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050|回复: 3

[闲谝] 南水北调问水行:从民间到政府 汉中齐心保汉江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5-3-22 10: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而现如今,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顺利通水,让不住在汉江尾的北京、天津等地的人民,也喝到汉江的水,而这让住在汉江源头的张邦贵老人十分欣慰。 & l) T- ]6 t, E' a

: @" z5 o% \1 u0 V) o       汉江源头的民间“护水员”
. E; U7 U4 N  b; E, o1 D- C5 O8 b6 x
4 s8 C* U6 H  V5 d  O# k       张邦贵,今年75岁,住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马家河村,而汉江就发源于此。而张邦贵老人的家离汉江源头最近,因此张老的家被称为汉江源头一家人。2 `' k% P* M! Q. ]: u
* z& `9 q- B: e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马家河村住了50多年的张老对这片山林水土有着特殊的感情。: s4 a  T+ F0 \3 e& B) ?3 T
) k, t1 {& E- i( p8 ~
      五年前,通往马家河村的路被修的更加便利,一拨拨游客都慕名前往汉江源头游玩,看着被游客遗落在山间水旁的垃圾时,张老看不下去了,就这样他开始了义务捡拾垃圾的工作,这一捡就是五年。“我看人多了我就上去看一下,转一转,见到垃圾就捡起来,我也会跟游客提醒,但是没办法还是有乱扔的。”2 j+ z3 f. o6 }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

, u' g$ _  R7 s2 `张老没事儿会经常到汉江源头附近坐坐。7 p  @- j$ @; R1 [7 i7 H5 C
- K+ o, c; o) I3 h" t. z
      住了50多年的张老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尝到过保护环境的“甜头”。“森林保护前水比较浑,现在清澈的很,我们住在这吃的就是这的水,水清了肯定更好。”, I, U6 o8 X5 X' _

3 ^/ ~) L7 w. g- H      张老口中的森林保护其实是退耕还林,马家河村村支书王光俊说,2005年开始村里开始退耕还林,共退了1200亩。“原来山上还有人住,村民就在山上开荒种地,一下雨泥水就顺着山流到了汉江,而现在种了树和茶园,有利于水土保持,下雨的水再也不是泥水,水也就慢慢变清了。”! l0 T! X/ j7 F7 r1 F7 @& A

) U) c0 H$ k! @' F. k# a. H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后,我们的担子就更重了,我们这是汉江的源头,源头的水再保护不好说不过去。”同时,王光俊也坦言,目前的工作也很难做,“主要是群众的生活问题不好解决,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这就‘吃’这。现在为了保护植被,村民无地可耕,我们这适合发展食用菌,但是食用菌需要砍树,也不能做,所以群众生活很成问题。”(记者 陈嘉伟)
  p' g" \3 ~2 ]6 m$ g% p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3-22 11: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4 A- t6 l8 R: S/ H& p

" L% x) v7 n" ?# ^3 v, s       马家河村由于各种限制发展困难,而离它不到30公里远的宁强县肖家坝村却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的新路子,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发展了当地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1 _! i# L) E% R$ ^3 }  ?
5 o3 Z" m' [& L1 d; |- h* A" y
       2013年1月肖家坝村开始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2014年9月30日全面完成了各项治理任务。
$ d3 R2 i$ E+ t" m
: [& u6 u# X% x5 P. Y  E. L# L  ?       宁强县水土保持站副站长王慧琴介绍,肖家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已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1公顷,实施坡耕地造林105.7公顷,生态修复316.2公顷。“该项目正常发挥效益时,年拦蓄径流可以达到65.28万立方,年保土量7.73万吨,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9.6%提高到75.6%,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使面源污染降到最低程度,为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慧琴说。  q% V; F* R8 ?3 }

& m8 I/ t3 R  n6 B       而对于群众来说,肖家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大力发展投产早、见效快、品质高的优质生态茶园、核桃园,解决了当地群众增收问题,流域内基本形成了山顶水保林,山腰林果带,沟、溪两岸吨粮田的农村新面貌。
) m% m' K4 }% i, a

肖家坝水保工程

肖家坝水保工程

# S+ E* T. E9 o* n肖家坝水保工程不仅保护了环境,也增加了群众收入。 3 y4 q+ z: D/ B

/ q8 ?' L5 z- P       对此,肖家坝村村民王文平深有体会。“我们这是山坡地,前几年路不通,干个啥都是肩挑人背,我们的地也是在山坡上,种地也很不方便。”跟马家河村一样,王文平说一下雨山上的泥石就顺着雨水往下流,流入汉江。而现在治理以后,这种情况再也没有了。1 ^/ I% q& V' `

2 ?$ s  m1 ]! G' x8 @5 i       更重要的是,王文平一家的收入也增加了。“原来种些水稻啥的,一年也就赚个万把块前,现在比原来好多了。”% M8 M' y) C7 P% U4 I
( Q' t' r' V- Z! J' p/ |
       现在王文平说自己一年的收入大概是三万,主要是两个部分的收入,土地流转一部分,在原有的土地上打工是另一部分。“我流转了7亩多土地,一亩地一年是500块,这一年就是快四千。我把土地流转给茶叶公司,茶叶公司又聘用我给他们种植茶叶,每天还有50元左右的收入。”
# E: B3 y& N: E( j3 w; X
8 L! z5 \! W; w, J       提起这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王文平是赞不绝口,像这样的工程在汉中已经覆盖了全市11个县区。  E& O3 k' e' _% G
* l$ n- `  t  `9 O$ T, i8 d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3-22 11: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0 ?( J7 E0 H4 e4 K/ ]- b" w       治理水土流失近两千平方公里 6.8万人脱贫
7 l* H8 R9 c2 J. y5 _
( x+ H' V" e9 x  c# X# h
$ R$ G0 R; _5 [) d( I4 F       2006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目前“丹治”工程正在进行第二期,目前汉中已治理水土流失1770.31平方公里,完成投资5.98亿元,整个工程覆盖全市11县区,86个乡镇,受益人口113万。
* G0 j* |6 R) ]  D5 R
2 J3 K5 o2 G( o: M       通过实施“丹治”工程,汉中累计减少水土流失量1820万吨,年均涵养调节水量达3.26亿立方,有效的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4 R, I$ w$ {( r$ M

汉中的“丹治”工程

汉中的“丹治”工程
/ j/ B0 \2 h# x% M7 _. d4 W
汉中的“丹治”工程已经覆盖全市11个县区。
. c, L8 m5 i% j5 y! ?/ E, w
! r0 M) j1 [0 r6 O       同时,汉中在“丹治”工程实施中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坡改梯工程、经济林果园建设、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村容村貌清洁生态整治、培育特色农业产业等民生工程,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基础条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6 G) [& g/ ]) y2 ]* Z" x

  D$ ^6 S% _0 ~       目前,已治理小流域人均基本农田由0.82亩提高到了1.1亩,人均产粮由420公斤提高到了510公斤,人均经果林由0.14亩提高到了0.7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同类未治理区域提高20—30%。据不完全统计,治理区有6.8万贫困人口通过“丹治”工程越过了温饱线。(来源:西部网 记者 陈嘉伟)8 n% Y6 Q6 ^3 b5 U

# N, d% g/ b, \4 g  p7 A, h" X
a
0 0
  @ME: 
发表于 2015-3-23 16: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市政府下决心要整治环境污染,这是在给百姓造福,我们作为市民的一定要支持啊。4 O  m7 _: G; u" n+ k

( r  ^: Y- b7 `/ a- l( i) k4 X, M, z/ U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