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907|回复: 1

[爆料] 陕西勉县新铺镇千余农民何时告别小木筏?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1-3 16: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不久,汉中第一网报道了勉县新铺镇因没桥,男女老少出行全靠乘竹筏,连学生娃天天上学也是如此。帖子见“勉县新浦镇:究竟多少尸体才能换回一座桥”http://0916001.com/thread-1366-1-1.html ,快半年过去了,拥有一座桥对于勉县新铺镇的老百姓来说,依然是个梦想。
, ]- E/ N& l, D% u$ _
* U' v& ]) d/ K- D6 z' I       这里因为没有一座便桥,人们的来往出行被一条横流的河水阻拦。为了解决村中老小过河渡水的困难,有人便用十余根木头加以固定,简单做成一条代替船只的水运工具,人们称它木筏。一条小小的木筏,成了一个山村千余人口与外界互通的唯一“桥梁”,平日山村人的婚丧嫁娶、生活日用、农资物品的出出进进、学生的往返,都要依靠这条小木筏。这就是记者今年初秋的一天在陕西省勉县城西二十余公里的新铺镇下属七姊妹村看到的一幕。! u9 G+ C% J* |/ o" m
* N1 a3 ^6 j2 Z
        七姊妹村五组六十七岁的退休教师陈玉林,这个从中年到晚年,一直盼望有一座村中便桥的山区文化人对记者讲,玉带河是他们祖祖辈辈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生存河,但也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阻碍了当地农民的经济发展,给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以前如果遇上河水上涨时,小木筏不能渡河,村中有人急病发作,由于村医过不了河,病人只能在家等死;如果谁的家中有重大婚丧嫁娶却又遇到河水上涨,天大的事也只能放下,等河水下沉后重新择日操办。+ f% Q  L  o$ R' s7 I9 p7 `) f% H

陕西勉县新铺镇千余农民何时告别小木筏?

陕西勉县新铺镇千余农民何时告别小木筏?
* Y4 H0 k9 W" H  q
         三十多岁的陈兆安在村上开了一个小商店,每个月他都要到县城里去进一次货。但因为没有桥,由于木筏容易侧翻,货物会被打湿受潮。再加上坐木筏翻了两次,从此再也不敢搭小木筏了。他对记者说,他们这里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有一座桥,无论宽窄只要能过个车,让他们把农药化肥能运进去就行了。
! R0 `6 S! f' H* _$ f; Y" X
: m# ^5 S6 v8 t( Z" G6 l# _        今年七十九岁的小木筏渡手谭清华老人,这个已经为乡亲摆渡近二十个年头的老人,他告诉记者,小木筏一次最多只能搭送四到五个学生,学生上学和放学,他每次来回要摆渡十趟才能将学生运送结束;做渡手是个冒险的活儿,村子里没人敢做,他只好将这个技术教给了儿子,然后又传给了年轻的孙子;若碰到逢集,他们三人可以轮流为乡亲们服务,有时候一天可以摆渡八九十趟。
, ]) _0 Z* _1 j! c# T# s1 l) f" O- C# r. {
        山村人听说来了记者关心小木筏的事,便纷纷向记者诉说苦衷。村里中年妇女陈玉琴对记者讲,村上原来有学校,后来撤了,七姊妹村和桂花村的孩子都被放在四五公里外的土车坝中心小学就读,全村五十多名学生,上学必须要坐老谭的木筏过河。六年级学生陈景鑫告诉记者,他们每次坐木筏都非常害怕,内心很恐惧,刚开始还晕船,不敢往下看,但又没有过河的其他办法,只能忍受。八岁的二年级学生陈景凡是个孤儿,他告诉记者,他爸妈都在这条河里被淹死了,他每次坐木筏都非常害怕,走到河中间感到河水很深,每一个波浪都感到很恐惧。六年级的付官锋对记者说,他们每次都不敢坐木筏渡河,有时候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他才敢坐,他多次选择走河边的小山路,要走好长时间才能到学校。! Z- e/ y% B# A& d3 }# l

9 d$ P1 s: j: b# O# u7 Y4 {" P        在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土车坝中心小学一年级老师李俊锋,他告诉记者说,考虑农忙害怕家长忙,他是今天专门护送学生过河的;如果不坐木筏的话,沿河边有一条小山路,在天不下雨的情况下可以到达学校,但小路穿梭在悬崖峭壁之上,稍不留神就会掉入急流之中;偶尔山上还会有石头滚落下来,走小路也非常危险。村主任唐君亮对记者说:若遇到下雨,河中木筏也无人敢渡,小山路也走不成,家长只能带孩子绕路到学校,要翻三座山,过两条河才能到。孩子自己走的话,需要七八个小时,家长背着孩子行走需要六个小时。每次河里涨水,家长们就担惊受怕。7 ~9 I8 P( G  {9 G, I) }7 x4 u
$ s9 T/ d' \& L$ s/ @! q* t  f
       美丽的玉带河哺育了七姊妹村一代代勤劳善良的山民,同时也无情的吞噬了不少无辜的生命。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十多年前,玉带河不涨水时村民都可以挽起裤腿过河,但由于宁强二郎坝水电站把西流河引过来后,玉带河水流量递增了近十倍,河滩水流量一般达二到三米深,下雨时可达五到六米深,加之每天不定时的涨水,把这条本来平静安详的河流变成吞噬生命的夺命河。
8 W0 d  s/ G; j
; p* E9 g8 R- r; H3 D1 z         一条小木筏,多少年来承载着七姊妹村人多少辛酸和忧愁;一条玉带河的阻隔,让七姊妹村人至今忍受着贫穷落后;一座梦中的便桥,让七姊妹村人盼了多年。大学生村官七姊妹村支书吴举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到目前,因过桥问题致玉带河死亡人数达十一人之多。
% N" ]8 B$ h8 q8 v: {
. H- B- b( g) w$ C9 M+ I1 `9 Z. Y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七姊妹村人过河难的问题,一直是历届村镇领导关心的大事,他们从2001年后便多次向勉县县委、县政府打报告,但由于资金等诸多原因此事一直被搁浅。据原老村主任杨秀华和退休老师陈玉林回忆,2003年,县政府给过二十万元让架一座铁索桥,可能是因为资金不足却没有建成,最后给村里解决了一条十米长的渡船,一度也缓解了老百姓的出行。但由于河水时涨不定,为防止被大水冲走,铁船随时要靠众多人力拖上岸边和放入河中,加之铁船年久失修和渡手陈林宝水中遇难,铁船从此停用。
2 \6 {8 k/ F; C/ k
. ]) f7 Z+ r$ b        2009年在外打工的唐君亮,看到村子比较穷,想给老百姓干点实事,被村民推荐为村主任,修路、架桥自然也成为这届村委会的头等大事。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修建一座水泥桥需要三百多万元,资金成为现实的问题。2010年,七姊妹村委会连同新铺镇政府再次给勉县政府、交通局打报告,因政府财政资金问题没有丝毫结果。2011年12月村委会再次给勉县县政府、交通局打报告,到今年9月份,勉县交通局想办法从海事处给七姊妹村协调了一条能载十人的渡船。0 Y) q8 m- L9 ^$ t3 a* n
* n; v4 h- A; B7 v$ n! {3 A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当地交通等部门想方设法解决七姊妹村出行难问题的同时,最近,省交通厅也将派出了工作人员到现场勘查,计划拨付一定的资金,给七姊妹村修一座石桥,目前修桥的资金正在进一步筹措落实当中。一座桥连接着村里村外,是七姊妹村农民许久的梦想和期盼,需要当地政府和***门的重视,需要社会各界的爱心援助。记者衷心希望七姊妹村的便桥能早日修好,希望七姊妹村农民早日告别担惊受怕的小木筏。- D! e3 Y7 r9 K2 G( x, g" c. j
(王晖  石林)
8 m% N6 N0 T9 ?" B; s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1-4 10: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三百多万元,这可是政府一个部门一年的饭钱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