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2550|回复: 0

[惠民] 镇巴:探索山区扶贫新模式 农民人均收入年增16%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5-27 09: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镇巴县将扶贫攻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探索扶贫新思路,创新扶贫方式,其机构设置、移民搬迁、资金管理、特色产业、连片开发等工作全省领先,城乡面貌发生巨变。全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5.36亿元增至2011年的33.7亿元;2011年,财政收入首破亿元大关,达到1.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16%,经济社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v* h) n1 N! g! b( X& H
    理念创新,激情工作破贫境9 b/ u( Z4 O/ V$ w7 D
      “人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要破解贫困,思想和理念要走在前面。”镇巴县委书记赵勇健认为。该县在21个镇分别建立了县上垂直管理的副科级扶贫开发办公室,这支由90余人组成,长年扎根在大山深处的专业扶贫队伍,是目前全省唯一一支网络健全、人员众多、经验丰富、人心稳定的扶贫队伍。该县还分别组织县镇及村组领导干部前往四川通江、安康紫阳等周边市县考察,赴苏州及江浙等发达地区学习。为激发内在动力,该县创新推行“激情工作法”,制定出招商引资、项目争跑、产业扶贫等激励机制和“三个必须”、“三查两议一提醒”等约束机制,着力把干群的思路和价值取向引导到脱贫致富上来。
. z% z. ^& K1 F' c. k2 U& v* S       在渔渡镇九家榜移民点,县扶贫办主任姚智儒介绍:这个移民点已安置了108户443人。在移民点启动前,县上先期扶持建立了1000头生猪养殖场、500亩茶园、1600亩欧洲樱桃、25亩食用菌等产业,解决了200名剩余劳动力,并在山野菜加工等后续产业开发上给移民户一定扶持,以确保“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观音镇小南海村、三元镇三元坝村过境路两旁就是农副产品市场,每逢集市,买卖人潮涌动,占据了公路,既不安全又影响交通。在整村推进过程中,两村农副产品市场的建设被率先列为扶持对象。
: C2 s8 i3 G" Y- }. Q; H       近年来,全县干群秉承“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镇巴精神,取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园林城市” 、“省级卫生县城”等一系列骄人成绩,荣获全省“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先进县”、“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优秀县”等7项荣誉。" y& W6 W* z" D$ x& ?1 H! E
       世界银行农业专家布鲁斯在视察镇巴县扶贫工作后,曾这样评价: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能取得如此成绩,所做工作应写入教科书中,教给我们的学生。”
6 Y( i. T3 {- `4 `; X9 n$ W4 J# ~      思路创新,搬出深山走富路) H  T0 u9 H7 F" P- J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镇巴县制定了中长期移民安置规划,将农民进城、新农村建设和生态、代赈、扶贫移民等项目及资金有效整合,实行税费减免优惠,分类对贫困村实行集中和相对集中安置。总投资9852万元,完成了3357户13859人的扶贫移民搬迁。其中32户182名苗族同胞,从深山老林搬迁到交通便利、民族特色浓郁的苗民新村。. ^" t, M: x" L/ V
       2010年“7·24”洪灾后,省委、省政府作出“陕南移民搬迁” 的重大决策。现在,该县采用“六个一点法”共筹措移民搬迁资金2. 83亿元,动工建房2355户9260人,23个集中安置点竣工入住。今年新启动33个集中安置点,可移民1万余人。5 R1 B$ j1 Z# C
       为解决群众出行难、致富难,镇巴县于2009年开展了为期3年的 “交通建设年”活动,投资4.58亿元新改建、硬化公路1298公里,投资是前40年的总和,里程超过前30年总和。将涉农支农资金、社会资金、群众自筹资金有效聚合,筹措资金9417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工程 159处,建成沼气池9000口,“一建三改”3.4万户;建成115个扶贫示范新村。饮水、道路、房屋改造等一大批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k- ]8 o6 C6 R. N
    方法创新,产业富民拔穷根
5 y' T8 \+ e! i5 z, `( \1 e" X       如何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靠山吃山“找票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成为镇巴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 f% u8 t8 |8 A3 H$ V' V6 J- Z
       镇巴县创新实施流域扶贫新思路,将具有相似发展条件、地理气候等特征的贫困村统一规划为一个扶贫整体或区域,从而辐射和带动一个大的扶贫区域发展。三溪镇大垭、房梁等流域示范点,累计投入 10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占有粮增长20%以上。如今,此经验已在全县21镇185个重点村实施推广,同时启动了103个扶贫重点村,27 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6 n4 @" q+ f" U9 t" h
         突破“吃饭农业”的传统思想,该县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做好“山地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大文章。聘请3名农业专家组成顾问团,常年深入田间地头技术指导,在全省尚属首家。争取秦巴扶贫世行项目、扶贫贴息贷款等资金2.23亿元,依托“一村一品”、“ 一户一法”发展绿色农业。茶叶、魔芋、薯类、生猪、竹木五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绿色产业园。目前,该县茶园总面积达到6.8万亩,先后荣获30余项国际国内金奖;生猪饲养量达到71万头,“镇巴腊肉”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魔芋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产区群众人均增收1200元,成为汉中市魔芋种植大县;紫芯红薯、大黄等荣获“后稷特别奖”,11种农副产品得到“QS”认证。
' p8 {2 E' |/ R3 C. d       镇巴在全省首家实施财政贴息小额信贷由县、镇扶贫办直拨垂管,确保资金安全足额到户,防止了挤占挪用。尤其是在产业协会基础上建立的互助资金合作社收效明显,被省扶贫领导小组认可。成立扶贫财务稽核中心,对全县41套扶贫、世行账务集中核算,加强跟踪督查和效益评估。组织了3.2万名贫困户子女接受实用技能培训,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年有序输出劳动力6万人,创收近4亿元。) Y/ S2 U7 i9 m
      决策创新,连片开发出实招
* z! a; Q# c" _. {# I0 v4 }! S  u      根据新一轮国家扶贫规划,镇巴被列入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区68个县市之一。按照省定2500元的新标准,农村低收入人口达10.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3.4%,超全省平均水平18%。: v, \9 L. X/ Z" u
      “扶贫攻坚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引导市场和生产要素聚集,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是当务之急”,县长叶稳太作出研判。" {& k: f. Y; Z1 }9 q+ x
       今年初,该县牵头与重庆市城口、安康市紫阳、四川省通江、万源等市县联系,以“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为主题,建立秦巴山区扶贫统筹试验区,编制《五县市连片发展规划》,拓展旅游联合体组织职能,规划设计铁路、能源等100余项目,惠及5(市)县780个贫困村、农业人口189万。# t! k( o" U2 @
         目前,镇巴已与紫阳县合作建立了6万亩的魔芋育种基地;与万源市、通江县等联手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旅游专线工程等正加紧建设。西(乡)镇(巴)、镇(巴)通(江)两条100km高速公路建设方案已上报国家扶贫开发办。镇巴区块油气勘探完成三维地表工程,即将进行第一台探井下钻。
. H. w7 b, q8 q# C1 X. p    (通讯员 郗真雍 王小波 记者 杨建平)
8 ]% ]/ t, i" p# e2 K9 J; B1 v/ y. Y! s4 R: S4 J- X- N2 Q+ m( M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