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核心提示:从“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的“中国式过马路”到家长扎堆校门口翘首盼孩子,从三四岁的幼儿园小朋友到十七八岁的高中生,从平时上学到业余补习班,每天的家长接送形成了一道“中国式景观”,“中国式接送孩子”最近成为热门话题,引起舆论关注。这种情况在汉中也不例外,每到上下学时间,市区里各个学校门口,家长们开着二轮、三轮、四轮等各式交通工具,早早地就站在学校门口翘首相望,人多秩序乱,如集贸市场。家长为何穷尽各种办法接送也不让孩子自己上下学,而孩子们从小到大一直被接送心里又作何感想?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1 X8 r6 H( w% l2 `& ` 现状:自己接,拼车接,出钱接11月11日下午4点半,汉中中学南门外的车道上,一直停靠着为数十几辆接送孩子的汽车,有的靠边停下匆匆离去,有的下车替孩子抱着被子、卫生纸等生活用品,一路把孩子送到校内……约20分钟时间里,走走停停,这个车队的数量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在这个时间段,只有七八名孩子独自走进学校。下午5点多,汉中中学门口停满了各种送学生上学的车辆。中山街小学接送学生的人流车流影响交通,以至于钟楼十字值班的女交警表示:“每到上学、放学时间,钟楼十字接送孩子的人流车流十分拥堵,希望接送孩子的家长遵守交通规则,不要违规停车。”
7 i2 B; X! P& C
“中国式接送”在汉中
$ T! M0 f& N8 M# E& j1 }7 G; P 11月13日早上,记者来到汉师附小门口亲身体验,按平时的通行速度,三、五分钟就可以通过,可是在上午七点半这个时间段,足足花了二十多分钟!一位来送孩子上学的大伯告诉记者:“这波送学生的车流最高峰出现在七点到七点五十分之间,过了八点就好多了。”
) L9 q- U' ]; ^, L0 M3 ` 11月14日下午五点半,在中山街小学门口,记者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两个肩膀挎着两个书包,左右手各拉着一个孩子。上前询问才得知,手里拉的一个是上四年级孙女,一个是上二年级的外孙。11日下午放学时,记者在西大街小学门口看到,不等放学校门外就聚集了百余位家长,众多的家长都开着私家车过来接孩子,他们将车停靠在马路两边,甚至是人行道上,使狭窄的路更显得拥堵。还有部分家长则选择电动自行车前来接小孩,极少一部分是骑自行车来的。更有不少小商贩夹杂于人流、车流之中,与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将学校前交叉的小空地挤得满满当当,家长们或坐在车上闲聊,或聚集在校门口向校内观望,嘈杂的情形和热闹的集贸市场没有差别。当校门打开,有学生开始走出学校时,聚集在学校附近接孩子的家长群开始骚动起来,大家纷纷往校门口走去。尽管规定在校外接送孩子,但还是有不少心急的家长冲到最前面,在孩子一到校门口时,便把书包接了过去。更多的家长在睁大眼睛,仔细搜寻着自家的小孩。不断赶来的家长和不断走出校门的学生使整个校门口被挤得水泄不通。
8 |3 Q6 T4 J7 T! T9 I4 \; G2 a. }& c 除了亲自接送,还有拼车接、出钱接的现象,家长们可谓用心良苦。“三个孩子一趟车,既省钱也省力。”老黄说自己上二年级的孙子,同小区里同一个学校的三个孩子拼车上学,家长负责轮流接送。吴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做点小生意,顾不上接送上小学的女儿,特意每月支付600元工资找人专门接送。
- Y9 E' F* ^. i 原因:“421”家庭结构成主因11月14日,在市区某所学校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孩子不小了,为什么还要来接?”有家长说:“现在哪个小孩不用接的?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怎么可能放心。”上小学二年级的圆圆的妈妈说:“孩子太小,家离学校又远而且交通不便。为了接送孩子,我把工作都辞了,早上把她送到学校就急忙去菜市场买菜、回家把饭做到锅里,又去学校接孩子放学;下午送到学校,干脆就坐在学校附近织毛衣,等着放学再接回家……”
$ @1 A k3 {* t3 V) _ “小时担心被卖,大了担心变坏!”苗苗的妈妈说,自己的女儿已上高中了,接送的原因除了功课重、时间紧,最主要的是女孩子处于青春期,担心乱结交朋友。' k8 k: @# v1 I( o7 g6 `4 r
“一家人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哪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孩子学习负担重、时间紧,吃饭都是急急忙忙,休息时间也很有限,所以家长们宁可自己辛苦,也要提前接送孩子。”老王说,自己接送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至今已有14年之久了。这些年给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几乎都是接送。
7 J9 i g6 g1 S6 N- W 开车到汉一中门口接孩子的张先生说:“自己受全家人的委托专门负责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除了考虑来回路上安全之外,还担心孩子正处于叛逆期,交友不慎影响一生。趁着上学去网吧打游戏的也不少,养成不良嗜好就麻烦了!所以,就算再忙,也要亲自接送。”( {4 G) n5 Y$ k! @: x' S
来学校门口接送孙子的张大爷表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4个人专门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间大把有的是,不接干嘛。所以每次都是带上吃的提前半小时在校门口守着,稍微去得迟了,孙子就自己走回家了,但家长担心啊,因此相互埋怨而乱成一锅粥,只差吵架的份了!“421”家庭模式让独生子女成了全家人的希望,一旦出现意外,对家庭将是致命的打击!
! w7 o" W) `* Z- ^ 多位家长表示,之所以要接送孩子,除了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交通不便、监控校门口垃圾食品、担心小孩乱结交朋友之外,更多的是对“421”家庭模式的担忧和不自信。忠告: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已经上中学了,不需要父母天天跟在身后,像防贼一样防备我们逃课、滥交友,思维的独立个体,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上高二的李力面对记者采访气愤地说。: W5 U! Z2 k1 Y; M) R- ~3 ^
高二的彬彬激动地说:“大家都说我们是被父母惯坏了的一代,也有人说我们是垮掉了的一代,日本小孩在夏令营活动中自己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而中国小孩还需要借助家长的外力,难道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还不足以引以为戒吗?”+ i2 f3 ^ ?& ?
“奶奶每次来接我,都会给我带苹果、面包,不让我吃校门口的麻辣虾条……”上小学一年级的丽丽嘟着小嘴抱怨道。( w4 T2 H8 S; c' m2 \( L
“不是我们喜欢接送,而是家长的热情过度让我们身不由己:放学被接回家、上学被押到学校、上培训班得被跟着,出校门要迟几分钟就被怀疑交坏朋友了,甚至还被盘问半天……我知道父母很辛苦,但接送完全没有必要,他们这样做我们也很累。”上初三的汪洋无奈的告诉记者。
: q, ~" W, b, w1 M 搞教育十余年的张老师表示,“孩子小时可以适当接送,上中学就没必要了嘛。陪孩子上培训班、替孩子背书包,这不一定是孩子们所希望的。家长们自己主观臆断地用‘溺爱’剥夺孩子独立自主参与集体生活的机会,也养成了孩子依赖心理,使其缺乏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80 后的陈先生回忆着自己上学时代,有感而发:“记得我们上学时候,放学路上的孩子,就如一群初春的小鸟叽叽喳喳、欢呼雀跃、无拘无束。很难想像,如果抽掉放学路上这个页码,童年还剩下什么呢?我突然替现在的孩子惋惜,他们像行李被装进一只只笼子,直接运回了家。那温暖而有趣的‘放学路上时光’消失了,孩子的快乐没了,家长任务重了,道路交通堵了,这不是一种进步,而是孩子们的悲哀呀!”
/ S( v# e9 B4 k" K “中国式接送孩子”除了折射出安全隐患、应试教育等问题之外,更多的体现了家长们对孩子“不放心”、不愿意“放手”,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自信。
# e$ s9 g3 F" K- ] (记者韦华安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