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他爱看农业科普书,喜欢学习钻研,水田旱地里的活路样样精通,被村民称为“田间秀才”;现在,他发展现代农业,集约种粮800亩,年生产稻麦700多吨,注册大米商标网上卖,成为当地一名响当当的种粮“状元”。他就是勉县老道寺镇季寨村农民祁忠会。 3月16日,记者来到老道寺镇季寨村。在村子东头的金沙滩农业公司,祁忠会说:“马上要育秧了,刚购回4000斤‘黄华占’稻种。时下在农村,老一辈种粮人都上了年纪,青壮劳力又外出务工,种粮者后继乏人。但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老百姓的根本,若无接班人,今后,农村的土地谁来种!”2013年,他集中流转了820亩农田搞规模化种粮,连片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汉中盆地四季分明的气候和南北兼容的地缘,有发展水稻产业的独特优势条件,他看中了这些优势。正因为如此,这些年他的“种粮梦”始终都未动摇过。那一年,在浙江义乌打工多年的同村80后蒋东,得知祁忠会要推广机械化种粮,马上辞了工赶回来帮忙。 当年7月,祁忠会挨家挨户做动员,并在镇村的协调帮助下,以每亩800元从季宅、杨寨、小白坡3个村流转了200多户的820亩水田,并引进了三十多台(套)现代农机设备。头一季,他种了750亩小麦和70亩油菜。提前腾田清边,犁耙平整,修路修渠,又从厂家拉了40多吨复合肥,总共花掉了20多万元。次年5月麦收,30多万斤小麦的晾晒又成了难题,他四处托人跑场地,还将十几车小麦拉到汉台区和南郑县找晾晒场地。“幸亏那几天好天气,没有下大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回忆起当时的艰难,祁忠会至今都记忆犹新。 从2013年至今,他个人累计投入用于农业基本设施建设的资金达360多万元。去年7月,他新建了600吨的粮储仓库,从上海购回日处理30吨粮食的自动烘干设备,建起了自己的粮食烘干厂,既解决了阴雨天自身粮食晾晒难题,还能为周边3个村的千余农户提供快捷方便的粮食烘干服务。为尽快掌握机械化育秧插播技术,他多次到四川成都、绵阳等地实地考察,在省水稻研究所拜师取经,与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田边地头向市县农技部门的专家请教。2014年4月,国家工程院院士、华南农大罗锡文教授亲临基地为他做现场技术指导。有了专家“亲友团”的援手,他顺利攻克了水稻机械化精准直播关键技术难关。他种的水稻从播种、育苗、防虫,到收割、运输、烘干、加工,全程机械化作业,所有作物秸秆粉碎后全部综合利用还田。当年,他的820亩水稻收获“黄华占”稻谷96万斤,单产达到1200斤以上;稻子“收割-运输-烘干-加工”全过程不沾土不沾泥,无污染无杂质,加工后的成米在西安、成都、重庆等地十分走俏。为此,他又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褒姒”商标,对大米进行精心设计包装。 “最近,我正在网上为大米做品牌推介,年内还要建个加工厂,不久就能做到点对点下订单,在网上直供直销。”面对未来发展,祁忠会信心满满。未来三年,他计划流转土地2000亩,托管服务3000亩,辐射带动5000亩,建成汉中规模最大的高产优质粮油种植示范片区,以及全市乃至陕南最大的机械化直播育秧和机插秧示范点。(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 薛海勇 通讯员 黄国鸿 杜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