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来到宁强,入住在一酒店,说这是目前宁强最好的酒店,按四星级标准修建的。生长在农村的我,十二岁之前住的那种土墙草房,冬天挡不住寒风,夏天遮不住漏雨,而生活过的也是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蕃薯可以裹腹,凉水也能充饥的艰难岁月。虽然以后各个方面的条件改善不少,可对于吃住的要求,依然上不了挡次,稀饭加饼子足矣,米饭配红烧肉是我的最爱,当今要找个像我这种的“土包子”,那可真的是:“难”。, ?* I1 _' K: ]+ ^
要说宁强最近几年变化忒大,那真的得益于二0 0 八的文川大地震,为何有如此之说呢?人们可否记得二00八年五月三十一日,某要人来到遭受文川大地震波及的陕西宁强县广平镇金山寺村,并到金山寺小学临时搭建的简易帐蓬里,看望正在补习功课的老师和孩子们,随手拿起粉笔在小黑板上写下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十六个大字,并和师生们一起朗读。' P- ?% ^& Y- `$ J' N8 d
人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某要人的这“十六字”,那可是字字值千金,犹如一股强劲的飓风,把款项从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吹向这坐位于大巴山里的小县城。光天津就捐献了二十个亿,可援建后有个普偏现象,那就是诸如宁强一中改名为“宁强天津高极中学”,宁强二中改名为“宁强荣程中学”(天津荣程纲铁集团捐资3500万元),宁强县人民医院改名为“宁强县天津医院”,这种冠名会让不知祥情的人一头雾水,还真得是“蜀汉”不分。
7 k* F P- G' @" R' Y! ~4 x 有钱好办事,城市建设按照“人在绿中,绿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在水中,水在城中”的设想,大手笔展开,花了多少钱,少数人心知肚明;办了多少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6 D, S$ Z2 y& ?& y. f) g0 a
这次回故乡,想去的地方太多,想会的同学朋友也多,因此在宁强停留的时间太短,只能是走马观花似走走看看,而皮毛似地所见所闻有它的偏面性,可也想把它写下来,以留着记念。印像较深的当数这坐“永惠桥”了。, J. ?2 F6 y# [$ E; l& E' J# w
宁强的“永惠桥”就在入住酒店斜对面的不远处。到了这里当然要去见识了一下这个仿古建筑,只见他横跨在玉带河上,把县城两岸紧紧的连接起来。这座桥的两边都建有楼牌,在西边楼牌正中书写着“永惠桥”三个大字,右边立柱挂有上联:“玉溪通荆襄看粼粼玉浪流不尽云影山光万里朝宗东入海”;左边的立柱也挂有下联:“羌城扼陇蜀听阵阵羌笛送来些花香鸟语四时揽胜西渡桥”,下书小字为:宁通撰联 子陶书。门楼两旁的靠里面的立柱上挂的由地方史志专家宋文富拟题,并由宁强书画大家赵世钧书丹的楹联,上联是:“汉源汉水流出大汉千秋文化”,下联为:“羌鼓羌笛奏响古羌万种风情”。文字为这坐桥添香增韵,加重了气势,不由得喜爱起它来。4 R5 @2 D# S" `7 ^
沿着阶梯上到桥面,桥面由水泥石铺成,旁边栏杆为白色,像是白玉石,加之桥上面的雕梁画柱,更加障显出它的古色古香来。曾在网上读到一首赞美它的诗,诗是这样写的:“一桥飞峙小河弯,画栋雕梁映水间。回望新城施永惠,休闲信步听潺潺”。站在桥面向玉带河的上游望去,可以想像得到山中小溪有深潭,潭中有龙也有虾。(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