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汉中素以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而著称。手工业和商业是主要从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和销售的行业,这两种行业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汉中物产丰富,人民勤劳,自古以来,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人员众多。从事这两种行业,既是自己谋生之道,又可为他人提供所需商品。历史上,汉中从事此类行业者,多系后作坊加工生产,前门面经营销售,亦工亦商,工商一体,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其兴旺发达成为汉中商业繁荣的象征。清代以来,汉中此类从业人员和客籍从业人员相互竞争,共同促进了汉中商贸发展和繁荣。城区作坊、商号栉比,产销两旺,成为陕西除西安外的第二都会,被载入史册。随着商贸发展,汉中私营商业组织——行帮、商会、同业公会,应运而生。以诞生时间为序,简述如下:
一、商业行帮清朝乾隆(1736~1796)年间,随着贸易交往发展,云集汉中的客商以同乡、同行形成行帮,各自建立会馆,由同乡公推理事、理事长,并有馆产。为维护本行帮同行利益,互相照应,遇难相帮,遇事相商,遇争相评。同时,接待来汉同乡,承担联系商务等事宜。以东关净明寺为总汇之所。当时知名者有:
江帮。即江西帮。专门经营江西瓷器,回头货为中药材。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会首鲁天池等集资购伞铺街“万寿宫”建江西会馆(今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商号有正顺和、万和兴、同兴永、永源协、李庆丰等。
怀帮。即河南怀庆(怀庆府,治今沁阳)帮。主要经营汉中及转运囤积汉中的甘、青等省丰富的中药材,零售、批发兼出口。在药王庙设河南会馆(今汉台中学,原市第二中学)。商号有四美福、义和兴、新福堂、公兴大等。
西帮。陕西西安关中帮。清朝末年前,经营典当。民国初年改营估衣,收进售出衣物。民国20年(1931)始,主营百货、杂货,兼营药材。设会馆于“净明寺”。商号以裕丰为最,有7个分号。其他有世聚协、天德亨、大有林等数家。
黄帮。即湖北黄陂帮,又名汉阳帮。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湖南、湖北富商购“禹王宫”设两湖会馆(今伞铺街小学)。主要经营桐油、生漆、猪鬃、皮货及药材。民国20年(1931)后改行作行商。
山西帮。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设山西会馆(今汉师附小)。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本市开办钱庄银号,经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著名银号有庆蔚、泰厚、协同等。民国初年,代替黄帮业务,民国20年(1931)后,经营布匹、百货。商号有仁义兴、公兴荣、集成公等。
四川帮。主要经营食盐、杂货、纸张、食糖、棉花等商品,建会馆于川主庙街(原东方百货商场后院),后迁往“蜀兴中学”(今汉中印刷厂后门旁)。
福建帮。系闽籍富商帮会,在伞铺街江西会馆西“天后宫”建福建会馆(今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接待同乡,联系商务。
天津帮。经销京、津百货、鞋帽、金银首饰及绸缎。商号有松盛冒、聚丰厚、聚生成、亨记金店等。
此外,还有贵州帮、甘肃帮等。抗日战争后期,浙江、河北、东北等商户,相继在本市设同乡会。这些商业行帮由大户操纵,互相排挤,互相竞争,促进了汉中商贸繁荣。
二、商会清朝末年,全国各地建立商会兴起。汉中商会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首任会长贾秉臣。民国3
年(1914)十八里铺(即铺镇)成立商会。商会具有行帮性质,其主要职能是:议定商规,维持商务,调解商户之间纠纷;管理汉中工商业户,按地方政府规定数额征派税款、杂捐,协助官府合理分摊给所有工商户;审批各行各业、大小商号开业、转行、歇业;整饬市场秩序,管理市场物价;维护工商业户利益,适时向政府反映工商户合理要求;受理工商户的其它请办事务等。民国25年(1936),汉中商会按照政府通知,改组为理事制。工商户依法选举理事、理事长、监事,继续行施上述职能。
新中国成立后,汉中商会废止。1952年7月,被汉中工商业联合会所取代。
三、同业公会清代,汉中手工业和商业主要产销兵器、农具、工具,以及百姓日常用品,铸制铜、锡、铁器、棉纺、丝织、造纸、染色、制革、木器、漆器、金银首饰、酿酒、制糖、米面加工、糕点、酱货、砖瓦石灰、竹棕、藤器等。民国25年(1936),按行业成立同业公会20个。民国33年(1944)1月,共有同业公会33个,会员1573人。民国36年(1947),同业公会增加到42个,主要是:银行、布匹、杂货、百货、教育用品、绸缎绒呢、首饰、米粮、油、盐、茶、酒、烟、运输、照像、寄售、铁器、制革、铜锡、布帽伞、国药、药材、西药、棕器、屠宰、自行车、旅馆、丝织、棉花、行栈、山货、木桥、皮鞋、餐饮、机压面、硝磺、茶馆、缝纫、理发、木器、泥水、手工卷烟等公会。翌年,会员达10603人,任务是:贯彻执行商会决议,维护本行业的利益。
解放后,1951年人民政府对原有行业进行整顿合并和改组。成立新同业公会26个,登记会员,换发营业执照。工商总户2841户,从业人员7529人,此外,还有摊贩公会5个,小摊小贩2556户,共有31个同业公会。1952年调整为22个。
汉中私营商业组织沧桑史,是汉中商贸发展轨迹的缩影。随着社会前进步伐,这些商业组织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被历史尘封,但是她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汉中历史上各个时期商贸繁荣的景象。这些商业组织为汉中这个陕西第二商都繁荣作出的贡献,永存史册。
(陈福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