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 记者 金灿强 张鑫)您刚才看到的是电影《张骞回汉中》的片段,说起张骞,那可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这部电影表现的就是他功成名就之后回到家乡的片段。而这么庞大的一个历史剧,你知道是什么人拍的吗?其实啊,这是汉中一个60岁的农民拍出来的,拍他们老乡张骞回故里的事儿,你信不信?不信来看看我们记者的采访。
这几天,城固县原公镇的农民尚志龙特别忙,一趟又一趟不停地往县城跑,因为他的电影《张骞回汉中》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
尚志龙与制作人员商量:这个镜头设成慢动作,这样慢慢走,对,这样就好了。在原公镇的村民们眼里,年过六旬的尚志龙可是远近闻名的“能人儿”,不仅能说会唱,还爱捣腾,凡是认准的事儿,就要干到底。不过让不少村民大跌眼镜儿的是,一把年纪的老尚不好好鼓捣着农活儿,却玩起了拍电影,而且拍电影不拍些热闹有趣的题材,非要执着地拍历史人物张骞。
农民导演尚志龙:张骞是我们国家的名人,它不仅是世界的名人,也是我们汉中的名人。
其实,要说老尚为啥拍这个电影,还有着这么一段渊源。众所周知,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知道张骞老家就在汉中市城固县的人却并不多。作为张骞的同乡,老尚打小就崇拜他,凡是跟张骞沾边的东西,他都兴趣十足,光是这一屋子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奇石,老尚就收集了20多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张骞,4年前,他还自掏腰包成立了张骞剧团,组织了一帮喜爱秦腔的农民,一有空儿就到附近的村子里免费宣传张骞,拿老尚的话说,他和张骞有缘分,而这缘分就是他拍摄张骞电影的起因。
说起拍电影,可不是凭着一腔热情说拍就拍,没有资金,剧本,演员。拿什么拍?尤其对于一个农民来说,这拍电影的困难就更大了,不过,这些问题都没能吓住爱折腾的老尚
万事开头难,怎么开头最重要,思来想去,老尚决定先弄剧本,有了剧本,演员就好找了。不过,就是这个“开头”差点就成了“结尾”,对于只上过高中的老尚来说,写个电影剧本甭提有多难了,原本打算一个月弄完的剧本硬是磨了半年多。
农民导演尚志龙:改了很多遍,一遍又一遍改。
弄好了剧本,但演员并不是那么好找,找专业的没钱,业余的又怕演不好,最终,老尚灵机一动,干脆把张骞秦腔剧团的班底儿全部拉了过来。
张骞剧团成员:我在电影里演了一个卫士。
张骞剧团成员:我演的是兵。
张骞剧团成员:拍电影挺开心的。
张骞剧团成员:农民第一次搞嘛,不容易。
配角演员就这样定下了,可主角张骞的扮演者却迟迟没有定下来,直到临开拍了,老尚才想起了老同学陈刚,64岁的陈刚也是一个秦腔爱好者,不过一听时间,他却毫不客气地辞演了。
农民陈刚:不拍,真的是不拍,时间太仓促了,演砸了咋办。
最终经不住老尚的死缠硬磨,陈刚还是答应了演张骞。这演员算是没问题了,可道具呢,对于一部历史电影来说,这可马虎不得。
农民导演尚志龙:汉代离现在2000多年了,现在市面上卖的都做不到那个朝代去。
没办法,只能自力更生了。老尚就从图书馆借来西汉时期的服饰标准,照葫芦画瓢,一件一件做,这一弄就是三个多月。
农民导演尚志龙:总共23个人,就是23套道具。这是张骞的帽子,这上面是酒瓶盖盖。这是张骞卫士的帽子,里面是草帽,这样不乱动。
道具弄完了,剩下的就是资金了,精打细算,最少也得20万,这可咋办?老尚思来想去,忍痛把收藏了多年的奇石和根雕卖了几个,这才凑够了启动资金。
老尚说,他的这部影片只截取了张骞从西域归来,向汉武帝请假后率领妻儿回老家城固探亲的片段,用单一的线索叙述了人世间的亲情、乡情,反映了家乡的时代变迁。如今,虽然剧本、演员、道具、资金都齐了,但拍摄电影对于老尚来说,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能不能顺利完成呢?老尚心里也没底儿。
这不拍不知道,一拍才发现问题多着呢,场面怎样调度?演员表情到不到位?动作协调不协调?每一样都得老尚来拿主意。
农民导演尚志龙:最多一个镜头拍了6遍,我自己良心要过得去,不满意我自己不行。
最让老尚难堪的是,有一次正拍着,周围的群众轰然大笑,原来啊他们发现这些穿着古装的演员们脚上竟然都蹬着一双皮鞋。
农民导演尚志龙:古装的软底鞋不耐磨,我们要走的地方多,要长途跋涉。
当然,在现场也有演员不服导演老尚的时候,闹得最厉害的就是张骞的扮演者陈刚。
农民陈刚:他就说你上去想说啥就说啥,这不是胡闹嘛,你想咱作为一个演员来说,是很严谨的事情。
从今年的2月14号开拍,到2月22号关机,老尚说,他的这部处女作《张骞回汉中》拍了整整8天时间,虽然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甚至有人批评他是在胡搞,电影像个穿越剧,但他并不生气,他说他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
农民导演尚志龙: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穿越式的,我们现代人通过电影去看2000多年前的英雄人物,2000年前的英雄人物再回到现在,来看看家乡汉中的变化,城固人民的变化。
采访中我们的记者了解到,虽然有过不少的质疑,但尚志龙却从没退却,他说,作为一部纯粹由农民导演、农民演出的乡土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娱自乐。如今,农民都富裕了,也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乡历史的热爱,对家乡名人的崇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