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鼠标,从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从海岛哨所到演习现场,本地籍战士在哪里、想什么等信息一览无余;轻击键盘,军属家庭现状、有什么需求等情况尽收眼底。第一时间了解本地籍战士思想行为和军属家庭困难,做好思想教育、排忧解困工作,是陕西省汉中军分区开展“六知一跟两解决”活动以来,给征兵工作带来了可喜变化。
3 [7 V' n" E- N' _* x
5 O& \9 L9 n5 b; P$ C+ R" |) C“六知一跟两解决”有力激发了适龄青年报名应征热情。该军分区领导介绍,他们针对征兵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要求各级兵役机关做到知道战士在哪个部队服役、生活训练、思想变化、联系方式及所在部队领导姓名和联系电话、战士家中现状;积极开展回访工作,把思想工作跟上去;解决好军属家庭困难、解决好本地籍战士心中疙瘩。此举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支持征兵工作的浓厚氛围,该市征兵工作连续4年无责任退兵、无信访举报,4次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做法被兰州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转发。
+ A+ N: u/ t. J$ b v6 n: j; t“六知一跟两解决”活动源于2008年前征兵工作陷入的尴尬,体检工作即将开始,报名应征者寥寥,经过数次“紧急征召”才勉强完成任务,出现了12起退兵,31人受到刑事处罚和组织处理。如何激励适龄青年报名参军、提高兵员质量?他们分析感到,积极配合部队做好本地籍战士思想教育工作,让战士安心服役;倾心为军人家庭排忧解难,让军属倍感光荣,征兵工作必会“峰回路转”。于是,该军分区专题召开“六知一跟两解决”活动部署会,要求军分区、人武部建立军人军属详实准确的电子档案并及时更新完善,构建地方政府、人武部门、本地籍战士所在部队、战士家庭“四位一体”教育管理模式,建立跟踪回访机制,军地合力抓好军属的解难帮困工作,确保对本地籍战士和军属情况摸得准、联得上、帮得实。 + u* ?4 g0 m& G' s% X" [1 j9 ]
8 h1 l; k* w5 z O; g4 a
/ ~# a {2 j2 F4 `) C4 c* S$ S
城固县秦家坝镇三合村有军属54户。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委、县政府和人武部投资260万元为该村每名军属修建通户水泥路共11.6公里,并让每名军属有固定收入,让家庭困难的军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此举激励了该村在外服役的战士建功军营,有47人立功受奖,32人套改士官、考取军校。这几年,城固县务工青年返乡应征率、兵役登记对象报名率、大学毕业生报名率持续增高。该县常务副县长黎建军说:过去为征不到合格兵而发愁,如今却为不忍心淘汰合格兵而“烦恼”。2012年底,南郑籍一名新战士入伍后,曾一度情绪低落,产生离队想法,县人武部部长王伟玺到所在部队回访,与这名新兵一同训练16天,人武部协调解决其家庭一起宅基地纠纷,并长期坚持跟踪教育和服务,终于使这名战士克服困难、打消顾虑,积极投入工作训练,成为“训练标兵”,连续两年被表彰为优秀士兵。近3年来,该市军地各级组织帮扶军属87户,解决实际困难213件,组织本地籍战士回访组27批58人,深受官兵和驻军部队欢迎。
! w( o7 z) W/ [让传统之光闪耀时代光芒。汉中市广泛开展“走进军属家庭、走进军属心灵”活动,为1700户军属家庭悬挂“光荣军属”牌、颁布了“军属光荣”工艺摆件,表彰了110名模范军属和优秀军嫂,各级政府专门设立本籍官兵奖励基金,对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官兵实施奖励;对在部队入党的农村籍义务兵,退伍后将其列为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吴旭、刘军涛、王福军) # e- |$ b- }, D+ m/ q3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