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发表于 2014-2-8 14: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班第一天 喊累都无力” , d2 X! Q0 C5 ], k, s
一别长假,两眼无光,三心二意,四体不勤,五谷难分,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成是患上了“假期综合征”……昨天是春节长假后第一天上班,不少网友表示,上班第一天,喊累都无力。记者总结了三种节后上班不在状态,看看你是哪一种?
% Y) _% u" Q, Z: S
! h* _! Z) w1 K& f X; u0 W# x 第一种 脸圆了 钱包瘦了 人变懒了! Y4 x; x6 Z5 U. d7 t
/ ]9 F1 z! n# K2 h2 j9 y* ^; o 24岁的郑君是浙江人,平时在西安工作很少回家,妈妈在家变着法儿给他做各种家乡风味。昨天上班第一天,郑君一进办公室,大家笑着说:“脸又圆了一圈。”郑君笑着说:“每逢佳节胖十斤,不光脸圆了,钱包还瘦了呢。”
- }0 Y3 F- q f3 j' H- r; a; H* o' \' V) d' i
昨日同事们见面,大多讲讲过节期间的各种趣闻。郑君也是一边听,一边眼睛盯着电脑屏幕,偶尔也忍不住插几句嘴。想把手头的第一件工作赶快做完,可不是和别人聊天就是有人走过来找他聊天,人变懒了,工作效率也特别低。郑君说:“我的内心告诉我,我只是肉体来公司了,灵魂一定还在家躺床上呢!”6 h1 \8 v1 z- G. z7 F
; a$ `# p" f/ ~. R 汉中第一网点评:莲湖区长安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杜鹃认为,假期见闻和负面情绪都是需要释放的,不少人潜意识里能意识到已上班了,但是仍然会像学生刚开学一样,忍不住见面先聊好久。如果有同事忍不住一直在聊天,可以善意提醒对方:“我很有兴趣听你讲话,要不咱们一会儿休息的时候继续聊。”
5 `' R3 O# s& t" ~! s- A* S
) `6 J9 c' E, v) { 第二种 健康过年 上班后也慢半拍
( i( n# A. h" Z
4 ~# c; x( m& f 今年的春节,陈晓梦回到老公的家乡——关中地区一个乡村,没电视,没网络,在窑洞里手机更没信号,iPad也成了音乐播放器,晚上只能看星星聊天,晚上8点多上炕睡觉,早晨6点听着公鸡打鸣慢慢醒来,没有客户电话打扰,每天吃的是清淡的农家饭菜……这种“不插电生活”从初一到初三过了三天,到初三下午,两人突然想起假期已过半,担心这种宁静的生活过太久回去不适应,初四回到西安,在家又调整了几天。
; h |2 `( _- J3 ]5 D 原以为自己能很快适应上班的节奏,可是在给客户打电话时,陈晓梦发现自己还是不由自主地开小差,说着说着突然脑子一片空白,找个借口先挂了电话,重新整理了思路,又给客户打过去。 `) ^6 t* z Z- v( B$ i
% N- v0 w* V5 N
汉中第一网点评:心理咨询师杜鹃认为,无论是暴饮暴食还是宁静过节,实际上都是不同的放松方式,不同于平时正常的节奏,打破了平时的规律,因此从静回到忙,也需要重新适应。+ V `9 E+ ~* I! r. U: C
, n" H8 a3 s; _; e
第三种 高速封路无法返城 家中办公
# f* l' s3 v, h0 m
8 s9 A) V0 ^; i* F, ^; x! Q4 N 当大家都在微信朋友圈晒上班第一天各种状态的时候,杂志社编辑赵菁华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家乡大雪,高速封路,没法返城但按时上班,在家工作。闹钟响了,我在被窝里打开电脑收邮件,到了中午,爸妈喊我吃饭。有家人伺候着吃喝,不知不觉中下班。”
* B3 R$ n- w: b* b7 q+ C" B; ]4 c% S# S, H
赵菁华说,杂志社大部分同事按时上班了,她和少数几个人没能及时赶回来,但工作不能耽误,约稿收稿编稿。在家办公,该做的工作一件不能少,但是感觉工作和休假界限不清,一会儿是上班模式,一会儿又调整成休假模式,父母一会儿送吃喝,工作效率并不高。
1 C. q5 u* C7 d. e4 r4 Y- A) X0 @# j9 Y7 C2 B, }# d" i
汉中第一网点评:心理咨询师杜鹃认为,这种在家办公的情况比较特别,上班和休假的状态交替,精神上紧张,行为上放松,也打破了以前工作的规律,会让人有一种紧张感。因为大雪无法回城,但是心里知道还是很快要回去,还是会出现迷茫、沮丧、紧张、慢节奏的状态。
: U6 z: `3 U/ [* v9 J1 n1 ]5 ?( ~( _9 W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