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初识镇巴,源于那首《巴山顶上修堰塘》的山歌。七十年代,这支歌曾参加全国汇演,唱响北京,唱响全中国。镇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城因此给我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 x% a7 Q: R Q
. r% k0 @9 a: b$ D3 D" I. w 一九七九年初秋,单位派我出车去镇巴运茶叶,我有了初临山城的机会。记得那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一大早,我和采购员两人驾车,驶向了去镇巴的征途。那时的“西万公路”路况极差,特别是西乡至镇巴段更是路窄、坡陡、弯急,车辆在这样的路段行驶,显得十分缓慢,至下午才到达目的地。走出驾驶室,映入眼帘的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由于乱砍滥伐、乱开滥采及违背自然规律的改河修地,致使这里青山变成秃岭,碧水变成浊流。就连县城也显得破旧衰败,苍凉冷清。市民的装束灰暗单调,表情木然呆板。偶尔传来的山歌声,也被融入了浓浓的政治色彩。首临镇巴,给我的总体印象就是穷山恶水、贫穷落后。6 t4 G5 C1 a5 S, ^. Z k
- }/ {. r% g, D, \, ]/ x# l 十五年过去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得神州大地万紫千红。巴山深处的镇巴,发生了什么变化?我很想再去那里看看。一九九五年仲春,我们再次驶向了去镇巴的旅途。沿途春光明媚,山花烂漫,和风轻柔,峰峦叠翠。210国道路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加之我们开的是“桑塔纳”轿车,旅途变得快捷惬意,不知不觉就到了镇巴。其实不用细看,沿途的景象已说明了一切: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县城的楼房变多了、街道变整洁宽敞了,市民们的穿着变得时尚了、脸上的笑容变得灿烂了……. b/ b [6 ^% t9 J) `, V
3 ?0 l7 f3 T1 m9 P 光阴荏苒,转眼又过了十多年,2008年5月,我第三次来到镇巴。尽管来前我对这里的变化做了多种想象,但当进入县城时,眼前的景象仍使我感到陌生又新鲜,镇巴的变化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四面青山苍翠,树影婆娑,清澈的泾洋河被大坝拦成人工湖,一汪绿水碧波荡漾,两岸景色倒映水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景观,给人一种江南水乡的感觉。
/ @8 x8 H/ w$ k3 E0 c% ]; x% O9 K; V9 U6 L% |$ ], L4 c
城市建设已跃上一个新的水平,新建的街道、市场、超市以休闲广场和幢幢高楼,为玲珑秀美的山城注入了现代文明气息,显现出兴旺繁荣,富有活力;构建山水园林县城,使山城显得清新、洁净,充满生机。而二者巧妙地融为一体,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安逸舒适。
: Q* _. d' d2 H/ I+ t; h! K6 t' H
镇巴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匆匆过客,所见所闻,只是管中窥豹,然而从这可见的“一斑”中,却显现着勤劳淳朴坚强智慧的镇巴人民,在家乡的热土上描绘着最新最美的画卷。% B9 B6 ^1 ^- `; y1 x! Z
* M3 V e/ J! m* f! A, o9 v
如今一个山清水秀、繁荣富强,蕴含着浓郁的“三乡”文化元素的迷人山城,犹如镶嵌在大巴山深处的一颗明珠,放射出璀璨的时代光芒。镇巴的明天必将更加秀美灿烂,我期待着再次光临.
& t5 F! J$ k# b$ d(成城)
" e: ~2 ^& y) y: v8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