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本帖最后由 清风明月 于 2012-2-24 10:56 编辑
# b; u% @* |( P& L- Q7 |% u/ d- S$ l1 B* l9 Y+ l& q
机遇总是垂青执着准备的人们。如何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把好陕南环境门槛;如何创新模式扩大开放,将陕南“比较优势”变为产业集群力量?在陕南三大循环经济聚集区,一场承接产业转移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 F x$ T8 i3 | 隔着秦岭南望,在陕南汉中盆地、月河川道、商丹谷地三大循环经济聚集区,一场承接产业转移的盛宴刚刚开始。 放在眼前的问题是,陕南要建成有比较优势的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基地,如何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把好陕南环境门槛关口?如何创新模式扩大开放,将陕南“比较优势”变为产业集群力量?人们想知道,陕南的“功课”做得如何。
S, O. q: r& b% n, ~5 W 1、“高端承接”填补空白 2012年2月14日,商丹工业园区,这片土地很是热闹。随着比亚迪、陕煤、有色、中金、北京普能的相继落户,架桥修路、搭建厂房的工地比比皆是,厂区外车流不断,厂区内秩序井然。- n; z+ ~3 q I" Q/ ^6 @# W
“承接产业转移,已经不是简单的叩门招商了,我们先是对园区建设做了很大投入,又对优势资源精致包装、策划,编制重大项目、全产业链招商规划,甚至为一些高端目标企业量身定制项目。”商洛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该市5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7.9亿元,这是前5年总和的14倍。- ~* `% n1 J" [' G* R( g" K1 q
2011年,安康从江西引进金属镍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分三期建设年产10万吨镍材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500亿元,利税100亿元。由于1万吨镍消化40万吨硫酸,从前不敢轻易开采的硫铁矿资源有了用武之地。) ]8 g' S4 Z0 w% ?+ l* ^2 m
过去陕南有资源没项目,简单开采不可行。现在瞄准产业链的高端,引进行业技术领先企业,填补了自身无法涉足的产业空白。同时,水电梯次利用等产业的开发,将改变陕南能源结构的简单图谱,光伏等新兴产业的入驻,或将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近年来,陕南三市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集中力量打造汉中盆地、月河川道、商丹谷地三大循环经济核心聚集区,成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1 R3 H. [" P* x9 f& ^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陕南,省内大企业在陕南加大投资,也带动了配套产业和第三产业。2011年,陕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483个增长到1100个,工业总产值由241亿元提高到773亿元,分别增长了1.1倍和2.3倍。陕南投资凹地的强大吸附力,使产业转移迅速展开,在三大核心聚集区有了10亿元、20亿元、30亿元的企业后,一些100亿元、甚至300亿元的企业也在培育之中了。 1 ~- F b; ^$ a4 K8 |2 s
+ i/ B5 W) C8 f;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