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毒豆芽”真的有毒吗?现在不仅关系到芽农的清白,也直接影响到监管者的命运。! d) O4 A0 L& {1 V
$ Y! b# h$ n) e6 ~6 J9 p 在陕西省汉中市,当地人酷爱热米皮,而作为米皮的底菜,豆芽自然成为常见食物。于是,芽户也较为集中。( |" W& A' y& F0 W( d
* o9 Y0 A2 k- z$ ~3 R3 x
然而,在严峻的食品安全犯罪形势下,各地重典治乱,“毒豆芽”则频频成为被“扫荡”对象。
0 J/ M! m$ m6 G, K6 D" A, Q4 ^0 x. T+ {; e7 G6 l4 J
2013年至今,陕西省汉中市因“毒豆芽”被判刑的芽农多达60余人。而仅以“豆芽有毒有害食品罪”为关键词在最高法下设的“中国裁判文书网”做检索,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8月22日期间,共有相关案件709起,918人获刑。事实上,这些数字仍在继续攀升。# M+ p4 h% |% u$ ]' e0 u
+ Z y) @3 k) B( r# Q 随之而来是监管官场风暴。陕西、河北等地质监、工商系统官员相继因监管不力接受调查,其中部分已被起诉判刑。
+ W2 K: ]2 r$ |9 l
) L2 e, {+ s0 r* }' f, a3 S5 g 12月19日,陕西多位正在接受调查或已被判刑的质监系统官员向澎湃新闻证实,陕西省至少有26名质监系统官员因此被检察机关调查,仅汉中市就有7人被立案,其中4人已被判刑。+ ]' D4 o& m8 m9 N. Z
9 Q5 I( L% ]' s- U9 S
官员因"毒豆芽"事件被追责
( F- P8 ?/ r n
54岁的莲花村村民张桂英因“毒豆芽”案被判刑6个月,出狱后觉得晦气,将判决书烧了,现在手中只留着当初的起诉书、刑拘通知书等。澎湃新闻记者陈兴王图2 ^8 t9 h. T* W$ a" L+ d& O
% J( {' ^8 i, \/ ?+ W 2014年9月,澎湃新闻连续刊发多篇报道,指出因为国家标准的混乱,植物生长调节剂失去了合法身份。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豆芽的培育制发过程比较特殊,不知道究竟是归管“种植”的农委部门管,还是归管食品生产的部门监管,而豆芽制发中使用的6-苄基腺膘呤和4-氯苯氧乙酸钠也成身份模糊的“灰色产品”。直接后果是,它们成了身份不明的灰色存在,却又是司法机关定罪量刑的依据。事实上,在多位受访的农药毒理学专家看来,它的低毒、安全性似乎没有太大争议。
7 I- j: s* B* n9 ^' w# O1 h9 \5 J- j8 i' Q* b4 v0 z7 p- t
“毒豆芽”让原本属猫鼠关系的监管者和芽农站在了同一战线,成为了命运共同体。而“毒豆芽”或将被正名的趋势,成为了他们洗脱罪名的“稻草”。$ K) v/ X9 B8 v8 L
: m" f; p6 \) q F% g* i
“还芽农清白我们才能清白”。多位被查的汉中市质监系统官员表示,希望因他们涉嫌渎职的案件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 a' h2 G- F+ c+ }6 c. |1 D+ l
- z8 [5 E. c. ^7 e$ Q4 d9 p 专项行动面临案源压力2 L9 ? o# |$ F
, w0 s. @) b A1 Q 在被查官员之一、宁强县质监局纪检组长胥超看来, “毒豆芽”风暴源于一场公安部的专项行动。, P) q. ~4 ?& _. t2 S* V$ z6 V
h) m3 X# `2 s- h7 v# p, _ 2013年1月25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按照行动部署,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会同食安、农业、工商、质检、食药监等部门对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企业加强联控联查。
- E; [( f# _- R2 E0 n0 E" e9 B E/ u5 T% b, {$ j+ J
此次专项行动背景是严峻的食品安全犯罪形势,行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围绕食用油、肉类、酒类、调味品、民俗特产等节日市场热销食品,重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根据部署,各级公安机关要对食品安全犯罪“零容忍”,在破大案、打团伙、端窝点、捣网络的同时,也要迅速破获工作中发现和举报的小案件。
: Y! N2 f2 l2 z; I, c# l# o4 ^' ^, p! [
专项行动很快就见成效。根据通报,行动不过10天,截至2013年2月4日,全国仅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2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50余名。* O: j! U- f- p- m, I9 w. z
" a5 D* u* U% \4 O “上级部门给的压力很大,但又一直找不到案源”,陕西省汉中公安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办案民警向澎湃新闻回忆,汉中市为此还成立了相应的专项整治小组。3 v7 ^4 w) B3 t3 {% c& e+ @
6 K2 m5 z$ b" { L! p9 w2 ?, ]# a
一位涉嫌食品监管渎职罪的汉中质监系统官员向澎湃新闻回忆,2013年4月左右,其所在质监局开始配合当地警方开展对食品安全领域检查,但摸排之后“一无所获,没有找到案源”。为此,当地警方还专门召集质监、食药等部门座谈,主要还是寻找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案源”。+ c& E3 S5 s7 n, m8 h
6 _3 w7 _& Y" {6 M+ c1 { C
案源重压之下,“毒豆芽”很快进入了视野。
6 Y$ l$ I3 u1 l, `6 o6 d0 M) b5 ]
j) @' q8 G, ^/ h'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