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巴山25年后,吴国飞回来了。 他从小吃着腊肉长大,没想到多年后会在家乡镇巴投资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腊肉产业园。 镇巴县地处巴山腹地。穷山恶水——自小巴不得走出去的吴国飞对镇巴留下了深刻记忆。如今,47岁的他重新爱上了这片绿水青山。 借着镇巴腊肉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一个腊肉产业园带出一条产业链。巴山的绿水青山正加速变成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1、山路弯弯回忆腊肉香 1月28日,在镇巴县小洋镇,吴国飞上万平方米的腊肉产业园老远就映入眼帘。熏制车间里,巨型的钢架上挂着一排排暗红色的生肉,底下是木柴生的炭火,高温不断析出生肉里的水分。熏制30多天后,再用酒精洗,阴干,真空包装。 虽然是现代化的园区,吴国飞在关键环节还是尽量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腊肉,那样才能保留儿时家乡的味道。 传统工艺熏制腊肉。 吴国飞童年最开心的时候,就数过年杀年猪、做腊肉了。他们兄妹8人,凑在母亲身边,帮着做腊肉,同样是腌制,用柴火熏,在房檐下挂起来阴干。做饭时,用温水一洗,腊肉就可下锅煮了。这些腊肉要吃一整年。 山大沟深的镇巴,物资不方便运送。鲜肉不耐储存,山里人便发明了盐腌和熏制的办法,去掉鲜肉里的水分,延长保鲜期。吴国飞那时只知道腊肉好吃,却不知道背后的“不得已”。 1984年,吴国飞10岁,他要上四年级了。他一到三年级是在村里读的,路程还不算远。那年,他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乡镇上读书。“先要从一座山翻上去,再走下去。眼看着学校在跟前,就是到不了。”吴国飞回忆说。由于路远,他周内便在学校住。临走前,母亲给他装一小袋米背上,学校里有蒸笼,可以自己蒸;他还带了菜——腊肉炒豆豉,容易放,吃的时候馏一下。就这样,吴国飞的学生时光常常与漫长的山路、家里的腊肉为伴。 好不容易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吴国飞终于可以走出大山了。他去了省城西安。他回想起来,这些年不知走了多少山路,吃了多少苦。他看到家里人和周围的乡亲们在山上辛勤开荒,拓出丁点儿地,在山旮旯里种些玉米、红薯、核桃、魔芋,家里再养上几头猪,一部分做腊肉留着吃,一部分卖钱。“再勤奋,一辈子也只够温饱!”他十分感慨。 1996年,吴国飞22岁,父亲去世三周年。吴国飞从西安回到镇巴,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绕过去又绕过来,山坡上的不少土坯房已经破败,儿时的玩伴儿已经不在山里住,都出去打工了。回到家里,他看到杂乱的院子,日渐衰老的母亲,大哭一场。 那还是他的家乡吗?吴国飞困惑又伤感。 吴国飞大学毕业后留在了西安,进入职业教育行业。多年深耕后,他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他把母亲也接到了西安住,好几年才回镇巴一次。 时间转眼到了2018年,吴国飞已到中年。母亲也老了,她想搬回村里住,吴国飞陪着回去。此时脱贫攻坚正在巴山深处如火如荼地展开。“可以给家乡做点什么呢?”吴国飞心想。 2、用好镇巴腊肉的金字招牌 起初,吴国飞想在村上建个靶场,发展旅游。但仔细一寻思,自己立刻放弃了:“从汉中市区到镇巴县城都得3个多小时,这么偏僻的地儿,谁会来玩儿?” 腊肉零食。 他又跟老家的亲戚、县上的领导交流。他重新走儿时走过的山路,寻找曾经的记忆。曾经脑海中的穷山恶水,也变得亲切起来。他突然有了新的想法:镇巴最突出的资源、“不可复制”的优势,就是这一片绿水青山!何不发展生态农业、生产腊肉呢? 镇巴腊肉是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不仅有上千年的制作历史,还早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县上也一直力推镇巴腊肉,想把这个富民产业做大。但不少外地客商来了,看到这里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都摆摆手。 “这事不是这么好干的!”“这条路不好走!”朋友们纷纷劝阻他。 “农业是个长线产业,挣不了快钱!”“搞农业前期投入大,你要想清楚,准备好前几年不挣钱!”有了之前的招商经验,县上领导也给他打预防针。 吴国飞最终还是下定决心。作为土生土长的镇巴人,他怀着一份难以割舍的家乡情怀。 吴国飞深知,干企业光凭情怀是不够的,还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需要战略谋划,更需要超强的执行力。 他深入重庆、四川等腊肉产地考察,向当地企业取经;他跑设备生产厂家,沟通工艺流程,采购专业设备;他谋划商业模式,整合资源,把镇巴作为生产基地,西安作为研发、运营和销售中心…… 2018年7月,吴国飞投资的陕西镇弘蜀乐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镇巴县小洋镇成立。同年秋天,镇巴腊肉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 以吴国飞的腊肉龙头企业为支撑,通过政企协作,镇巴腊肉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也开始提速:修订完善《镇巴腊肉标准》,将营养成分写进标准;征集镇巴腊肉包装建议,统一包装标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度合作,起草《镇巴腊肉标准综合体》,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镇巴腊肉全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在第26届杨凌农高会上成功发布,并正式上线运行…… 在像吴国飞这样的腊肉企业家的带动下,镇巴腊肉的金字招牌正越擦越亮。 3、一条产业链富了一方人 黄文斌至今感激吴国飞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拉了他一把。 黄文斌是镇巴县渔渡镇一个生猪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2018年猪肉价格跳水,合作社的生猪一斤都卖不到8元。黄文斌陷入极度的痛苦中:“养也不是,不养也不是;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眼看着上百头生猪已经育肥,到了出栏季,每天却依旧白白消耗着饲料。 此时,吴国飞找到了他。当时的吴国飞一方面在筹备产业园区建设的事,另一方面积极与当地的合作社和养殖大户沟通。他深知腊肉产业园要做起来,除自建养殖基地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机制,把镇巴全县的生猪养殖户纳入自己的产业链条中,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做大,当地老百姓才能通过生猪养殖真正稳定增收。 “我给你保底8元一斤,上限按市场价格浮动。”吴国飞说,“但你要按照企业的标准养猪。” 黄文斌答应了。吴国飞还借给黄文斌20多万元,让他购入改良后的仔猪。吴国飞生产腊肉用的生猪,不仅品种是指定的,养殖周期也要达到10个月,要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开出的饲料清单……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品质可控。 工人在腌制腊肉。 2020年8月的一天,黄文斌请吴国飞吃饭,还带了自家酿的葡萄酒。黄文斌感激地说:“现在猪价上来了,不愁销,但我还是要把猪优先卖给你们。”吴国飞也十分感动:“我们要一块长远走下去,共同抗风险,共同发展。” 目前,吴国飞的企业已建立3处仔猪改良基地、2处林下特色生猪养殖基地和10个合作社分散养殖基地。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800多户贫困户养殖生猪,户均增收5000余元。 在拓展养殖基地的同时,吴国飞还在营销上下功夫。以西镇高速公路的开通为契机,他加速营销网络布局,不仅在镇巴腊肉产业园内建有旅游体验店,还把店开到了西安,北京的线下店也在筹备当中。他的店内不光有各种腊肉制品,还有镇巴的木耳、香菇、魔芋等土特产品。 “我们要以镇巴腊肉为切入点,把企业打造成一个传播镇巴旅游形象、销售镇巴农副产品的平台,为镇巴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也让巴山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吴国飞说。 |
3月17日,西乡县市场监管局接到政府“12345”热线工单
3月18日凌晨,西安市第八医院隔离区一名检验师刘某确
3月16日上午,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3月18日晚,“享美好生活”2021年陕西省消费促进年汉中
近日,勉县公安局黄龙派出所持续深入开展“五大行动”
全省“尖兵对抗2021”缉毒实战比武将于近期在南郑举行
3月20日10时50分,西成高铁洋县西火车站,发生工作人
汉中“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计划都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