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楼主 |
发表于 2015-3-23 08: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贡茶求早求珍,于是把春茶划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
, I( |: C, M1 U% l& i
* @' g9 P& [1 {; r2 {8 f8 r* h, y 社前,是指春社前,古代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之为社日。按干支排列计算,社日一般在“立春”后的41天至50天之间,大约在“春分”时节(3月20日左右),也就是比“清明”早半个月,这种春分时节采制的茶叶更加细嫩和珍贵。我国唐代每年要求在清明日运至长安的紫笋贡茶,就应该是属“社前茶”了。因为古时交通不便,在湖州长兴采制的顾渚紫笋茶,就是用快马日夜兼程运到长安(今西安),少说也得十天半个月。因此,每年皇宫“清明宴”上所用的紫笋贡茶必定是“春分”时节特早萌芽而采制的茶叶。) m8 v y, h, E/ \: R0 _# H
0 ]4 A& i) g6 c. {. z/ a 火前,即明前,因为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三日内不生火做饭,故称“寒食”,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因此“火前茶”实际上就是“明前茶”。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达杭州龙井观看龙井茶采制时,曾作诗《观采茶作歌》,有诗句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是指“清明”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好,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
2 B$ Q/ H( [% J& t; w+ D- Q
明间茶
I# I$ R. r9 N7 ?% B1 ^ 雨前,即谷雨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称雨前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这对江浙一带普通的炒青绿茶来说,清明后,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季节。$ X5 o" A9 J0 U0 Y5 I% r5 e( J
' j! h) p& W4 k, x# O 特点! g* a* ]% q5 Q0 M0 R) T/ W
; I) F6 Z' I: n2 X 茶文化专家表示,在江南茶区,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初春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此时的芽质比较好。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相对后期的茶更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相对较低,这时的茶叶口感香而味醇。再者清明前茶较少受到农药污染,特别是早起的春茶,更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因此诸多明前采制的高档茶叶特别受到茶友的青睐。
) \! s% h, P$ k- o$ c" W3 |0 [7 ^ i! `5 ^9 s
鉴别* ?* I. T P/ ?1 V
9 m [) {0 z |( X! o# N8 c7 j6 s
任何辨别明前茶的真假时,大有讲究。倘若是在清明前的,是明前茶肯定没错了,只是不一定是西湖区产的明前龙井,就价格而言,西湖区要高出很多。 龙井有早晚之分,以前只有春芽才做龙井,采摘期从清明前一直到谷雨,只采一季,5月1日结束了,夏秋茶是不做龙井的。& D# U! d0 r1 z
- |. n' e! ~9 h6 c 现代的“西湖龙井”每个春季分4次采摘,清明前采的头茶称为“明前茶”,其嫩芽像莲心,所以也称“莲心”,按特级“龙井”的标准,0.5千克炒制出来的“莲心”至少有6万左右的嫩芽。1 ~2 r0 h% u: w+ Q. y- k' F, c& ?3 P
# D: d3 _( Z" j2 h
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又称“二春茶”。, j3 n# A5 E' z L# k% l
3 Y1 f+ k" T6 e3 e* ~# e 立夏之际的叫“三春茶”,此时茶芽发育较大,附叶两瓣,形似雀舌,所以又叫“雀舌”。
: w; ]# f% l- E9 L: u
1 S6 k" x* r B7 R) v8 f' S “三春茶”采过之后一个月再采叫“回春茶”,这时茶的叶子已成片,并附带茶梗,所以也叫“梗片”,其品质已不如前三种。% A9 |, c) a. s8 f& o) e. T- d; j1 @
. \8 Q# c1 ?' X2 J, G( A6 J4 v+ C
由此看来,采摘的时间不同,茶质也就不同,当然在价位上也有很大区别。难怪很多茶商在“明前”、“雨前”上大做文章。这是茶客要醒目的地方。7 w- B/ ]5 t. y$ a" k) |9 R
2 K7 }7 h9 e' w- \% \' v6 E 以前从没喝过的人基本上很难辨别,经常喝的人还能品$ S/ Q) ~6 x5 [ L( P
" {3 d& F7 [$ Y7 { 龙井茶出来它们之间的差别,真龙井看上去光滑扁平、色泽翠绿又有糙米的黄色,品起来略有花香但香气层次丰富,入口之后回甘比较浓。从大体上来分,一般可分为:
2 @* n4 w; M2 q' l% s) ?* e, h! Q6 B
5 B" D( J8 o% N; L5 r 认识误区" V, v, f# W+ B: h- s) ?
8 W3 J, f3 u# ~' m$ A 明前茶采摘
, W' i8 f! t1 j1 h; E
5 |1 t9 p. ^9 T, D1 W0 g 很多人笼统地认为明前茶就是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其实不然,明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主要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以及湖北南部等。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不存在明前茶。' B4 c+ @! U% d4 H+ E
+ Q" S! x/ B( ~# O! j' }1 r 我国产茶区域的分布,根据气候差异可分为西南茶区(包括贵州、云南、四川)、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江北茶区(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南茶区。其中江南茶区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一些中国传统名茶都产自这个区域。
1 C/ Z) m# |5 ~4 _" ~
7 P( ` Q9 Z. m9 N9 {: t 从这个角度来说,消费者可以很容易辨别明前茶,明前茶主要产区是江南茶区。而来自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区的春茶虽然是清明节前采制,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中国传统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待到清明时,采摘茶叶已近两个月。而江北茶区由于气候原因如河南、山东等地往往在清明节后才开始采制,因此也无所谓明前茶。 同样的道理,“雨前茶”是指江南茶区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叶。
& g! |$ J/ {" C' U1 }/ d: s: M1 B4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