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春节的喜气让返乡的“工漂族”暂时忘却了在外拼搏的艰辛,但春节之后是继续“工漂”还是选择“融城”?他们再一次纠结着、选择着。
- i5 D, n. S7 h: q7 O8 k5 ~ “为了多挣钱不放过任何加班机会,打工三年都没回过家。也难怪,五岁的儿子接过我给的压岁钱说谢谢叔叔……”这是洋县龙亭镇六组33岁的柳文敏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H( D5 G' H" z$ x# W
2013年汉中打工的朋友你要外出还是留下来
* S. ?5 I* m8 Q- g/ _& R+ i
洋县谢村镇的“80后”罗明,是一名典型的“工漂族”。初中毕业后,辗转广东、甘肃、湖北等多地务工,6年前从新疆到了西安,觉得“离家近、花费少,非常划算”。罗明望了望火炉旁年迈的母亲愧疚地说:“这些年跑了很多地方,都快“奔三”的人了依然是没房没车没老婆。因此,我打工的步伐不仅不能停下来,还得想办法再换份高薪的工作!”& W( E- _: Q$ A) \) t
“我在广州打工时脊柱受伤,工厂仅支付了3000元的医疗费,出院不到三个月就把我辞退了!”洋县华阳镇的侯宗武眼含泪花说:“比起红石窑村孤儿张丽枝那葬身煤矿的二叔、二婶,我算是幸运的。我不再外出打工了,只希望能接受正规的技能培训,学一门手艺。”
4 V7 [6 |/ ^; ?" Y! X 洋县龙亭镇二组组长张发说:“村里四五十户人,85%的青壮年都常年在外地打工,辛辛苦苦打工挣够钱回家修个房子,却因缺乏劳动力而不得不出高价请小工。我觉得在农村承包工程修房、修路比跑到外地打工强。”3 H6 t, u! P" Z2 Q |
“在棉纱厂当过工人,到饭店干过服务员,后来到影楼里当化妆师,儿子从出生就跟着我们在外漂泊,孩子现在已经十岁了。”在洋县开明广场开婚纱影楼的杨女士说:“希望尽快让影楼生意步入正轨,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也希望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农民工的处境会越来越好,也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韦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