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2016|回复: 3

[闲谝] 城固农村“独女户、双女户”, 苦尽甘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6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城固农村,一家如果不生个“带把的”似乎总是在村里抬不起头。这种老观念根深蒂固,更有甚者,还干扰着公民的正常生活。; d+ @4 a+ j3 W# ^* t
        自八十年代提倡计划生育以来,“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在逐步转变。三十年过去了,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逐步显现。$ q7 L0 s7 u0 @# n
        比如说“独女户和双女户”。
9 i/ ?) Y  Y# g* V- [        当初国家提出对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含子女存活情况),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每人每年发放720元、840元、1320元、1440元不等,直到亡故为止。这个政策逐步兑现。
- N( k: R9 R# L( q* ^; l        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有好几户独女户和双女户,家庭富裕程度普遍高于其他家庭。5 `$ e+ i" W: H9 h. h6 @
       今年我们村一家双女户双飞到他们大连的女儿家过年,老两口本身也不缺钱,但真要他们自己掏钱坐飞机外出旅游,那还真舍不得。多亏了他们争气的大女儿。( A  G  X8 {! @/ {+ n
       我们村,地处城乡,除了种粮食,其他副业就是种菜、养猪。村民特别勤劳,扔下耙耙劳扫帚。
' C) q/ I+ Y2 Y3 ?; N7 M  m       前些年为供大女儿上大学,两口子大过年的去城里公厕拉尿水,受人家白眼;有时晚上打着手电还在劳作,受尽了苦。还好大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被大连一家外企聘用。经过几年的历练,现在已经成为该公司财务部的负责人,去年还去法国等西方国家旅游。, N2 x* O$ g' Q/ {3 m

城固农村“独女户、双女户”, 苦尽甘来

城固农村“独女户、双女户”, 苦尽甘来

& J7 m  Y( k! T" t  D        老两口这次回来,美中不足是:大女儿今年都30岁的,至今还没找婆家。可是人家一点也不着急似的。; `& G1 k+ R& g5 K6 _  {. N3 ?
        小女儿也差不到哪去,虽没上大学,但也找了不错的工作,找了一个当经理的女婿,在西安安家了,经常开车回来看他们老两口,家用电器应有尽有,还给老两口买了电脑,老两口抱怨说:“买喔搞刷,我们连大字都识几个,还用这种洋玩意”?,女儿说,“我教你们视频,我想你们的时候,打开看看”。1 f0 m  ^6 n) f
        那家独女户,今年到珠海的女儿家过年去了。招的安康女婿特别能干,以前是建筑上的架子工。那年结婚,他们重新粉刷楼房,那个女婿不到1小时,就把房子前面和侧面的架子安装好,那速度真不是盖的。
* W- ?/ K. `; I$ \! L        结婚后,女婿汉到了广东,改行做了印刷,现在月收入达8000元以上,两口子在一个厂,月总收入达一万三、四。一提到这些,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7 B; L* U2 b' R! f; N
        这两家人苦尽甘来,除了自己的勤奋外,还有开明的眼光。当初村里那些“长舌妇”老相欺人家,现在看人家来了,站老远笑脸相迎。(汉江走廊 )
$ @  S- P' O# \  C& S7 A$ F
a
0 0
  @ME: 
发表于 2013-2-26 18: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一个或两个精品女儿,胜过十个不争气的儿子
a
0 0
  @ME: 
发表于 2013-2-28 17: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农村遇到儿女不是很出色的,条件又一般的独女户或又女户家庭,养老等的确是个问题。
匿名  发表于 2013-2-28 17:41:52
家有一女是个宝,养老不愁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