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汉中第一网 首页 留坝新闻 查看内容

升级公交:旅游城市汉中的渴望

2015-4-26 11:09| 发布者: 0916| 查看: 356| 评论: 3|原作者: 偶不是菜鸟

摘要: 核心提示: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汉中,城区公交发展相对滞后,被市民和游客吐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呼吁。记者深入采访得知:我市已确立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邀请专家编制中心城区交通规划,已经启动。 ...
      核心提示: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汉中,城区公交发展相对滞后,被市民和游客吐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呼吁。记者深入采访得知:我市已确立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邀请专家编制中心城区交通规划,已经启动。一个保障有力、服务优质、设施完善、运营安全、管理规范的城市公交蓝图已在绘制中,城市公交的飞跃发展可期可待。

      3月初,暖春的脚步迟迟没有来临,清冷的微风中唐由海出现在我市大街小巷各个公交站台上。身为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的他,此行的目的是查看公交客流、站点设置情况,对我市公交现状有个切身体会。受相关方面邀请,他正担纲编制《汉中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旅游城市汉中的渴望
      别让公交成旅游发展短板

      3月20日,以“金色花海、真美汉中”为主题的2015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活动拉开序幕。据市文物旅游局资料显示,活动启动三天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7万人次,同比增长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11%。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强全域旅游被列为2015年的重点工作任务。随着我市旅游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以及高铁的即将开通,从旅游景区向旅游城市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西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李先生,每年都要接待不少亲朋好友来汉中观赏油菜花海,“关于这座城市,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公交服务”,李先生说:“城市公交系统的布局和形态对旅游城市的成长起着关键性推动作用。作为旅游城市的交通工具,公交是一道流动的风景、最直观的窗口,更是外地人感受汉中最直接、最靓丽的名片。虽非为游客专门设计的服务设施,却能使其更快融入到当地生活中去,并影响着游客对这座旅游城市的认知。但是从我市公交来看,很多细节问题被忽略,给初到汉中的游客造成了诸多不便,中心城区主干道线路重复、车次不足、公交车覆范围小,等车不易,我的朋友们给出的评价就是这样。”

      罗女士在西安一家旅行社上班,今年以游客的身份来汉中旅游,她说:“前两年自驾路上太堵,今年我们是坐高速大巴过来的。去石门风景区坐21路车我发现,越往河东店镇方向去,站点、站牌就越难找,甚至都没有站牌信息。我还发现,想去其他景区玩没有转乘车,景区之间没有公交线路,有的景区甚至都没有通公交。还有23路,车况也太差了,玻璃、车体打的都是‘补丁’,一路‘突突突’的响,接电话都听不见对方说啥。我坐那辆车没有站点语音提示,如果没有熟悉路况的当地人提醒,在哪下车都不知道,让初来乍到的游客很容易迷路。”

      “两年前我就在理想城买房了,因为交通不便公交车少就一直没搬进去,跟孩子在市区的房子挤一起住。今天我想去新房看看,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来一辆3路车,沿滨江路只有茶城、展览馆、中青国际社区三站,站台没有站牌信息,车在停靠站短暂停留后就飞快开走,乘坐非常不方便,很多人都不知道这车走滨江路。去年装修到现在,我来来回回无数次也没遇见过3路车从这经过。”记者3月21日在体验乘坐3路车时,一位市民这样描述她的出行问题。

      市人大代表姚斌在今年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关于公交发展提出建议,他说,近几年我市中心城区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汉江两岸建设住宅小区激增。作为陕南会客厅的“一江两岸”,吸引了非常多的外地游客来此观光,但这里的交通仍显滞后。滨江东路公交车车少且无站牌,市民、游客出行不便。这与我市加快旅游城市建设的理念不符,建议本着交通先行的原则建立一条自城区绕一江两岸的公交环线,以更好地促进我市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偶不是菜鸟 2015-3-28 10:15
      我市公交发展的瓶颈之困

      看着每天擦洗得干干净净的公交车穿梭于街头时,或许很多市民并不知道这只是一个表象。市公共汽车公司总经理李小元称,我市公交车面临着老化而又无钱更换的难题。“23路部分车已经‘服役’13年了,今年7月就要强制报废。公司光老旧车辆更新就需要4000万,钱从哪来?”3月23日记者在市交通局采访获悉,目前我市共有公交企业13家,公交车辆702辆,公交线路75条,线路总长度1234公里,除佛坪县外十个县区均开通了城市公交。法规运输科杨军介绍,我市中心城区公交对交通分担率14.07%左右。而据了解,全国主要城市公交分担率平均为20%,北京最高达到40%,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高达 50%~70%。中心城区人口53万,公交车479辆,每万人用车9台,远低于15台的国家标准。我市公交线路布局多年,又有几家公司共同营运,热线重叠较多,冷僻线路又没有公交线路,加之城市街道发展速度快,公交线路覆盖规划落后,亟待重新调整。

      由于国内燃油、保险、维修等价格上涨,公交企业承担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再增加,长期低票价管制等原因,近年来市公共汽车公司经营状况非常一般。李小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4年,市公汽公司年营业额5200万元,工资福利、燃油汽配、保险、税金等支出5195万元。公司现有238辆车中,黄标车83辆,使用8年以上的21辆,这104辆车更新按每辆40万元算,计4000万元。公交车停车场地狭小,安全隐患大。现有车辆在天台路公司停车场停驶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车辆分散停放在街道边,交通事故和车辆被破坏现象时有发生。而建设新的停车场,预计需用资金3800万元。

      李小元称,目前实行的票价是2006年物价局文件批复的票价,已与现实物价差异太大。汉中至河东店,里程为21公里,实行阶梯票价2元,但车上没有售票员,到哪里应该投一元哪里应该投两元无人监管,全凭乘客个人素质,操作难度大。本来预计的票价增收没有实现。而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最大限度吸引客流的有效手段就是实行低票价政策,涨价不现实,发展公交只能靠政府投入。

      可喜的是,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对于实行低票价以及月票,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等减免票政策形成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政策性亏损,城市人民政府应给予补贴。补贴应按月或季度定期及时拨付到位。不得拖欠或挪用。今后,成品油价格调整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增加的支出,由中央财政予以补贴。

      “公交优先”规划今年出台

      我市公交亟待发展的现状事实上早就引起市政府的重视。近日,市政府印发《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为改变我市公交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提供了最有力的政策支持,到2020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保障有力、服务优质、设施完善、运营安全、管理规范的总体目标。

    “公交优先的实质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把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从政策法规、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给与保障支持,在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微利经营的前提下,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市交通局办公室干部鲁永康透露,一个未来5年的公交发展规划,相关部门正在编制之中。据介绍,《汉中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将突出公交路权优先的原则,搭建未来5年我市公交发展的框架。明确近、中、远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目标、基本策略、发展模式选择和重大发展政策。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快速公交系统、公交专用道路设置、公交线网优化、场站设施布局、智能化发展、安全应急系统、公交优先通行、人才建设等都在规划之中。

      记者手记各种服务细节的设计,凸显的是管理者的真诚与智慧。触类旁通,类似的关怀如果形成规范,进而形成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凸显的就是整座城市的开放心态和个性。建设旅游城市离不开这些细节设计和理念更新。公共交通不仅是城市运转的载体、支撑城市结构的骨架,同时又是连接旅游供需的重要桥梁,尤其是中心城区的交通是否畅通、出行是否便捷,对于旅游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旅游城市的背景下,尽快健全完善城市交通系统,打造特色交通,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目前,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配套政策法规陆续出台,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适应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规划正在编制,公交经营企业资源加快整合,今后汉中的城市公交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我们拭目以待!

      他山之石
      地处江苏南部的常州市常住人口460万。近些年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也带来人口膨胀、机动车猛增,导致交通拥堵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乘车难、行车难、停车难和秩序乱”。2006年,常州市提出“优先发展公交,来一场公交革命”的口号,通过降低票价、优惠市民;增加车辆、提高档次;科学规划、优化线网;专道提速、确保准点;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六管齐下”治理公交,5年累计投入34.5亿元。

      至2012年,全市共设公交专用道141公里。新辟公交线路95条,市区公交线路达166条。此外,新建道路上全部设置公交港湾式停车站,建设了一大批枢纽站、首末站,以及城郊公交候车棚、调度指挥中心等。全市运营公交车辆增加到2437辆,比6年前增长52%,新增的车辆全部达到国Ⅲ标准,同时对635辆车实施“油改气”和“柴改气”,环保车比例达88%,大大减少了空气污染。常州市原有四家公交公司,恶性竞争造成市场割据,群众受苦。常州市将四家公司整合为一,又收购了城郊的326辆中巴,实现了城乡公交统一管理。公交改革后公交公司的考核尺度转变,去掉营收,新增服务水平考核,包括准点率、发车密度、网点覆盖、有责投诉等,并规定公交服务效率必须达到政府要求。2014年,新增130辆新能源车辆,与车辆生产厂家共同研发了超级巴士车辆,并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6项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提升了公交车辆的维修便利性、乘坐舒适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提高了常州公交的品牌知名度。(见习记者 曹娜)

迟来的爱 2015-3-28 14:46
中国人多,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只会越来越堵
蛇虽寿 2015-3-29 13:36
城乡结合部更需普及公交!

查看全部评论(3)

文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