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3489|回复: 3

[闲谝] 汉中的来历及汉中的前世今身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2-21 08: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中的来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是因汉水得名,即被水所绕之意。但后来研究汉中地方史的人,都无法解释,便生出许多臆测。其实最早的汉中并不是现在的汉中,而是另有所指。汉中盆地最先称为褒国,再就是南郑县了。 / u/ A) d( g& _* u- C
8 V4 d. H0 d( U: H. O2 T7 h
  西周时期蜀国吞并褒国,至公元前451年秦国从蜀国手中夺取了汉中,秦国已实行县制,在此设立南郑县。南郑县的名字取得,是因为当年西戎入侵,部分郑国(现陕西华县)人南奔来汉中,聚居在此,因与秦人有乡党之谊,便以南郑来命名。秦国为了巩固和加强南郑的军事力量,派左庶长修筑了南郑乡城,其址就在今汉中市,这个地方历史上一直称南郑,后来才移到今天的周家坪。 . f) u* I  Q. ~# m* E# ], L: D

  J* b3 f& [2 e3 k+ R% S7 C7 w  公元前316年秦以南郑为基地,取道五丁关、金牛道灭了蜀。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即今天川陕公路沔县至剑门一段。途中以金牛峡、五丁关等处最险。金牛峡、五丁关一带为石炭岩地质,崖峻谷深,谷状多呈V形;五秦人不知入蜀道路,假意送给蜀王能粪金的石牛和珍宝美女,蜀王贪婪成生,就派手下五大力士——五丁,一路开山通路将石牛运回国内。秦人尾随五丁之后,灭了蜀国。这条路便称为金牛路。在宁强境内仍有金牛峡、五丁关、金堆铺、烈金坝等与传说有关的地名 。 % O- b# x- z* d) L5 ^0 Q, l
" i$ p3 L- }$ f. m5 f* s( [. n' A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民富国强,已有并吞天下之志。灭巴蜀后安顿好了后院,着手进一步蚕食楚国。公元前312年秦夺取楚丹江流域,又败楚汉中,置汉中郡。   Q: _/ p* H7 J) Z7 j: P  p; z( ?3 p
2 X- H1 h9 ~/ h+ J: w
  楚汉中郡在什么地方呢?《战国策》苏代对燕王说:汉中之甲,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月至五渚。夏水是一条河流,源出湖北竹山地区,有三条,在江夏入汉。《史记正义》引《括志地》说:房陵即今房州房陵县,古楚汉中郡地也。房陵县即今湖北房县 ,属竹山地区。汉中即指今湖北竹山地区,其地理上正被汉江和沧浪水所围,沧浪水又称汉水,所以被称为汉中。此地正是秦头楚尾。汉中是一片连接巴蜀的山地,是江汉平原即楚国内腹的一道屏障,因处秦头楚尾之地,成为楚秦、楚巴的争夺焦点。
6 ~1 I/ ]% I5 y& u: j2 e  楚人在蚕食汉江诸国后,前后以汉水命名的并非汉中一处,还有汉东、汉北等处。 0 z% m6 q6 i) I! \& u. i  @

& J6 q3 Y4 \2 K) B% u! p7 a$ E! S  秦取得统一后,实行郡县制,汉中郡扩大到汉北(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郡治新城(今安康),正处在汉中郡中部。东汉时四川盆地及西南地方实力增强,汉中郡治才迁到南郑,有加强防范的意思。
& A! F0 i: @1 o; z; J. \1 @5 h7 W$ w: B  P6 w$ W. G
  东汉末年,曹操从张鲁手中夺取汉中郡,此时汉中郡的下游古汉中,中游新城,上游南郑都成为吴蜀争夺的军事要地 。为了军事上的需要,遂于公元219年(汉建安二十四年),在新城设立魏兴郡,古汉中设上庸郡。南郑仍设汉中郡。从此以后,二千年来一直被沿用下来,汉中就专指汉水上游的盆地了。这种地名上的张冠李戴现象,地理上称“地名漂移”。
a
0 0
  @ME: 
发表于 2012-5-12 21: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a
0 0
  @ME: 
发表于 2012-5-12 21: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我说话的余地…飘走  
a
0 0
  @ME: 
发表于 2012-9-11 10: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这样的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