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方便,手机,电脑轻轻一点便可连通世界,但在我省的一些偏远山区,许多人仍然保持收听广播的习惯,依靠电波来了解外面的世界。然而,很少人会想广播信号转播背后的艰辛,更少有人知道为了让生活在山区的群众顺利收到广播信号要付出多少努力,今天我们的记者基层行就带大家去看看广播电视工作者中的一个特殊岗位-广播转播台的守护员。看他们如何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连续十八年安全播出的记录。 # Z" S" q; X7 D8 B
生活在汉中山区的农民老刘,下地干活时,地头上总少不了一个收音机,一方面可以听到山外最新的新闻,另一方面可以解闷、放松心情。 & w; j7 v2 {: k& K
农民老刘:听听广播,做做活路,听听国家的情况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都在这里头,能听到。 2 A: E8 C# E E
由于地处山区,像老刘这样喜欢听广播的人,只能收听到中波信号,中央一套和陕西一套是老刘能收听到最清晰的频率,他一直以为这信号来自北京和西安,其实,发射这两个信号的地方,距离他家不到20公里。
* f2 t* `' ~' L# ^% s 凌晨5:20,在汉中市宗营镇汉中广播转播台。 # R+ ^; G+ J. _' E- w ^8 W" S
工作人员吴迪:每天早上5:20进机房,5:30开始工作,一直到5:50陕西一套开始播出,我这个早班要上到9:00。 4 U) T# m0 H9 _/ T6 o; x4 ^
广播声音: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现在开始转播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 D/ A. `: T8 A! j 汉中广播转播站负责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和两套实验广播节目,覆盖着汉中85%的面积将近200万人口。农民老刘收听到的信号,正是从这里发射出去的。在这个播出机房,尽管早已实现自动化播出,但从凌晨五点半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必须有人值守。 ( ]/ }6 S! I. O9 Y% k+ _* ^
吴迪:半小时要巡一次机,两小时要抄一次表(抄表目的)。
0 }4 R/ f3 j- i3 r% w* o! R 矗立在汉台区宗营镇农田里的两座铁塔,会把台里卫星接收到的信号以中波的形式发射出去,中波发射能让声音越过高山阻隔,传播得更远,为了让老刘这样的农民正常收听广播,定期对铁塔进行巡查显得尤为重要。
6 b+ G' F$ B* S5 e* i 汉中广播转播台 原台长 解苏汉:每周要对铁塔,高压供电线路进行每周巡查3次,台外设施是重要保障,台里发射机再好,这里出问题也会中断播出。
' P+ q8 e M- Y3 u7 X* F' t4 U 作为汉中广播转播台的老员工,解苏汉在职21年,现在正在办理退休手续,他说,自从有了线路巡查制度,这个工作一直是台长、副台长、副书记三个台领导来完成,每一根电杆,每一个斜拉线,都要观察到,一圈下来,最远要步行15公里路。
+ R& x7 W7 F$ ^) c 汉中广播转播台 原台长 解苏汉:高压线就是十一二公里,这两个塔就是两公里。
. i& ^9 [. o9 F% A 按照老规矩,巡查完后,回到单位,解苏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巡线记录。一行简单的记录,解苏汉写得一丝不苟,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对于转播台来说,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使命就是安全播出,在播出时段,哪怕出现一秒钟的中断,都会被视为播出事故,而在这个转播台,十八年来事故记录始终是0秒钟。
( |9 _. r* C4 o 汉中广播转播台 原台长 解苏汉:我们台18年没有出现过停播事故,就是培养了职工认真负责的精神。 - F9 w* E0 A( [7 o3 e
复杂的设备,漫长的线路,十八年无事故播出。怎么做得到,其实,只要你看了工作人员如何维护这些设备就不难理解了。
8 L/ {3 ]/ s; I# I. J9 d 打开机箱:拭擦,风扇上最容易沾灰,你看非常干净。
8 v6 F; S5 R! l# T 在发射机房,工作人员打开每一部机器,让人很难相信,这些已经用了11个年头的机器,就连生产厂家看了也说,这机器比刚出厂的新机器还干净。
+ i& c9 P9 n" E5 N p- d2 t) u 带班主任吴迪:我们每周要擦两次,也很枯燥。全靠平时的维护保养才能保证安全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