了自身无法涉足的产业空白。同时,水电梯次利用等产业的开发,将改变陕南能源结构的简单图谱,光伏等新兴产业的入驻,或将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近年来,陕南三市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集中力量打造汉中盆地、月河川道、商丹谷地三大循环经济核心聚集区,成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
' z! e4 G/ }8 b- f8 W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陕南,省内大企业在陕南加大投资,也带动了配套产业和第三产业。2011年,陕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483个增长到1100个,工业总产值由241亿元提高到773亿元,分别增长了1.1倍和2.3倍。陕南投资凹地的强大吸附力,使产业转移迅速展开,在三大核心聚集区有了10亿元、20亿元、30亿元的企业后,一些100亿元、甚至300亿元的企业也在培育之中了。 - b: s4 g3 [. L0 F' f; n% d- V

5 C" |+ u1 Y9 c. z" X1 d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09: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2、不可忽视环境成本
, G2 Z2 \8 F! L2 q8 D
1 Q. L& x" C- X  }+ m    “地上有的圈起来,地下有的挖出来,外地老板敲锣打鼓请进来”,曾几何时,多少亟待发展的中西部小城,患上了“招商引资饥饿症”,被发达地区“请出去”的“落后产能”,又摇身一变成了小城里的“座上宾”。
: Y2 Q' ^3 t; f3 w1 ?
7 ?$ ]: w) V; @+ o& y* y    秦岭腹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一个个特殊的生态地位,让陕南承接产业转移甫一提出,就有了“要产业转移,不要污染转移”的呼声,地方政府能不能把好环境关口,怎么计算产业项目的环境成本? . Z* V6 r) P$ a0 ]# P" T* X
8 N: X. }. D) w! o
    以商洛为例,一条铁的招商纪律被严格遵守,不管企业投资有多大,凡是矿产品粗加工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入。因为就在此前几年,陕南还下决心连续关停了一批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型矿山,严格控制了矿产资源的无序勘探和开发。 : Q" u: u9 G( O  l( R  W

( L! e) `' W! p+ t/ Y+ j) {- {& E( y, _    “陕南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是环保优先,有所取舍的,否则未来开发必然受限。要是承接产业转移,先把潜在污染转移进来,那不是一颗颗定时炸弹么!”一位长期关注陕南发展的专家说。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子,是“十一五”陕南突破发展的重要启示。“十二五”期间,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职责,一项差别化的产业政策,首先贯彻在了陕南承接转移的项目筛选中。 " ~# I$ [0 c, z1 g

% Q! }: U. F* ~% Z    2011年《关于加快推进陕南循环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陕南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产业。陕南承接产业转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对鼓励类产业,特别是在陕南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项目审批、投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对准入门槛较高的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支持由有实力、有技术的大型企业进行规模开发、集约生产、循环发展。
- H: n' O8 S1 s( {/ ~
& ]/ a  X# i; ~' {    当不可忽视的环境成本,计算在每一个产业项目的利润分析中,“要产业转移,不要污染转移”成为每一个把关者的自觉意识,建立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现代循环产业体系,形成以生态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才是一个“生态、秀美、富裕、安全”新陕南。
7 |+ F* p. G! N) ?* P. r3 M9 U9 S& O- \/ E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09: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明月 发表于 2012-2-24 09:46
3 ]$ B% Y3 a' X8 K3 U+ V2、不可忽视环境成本
) E: V. F: V& @' o) ?$ P8 R3 e5 P3 b, V7 w/ V/ e* Z% O8 j
    “地上有的圈起来,地下有的挖出来,外地老板敲锣打鼓请进来”,曾几何时,多 ...

3 y- F3 T1 n, W1 ~3 `. x3、博弈陕南“比较优势”
+ k; w; X# {6 ~) F8 I4 l) d5 F* e
    2011年,一条食品级血浆蛋白粉和生物活性蛋白肽生产线,悄然入驻汉中宁强县,这家从天津来的生物制品公司,还是引起了当地生猪养殖户的热议。
# g% x5 v. d" k  l* B& G8 v" p- r  L! p# }
    “这回生猪不愁卖了”,企业看好了当地百万头生猪养殖的资源,综合利用生猪屠宰后的毛发、血浆生产生物制品,有效避免了农民养猪的市场风险,延伸了陕南生猪特色产业链。 & G1 R3 b9 [) Q# v0 M1 S
6 I* T* u5 J0 ]. |
    安康白河县,从湖北十堰引进年产1万辆专用车厂、汉阴电动自行车厂,企业瞄准了陕南大市场有备而来;平利年产200万件出口服装生产线项目、商南年产9000万套新型航空用品建设项目,首先是冲着招工容易来的。 - o1 J+ [3 [# y4 N
7 m3 m, B( @) U  ~7 u2 [, b" j
    区域市场的地利、优质的资源条件、相对多且廉价的人力资源,是陕南承接产业转移最明显的三大优势,还有一部分是看好了陕南良好的电力资源基础保障。比如,汉阴特种纱厂,在江苏张家港的母公司深受限电制约,转来陕南后没了这个后顾之忧。受这户企业的带动,张家港又有企业商谈将生产线搬来了。从比较优势中寻找发展方向,挖掘发展潜力,好资源巧包装,建设有比较优势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是完全现实可行的。 - K! e( s4 S: Q) n0 X
: {0 X2 I4 u' r$ O4 k
    把优势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统筹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创新策划理念,从优势产业链延伸、循环发展中,从发展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中生成项目,先引进壮大龙头,产业集群也就不难形成。 4 c- F& X* w8 E0 ~
8 v' _% J3 K8 T! R+ n
    “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家也像个家了”,近年来,陕南承接产业转移,涉及现代农业、工业配套、新兴产业、商贸流通等多个行业,打开了陕南比较优势的广阔市场,也改变了陕南百姓离乡谋生活的艰难状态,原本在外奔波的众多农民工,陆续返乡创业就业,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E& S/ W2 |: Q% g3 I' H

: H$ c1 v/ w8 \/ C
7 |1 ~3 x8 [: N' n" y
  g( u" s+ H+ m, R2 Y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09: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4、补足短板 集群发展 / c* Z$ p9 ?7 ?

0 u( H2 S! S3 A5 x" m, o3 y& h" K' Z+ U' U    一家新兴产业企业,2010年在商洛正式投产,却发现由于当地配套不完善,带来了一些经营困难。究其原因,陕南物流行业的不发达,增加了成品运输辗转中的损耗,问题比较棘手。
0 J+ t0 a' ?0 Q9 w) J
6 ~' i) d3 D. L3 M1 d    截至2010年底,陕南三市公路总里程增加至4.7万公里,约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32%,路网密度提高至67公里/百平方公里。陕南整体交通发展水平已走出了明显落后的洼地,为什么还是陕南物流不便?有专家分析,运力还在浪费中。以汉中钢铁产业链为例,本地百万吨级的钢铁集团,其产量大部分远销外地,制成成品后又返销汉中。不完整的产业链条,让本应是优势的产业,不仅无法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带来了运力的吃紧和有限资源的无端浪费。 ) I4 E/ ]; f3 ~+ g7 g

5 h$ `! Q: l% S  o- l    不完整的产业链条,不具备产业集群的力量,频频掣肘陕南承接产业转移,一些绿色食品企业,不能配套大型专业冷链;一些工业半成品加工企业,也无法安心扩大生产。“实在太耽误工夫了,我们在深圳只一个电话,不用出镇子就把啥都配全了”,一家企业主说。依靠承接产业转移,把国际、国内的大企业、大项目引进来,只是一个开始,告别最后一个木桶的短板,发挥产业集群的力量,告别为了一个电子配件,要让整个生产线停一天的被动局面,也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4 o: F% Q5 x. J6 A1 x3 ~0 T5 t

% l% M4 _; Q" B% P, n& x8 N7 @    2011年,陕南探索了一条循环聚集区与“一县一产业”并重,“大项目向园区集中、小项目在城乡开花”,打通全产业链条,两者错位互补、借力互动、统筹发展的强市富民产业支撑体系建设之路。机遇总是给予执着准备的人们。将陕南“比较优势”变为产业集群力量,搭建平台与产业发展、内生增长与开放合作并重,带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形成纵向连接、横向发展的产业集群,地域经济整体竞争优势才能逐步显现,陕南产业转移基地才有了应有之义。(记者 梁 潇 刘 锦)8 {4 ?$ X) I  v- K5 y( J6 j6 i" h

1 G' K* h$ ]+ p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