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335|回复: 6

[焦点] 真正骗了我们20年的东西——《夏令营中的较量》十八年后被指不实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3-20 08: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摘自《夏令营中的较量》)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韦玮)1993年年末,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让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焦点。“不能让下一代变成‘小皇帝’!”一时之间,全国上下都开始反思教育方法的失误。也许不少“80后”都还记得这篇文章的名字——《夏令营中的较量》(原文附文后)。
  这篇后来引发轩然大波的文章最初刊登于1993年第7期《黄金时代》,但并未获得重视,直到1993年11月被《读者》全文转载,凭借着《读者》的良好口碑,一炮打响,后来被评选为《读者》创刊20年最有影响力的10篇文章之一。文章作者孙云晓的名字也响遍了大江南北。
大地震引发的风波
  近日,孙云晓与阮梅合著新作《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出版,同时孙云晓通过新浪微博发起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公益活动。本来一切顺利,然而,日本发生的大地震却意想不到地将孙云晓推上了风口浪尖。在这次地震中,日本自卫队的表现让人比较失望,而留守福岛核电站那些50岁以上的志愿者也让网友们质疑:日本的年轻人呢?十八年前那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里那群勇敢坚毅团结、如今应该已经长大成人的日本孩子哪去了?
  当昔日的孩子用成年人的思维和眼光再度回头看这篇文章时,他们开始质疑文章的真实性。《我是特种兵》的导演刘猛在微博上说:“我今天才看那篇中日夏令营孩子对比的奇文,当即晕倒,当年怎么没有部队的人出来说句话的?背负20公斤,一天内连续行军100公里?这是12岁的孩子吗?这是小型奥特曼!某陆军学院侦察系的武装急行军奔袭科目才是一天内连续行军90公里!那自卫队岂不都是大型奥特曼,完全可以无视世界上所有部队单兵素质!”网友们纷纷表示,这篇文章伤害了童年的自己,家长老师们时不时就以此为例说中国小孩多么娇气。围绕这篇文章,网友们用时下流行的“咆哮体”表达自己当初的心情: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8: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因为这篇倒霉文章被逼写过多少读后感啊!!!!
  被我爹孜孜不倦地教育了起码两年啊!!!!
  被老师在军训的时候要求我们也负重拉练多少次啊!!!!
  被媒体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说了整整十年啊!!!!
  当时各种羞愧啊有木有!!!!!
  各种抬不起头啊有木有!!!!!
  问题是如果属实也行啊!!!!!
  现在回头看看那就是扯淡+坑爹啊!!!!!
  10来岁的小学生每天负重20公斤+徒步100公里啊!!!!
  孙老湿你看见的那些是不是披着人皮的野生奥特曼啊!!!!
  ……”

并号召:“童年或青少年时期被这篇文章阴影笼罩的受害者到这个作者的博客围观!”短短三天之内,孙云晓新浪微博《夏令营中的较量》博文下的留言由寥寥8条一下飙升到近二十页。孙云晓最新发布的新浪微博每条也都有数百的转发和评论。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8: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前的争论
  事实上,早在《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的讨论热潮刚掀起不久,就已经有人质疑过文章的真实性。1994年3月5日,时任北京青年报副总编辑的何平平在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版头版整版刊出了《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何平平在采访夏令营当事人之后认为,在夏令营中,中日孩子只是互有长短,孙云晓的文章只片面地写日本孩子强于中国孩子的表现,中国孩子的闪光点却一律略过,如孙云晓文中那位“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的漂亮女孩,实际上她在因病被送回大本营后,第二天一早还未全好就赶回来负重行军,与同伴一同坚持走到目的地。而最后日本孩子的“吼声”也并不是什么“天空蓝不蓝”,而是“日中友好,中日友好”,中国孩子也和他们一起喊。在何平平看来“文章整体是失实的”。并且让读者认为中国孩子很不争气,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此,孙云晓马上写了一篇文章反击,3月16日,《并非杜撰也并非神话——〈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证言》刊发在中国教育报上。
  讨论中,双方作者都表示,对对方作者本人并没有成见,也没有宿怨,只是对新闻事件的探讨。何平平不希望展示的是“被裁减的事实”,而是认为新闻应该用事实说话,没有必要拔高和引申。他认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让孩子们快活的夏令营最后上升到中国和日本将来谁打败谁的政治性主题,其实反映了我们的民族心理不够强大。“当我们的民族心理强大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老盯着要和人家比个高下,要分出谁输谁赢,我们期待着自己用开放的心态迎接未来。”何平平说。
     而孙云晓则说,《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并未得出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结论,他只是出于长久以来对民族未来隐患的担心,略去了其他的事实,只选取了最能反映隐患的实例,目的是敲响警钟。

孙云晓要如何应对?   在昔日那场争论中,何平平就已提出:当时孩子们的负重标准是10公斤,步行距离为20余公里。并非孙云晓所说的“负重20公斤,日本人计划步行100公里”。如今,网友们也从科学的角度论证孙云晓所写数字的不靠谱。类似这样的硬伤令孙云晓显得极为被动。
  3月18日早晨,孙云晓发布了一条微博:“非常抱歉,因为在今天这个灾难频发的敏感时期,敞开讨论某些问题似乎并不适宜,所以我关闭了博客和围脖的某些功能。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我当然希望与大家讨论问题,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时间。”同时关闭了博客和微博的评论功能,将博客的评论改为不显示,并删除了近期的数条微博。
  无法发表意见的网友纷纷转移阵地,将目标瞄准了3月22日16:30-17:30的“孙云晓做客新浪《微访谈》:谁来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负责?”
  如今访谈尚未开始,但截止至3月20日上午10时,网友已经留下了489个问题,其中绝大部分与《夏令营中的较量》有关。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8: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网友评论:
  网友 白色彩色:
  其实我最恨的倒不是老师家长为这篇文章说过我们什么。
  
  而是这篇文章造成了一种社会舆论。
  
  我们80后就是娇气,任性,不懂事,不能吃苦,蜜罐里泡大的,垮掉的一代,小皇帝,小公主。。。
  
  就因为这种社会舆论,我们当年承受了那么多压力。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做得多好,都要被大人们指摘。
  
  当初我们也确实为了自己不如日本孩子深深的羞愧过。
  
  可是时过境迁,回头再看的时候发现这篇文章居然纯粹是扯淡,太让人受刺激了啊!!
  
  当年受了多少气其实没关系,但是居然是因为一个子虚乌有的谎言受气,还真为此羞愧过,简直是太让人崩溃了。
  网友 艾雅治:
  我是单纯觉得奇怪,为什么这种文章,能骗中国人那么久。
    
  说难听点,是中国人自己内心的自卑情结和对强者歌功颂德毛病,让一篇错漏百出的文章十八年得不到纠正。
    
  楼上那位说中国是日本地震后才把文章挖出来挑动群众情绪。其实错了,真正原因是,这次日本地震彻底震碎了国人心中那个所谓的高素质,强大的日本。人民心中那个强者的形象破灭了,所以才敢翻旧账。
    
  孙云晓永远不懂,造神运动是可笑的。当一座神被人民推翻的时候,它比地上的污泥还不如。
  网友 逝者如斯:
  你们太刻薄了……实际上这是一篇很好的激励文章,知耻而后勇。其实换成哪国孩子都一样,至于为什么要用日本孩子,恐怕也是为了让国人感觉从心里鄙视的日本孩子做得比自己要好,培养耻辱感是教育孩子最关键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步骤。
  网友 慕士塔格的围脖  替孙老师说两句啊,楼下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不要太激愤了,孙老师也是为你们好,当初独生子女娇惯成性的问题确实很严重,孙老师不是恨铁不成钢,爱之深恨之切么,虽然编了个瞎话忽悠了大家伤害了大家幼小的心灵和肉体,总的来说还是有点积极的后果的,你看激励了这多的人奋发图强。原谅他吧。
孙云晓档案:
  孙云晓,男,1955年出生于山东青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热烈持久的教育大讨论,推动了教育改革。 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等。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8: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原文

夏令营中的较量
孙云晓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若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球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逢,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十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应改为日方队长——作者注)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孩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应改为日方队长——作者注)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各界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三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渴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可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承办或让他们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1993年11期《读者》摘自同年7期《黄金时代》,该文被评选为《读者》创刊20年最有影响力的10篇文章之一)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8: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之孙云晓列传》 (网友hsdl001 )
野史。家法
  
  天朝有大儒孙,其人善文,世人多称之以能。
  
  某年日月,大儒忽发檄文,曰《夏营之角力》,以惊雷语震天下。文多逆耳忠言,道一叶之娓娓而画秋风近,望一管之凿凿而窥豹斑全。又哭天朝束发以孱弱,而赞倭国总角为健儿。放言天朝学馆祸根深种,失始发之地而铸他日败亡之局也。其文气甚雄、意颇高,又多有苦心谏言,斑斑泣血,见于行间。
  
  文甫出,世皆哗然。多有忠良作痛心疾首颜,发捶胸顿足状,只叹先祖壮烈、创业维艰,不意儿孙纨绔、手无缚鸡之力也。一代奋起,一代垮塌,奈何奈何。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传世善言。诸严父慈母,贤师尊长以为家法,耳提面命不肖,谆谆告诫败儿。常曰:呲,汝欲为惠帝呼!不见东邻虎子,披星戴月,掘鼠罗雀,风餐露宿,衣衫褴褛,仍负重疾走,远胜汝甚也!此刻奋起,尚有可为,但有放任,祸不远也!
  
  纨绔不肖闻言,不啻当头棒喝,醍醐灌顶,或悬梁刺股,或卧薪尝胆,或凿壁偷光,或程门立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稍歇。偶有梦醒,汗如泉涌,惶恐时日虚度也!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束发多已而立。天公无情,多有洪水地动肆虐天朝。天朝纨绔皆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勇于先而耻于后也。惠帝之名稍减,败儿之态渐无。
  
  今有倭国重灾,地动继之海啸,又有核子杀局。全岛上下,黑云压城。是其时,昔日健儿畏灾如虎,裹足不前,推诿卸责,敷衍欺瞒。丑态见于天地,臭名闻于世间!
  
  天朝纨绔大哗,此即虎子健儿乎!有好事者遍翻家法,列荒谬处若干,多言被欺!更有甚者,至大儒草堂鼓噪,呼喝连连,皆欲唾其面而后快!
  
  舆情汹涌而大儒淡然,唯清酒一杯,浊泪两行,与壁挂之书对饮,细语曰:吾终不负先郎中所托也。。。
  
  但见壁上有白纸一副,上书“大音希声”,又有“兵部战略忽悠司郎中某某题”字样。。


a
0 0
  @ME: 
发表于 2012-3-23 09: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年头还有什么是真的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