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2579|回复: 2

[闲谝] 汉中市交流会看过来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2-14 20: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至12月,汉中市及部分县城接连举办了多场冬季商品交流会,交流会上商贾云集,人山人海。此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在超市遍地、网购成风的今天,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交流会何以继续受人青睐?为此,笔者就近重点采访了正举办交流会的城固县。在随机采访部分赶会群众后,笔者发现,一部分群众是怀着怀旧情结赶交流会的,一部分群众是冲着交流会上的特色小吃去的,还有一部分群众是为了买锅碗瓢盆、鞋袜衣帽去的,很多则纯粹是凑热闹去的……网购有网购的便捷,赶会有赶会的热闹。“古老”的交流会在经济日益繁荣、商品随处可买的今天依然有它存在的空间和“粉丝”。
5 s0 A: h$ ]$ U  P2 B                            难舍的怀旧情怀( G+ A( o$ Z" n* z0 k
    “小时候赶交流会很热闹,记得那时候还在体育场!”网友“寂寞美妞妞”的留言,无疑勾起了大多数城固人的一段难忘回忆。“那时每当交流会期间,商贩敲锣卖山楂糖。每天傍晚时分锣声一响就仿佛吹响了‘集结号’,小伙伴们一听就知道是卖山楂糖的来了,连忙扒上几口饭就往门外跑。山楂糖贩子为了吸引顾客,将生活当中碰到的好人好事或是有趣的家长里短编成曲,一边敲锣一边唱,大家都爱买上几两山楂糖,围着他,一边吃一边听故事。”谈起体育场交流会的记忆,家住城固县博望镇的王晓明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酸中带甜的山楂糖。
* _, L, ?6 I  e! n    在很多“80后”的记忆中,对交流会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儿时“2元穿耳洞”的标语上,又或是那些香甜的冰糖葫芦上,抑或是体育场门口打气球、套圈圈……的游戏上。在很多老一辈的城固人心中,最难忘的就是城固交流会上的大戏。场子正中舞台上,每天中午连着演,没有座椅、站着看也很热闹。前排高个挡着了后排小孩,大人就让小孩坐到舞台正中的消防车上。在消防战士的帮助下,几个、十几个孩子围坐在汽车上,似懂非懂地看着舞台上的生旦净丑和刀光剑影,有的不知不觉已悄然入睡……4 `& W4 n$ o5 D: K- Z' h7 W5 R6 K
    “那时候,刚实行改革开放,交流会上的‘稀奇’很多,除了固定摊位上卖日用百货外,耍蛇的、卖狗皮膏药的、打耳朵孔的都很有吸引力。”曾连续多年拍摄交流会纪实题材照片的城固县摄影家协会主席邹玉琪,对体育场的交流会记忆犹新。" t  q2 z3 r7 m2 J1 x
    到了90年代,交流会上开始流行“摸奖”。这种流行较早的彩票形式,给很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2元买一张彩票(按当时的工资水平已然很贵),最高奖品年年升级,从野马90、南方125、长虹大彩电,直到八万元奖金……摸奖现场人山人海,哪怕只中一张“2元彩票卷”的小奖也是很让大伙羡慕的事。
: j7 B4 z( {5 B; m6 g    “那时候赶交流会的人真多,比世博会多得多,差点就把我走丢了。排队去吃‘黄牛娃片粉’,在路上拣些门票兑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就是一次也没兑上) ......还记得我们班一 个同学借我5毛钱买了门票,到现在也没还。每年开完交流会都要写作文,结果全班写成的作文都一样。”网友“心灵不打烊”的留言不禁令人忍俊不禁,但细细读来不正是大多数70后、80后幼年赶会的真实写照吗?- o+ W7 W8 k" b! K3 Z
                      交流的不仅是物资,更多的是文化( u& A% J! x' M, ], ^
    商品交易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集市贸易,在活跃城乡交流、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交流会发展到现在,其最大特征是人们从这里可以买到廉价的商品。20块钱可以买一件童装,70块钱可以买一条毛毯,200来块钱可以买一双真皮皮鞋……商品交易会上的商品,价格总是那么有诱惑力。几元钱一束的绸扎花和几十元一盆的鲜花同处一市,绸扎花的销量却不可小觑,农村的老太太们喜欢用这个装饰房间。, _- I6 L$ e/ H3 w
    如今的交流会,老年人和农村群众是赶会的主流人群。笔者在城固冬交会上看到,来买东西的以老年人居多,偶尔也有年轻人的身影,但都是来“逛会”的,除了羊肉串等特色美食外,年轻人很少在交流会上购物。“可能是年轻人看不上商品交易会上的东西。其实,廉价不等于质量差。”在冬交会上摆摊的浙江人老陈说:“来赶会的年轻人多了,商品交易会才会更兴旺。所以,我们摆摊的人应该在进货等方面做改进,以吸引更多的年轻顾客。”
& \2 C6 y  E$ p' W    其实,年轻人也在关注交流会。在“城固吧”上,一些网友就对“交流会”的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网友们对商品交易会带来的交通拥堵、垃圾满地和商品良莠不齐等问题表示不满,同时也希望交流会的好传统能得到延续。一位网友说,举办交流会,一是传统的需要,在农村,约上亲戚赶交流会就如春节访亲一样是亲属间交流的重要平台;二是农村购物的需要,农村消费水平相对有限,需要交流会这样一个大市场。有这两种需求,商品交易会就有它存在下去的理由。, v$ f1 K7 z% M7 J0 n$ m1 D) C' n
    “新形势下的商品交易会最终还是要定位于以文化搭台、让经贸唱戏,为客商和广大群众提供物资交换、商贸洽谈、展现自我、宣传自我的平台。同时,也全方位展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商贸经济发展的成就,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生活。”城固县经贸局局长薛春芳的话让大众对交流会有了更深的认识。( |8 _# V' D( _; b0 ]& y
          交流会的变迁反映出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变迁,而今是去是留?8 K# o8 P/ w! @  l- k
    眨眼间,交流会在我市已举办了三十余届。像固定节日一样,一年一度的各地交流会已然凝聚了老百姓的一份特殊情感,成了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节庆。每逢盛会,街道上、会场里来来往往熙熙攘攘人群,买东西的,赶热闹的。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笑语声、音乐声等不绝于耳,真是满街色彩满街欢。各种餐饮小吃、蔬果批发零售、娱乐游戏、农用物资、日用家什等摊点遍布各处,十几天的交流会使原本冷静的县城显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构成了一幅风情别具的农村民俗画卷。$ r. T( F6 n9 h; D6 U
    “在我单调的80年代岁月里,交流会承载了太多的欢乐和喜悦。为了利用好几元‘压兜钱’,让它们给我带来更多的欢乐,我总是处心积虑的和同伴们选择从会场某处被撕开的围布进入会场而省掉5毛门票……”网友“城固旧事”在博文中记叙的最值得回忆的少年趣事是“交流会逃票”。随着会场的变迁,如今交流会早已不再收取门票,“逃票趣事”也将一去不返。3 ^7 f8 l& D, J% A* |
    “30余年间,交流会的变迁也反映出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变迁。”网友“智慧超人”的简短留言蕴含着深刻哲理。“交流会有点像春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网友“一叶扁舟”的留言更能体现大多数人对交流会的看法。采访中,当笔者提出“你是否支持交流会继续办下去”话题时,不同年龄层的群众给出了不同的答案:70、
! Y3 \7 o" N% K1 M    80后大都表示希望能继续,代表之一的瑞瑞称:“那时,整个县城比过年还热闹,我印象中也只有在这个时候零花钱花得才最有趣味。放学后,跟着好朋友逛会场、淘宝、吃各种小吃,赶交流会真可以说是我们的‘幸福时光’”。( [6 H: h1 b: \9 |5 \
    在年轻的上班族中持无所谓态度的占大比重。杨锋先生称:“现在网上淘宝就很给力,因此我不会刻意的到商品交易会上去逛去淘。如果哪天被告知商品交易会停办了,我也不会觉得失落。”0 [1 W: J, V' U6 s
    中老年中对有没有必要举办下去的问题,则分成两派。持支持态度的汪老伯称:“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传统,成为我们城固的一个特色,一种文化,不能丢失。”也有部分群众持不同意见。代表之一的孙先生告诉笔者:“社会发展了,超市网购大行其道,如果商品交易会还是原来的形式,卖些可有可无的用品,叫卖些没有特色、没有品味的商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9 _  M2 y1 v8 `% w. s' N(单庆华)
+ }) S4 @! c+ X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农二代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2-15 19: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会这种商品匮乏时代的盛会,在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还沿用几乎和N年前一样的方法。犹如一个半老的徐娘,抱着旧时代的唱本,唱着过去的曲调,完全不顾台下看客日稀,无人喝彩的尴尬。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2-17 11: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会嘛就是凑凑人多,图个热闹,在一不小心上个小当什么的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