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4838|回复: 0

[汉中游记] 汉中,这座“荒滩”变的“公园”,有多美?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24-6-26 1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冬时,红嘴鸥是‘当季网红’。这阵子,朱鹮成了‘流量明星’。”迎着晨曦,一群早起的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捕捉”这仲夏清晨的别样“鸟趣”。
7 U! a2 F3 V( ?3 r/ Z" F, n9 Z3 v  6月23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团来到汉中市,天汉湿地公园里,阳光正穿透林梢。% O& s6 ^* n, L  T/ c
        

汉中,这座“荒滩”变的“公园”,有多美?

汉中,这座“荒滩”变的“公园”,有多美?

) I8 B7 |. h; z* }. s) W  仲夏时节,烟荷染翠,日影浮波。高炳摄- P0 v; @* O2 {
  漫步公园,盛放的美人蕉映在江里,将水面染成金黄。栈道旁芦苇荡里,传来阵阵蛙鸣,与啾啾鸟叫和成一首“交响曲”。# S9 u( b, D. _+ L  [5 A6 {/ n
  看到眼前美景,众人称赞不已。很难想象,在十几年前,这里却是城市采砂河段,岸边常有垃圾。汉江穿城而过的汉中市,提出“一江两岸”的城市规划构想,一幅绿色画卷徐徐展开。5 b! Z1 T( P1 o- j$ ~" `
  “我们探索‘柔性治水’、实践‘海绵城市’;顺应自然,建立人水和谐的生态系统。”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晓明介绍,经过多年持续奋战,“‘脏乱差’摇身一变,成了‘绿富美’湿地公园。”
  p6 \6 l' H5 {+ s5 n* V$ t  每天清晨,80多岁的市民宋有钧和老伴一起,早早来到公园健身散步。“小时候,这江上只是个木头桥。现在太好了,水清、景美,心情舒畅!”宋有钧笑言。
" S5 u0 A2 r, s) b! F% u  化身“生态卫士”,天汉湿地公园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性、系统性。
6 k: I5 q. @7 F9 v) a3 M6 e8 p  “这是汉江的堤防迎水坡,地下半米处,有铅丝笼、石块等编织成的硬质区域,既涵养水分又坚硬无比。”指着前方的一片草地,闫晓明告诉记者,“修筑河堤,不再‘硬梆梆’。融入自然,才能凸显‘柔性治水’的魅力。”2 }4 W4 T$ t- @1 ~$ ]
  沿江前行,全程2.3公里的鱼类洄游通道映入眼帘。记者溯源而上,但见水体尽可能仿生自然。参差荇菜绿叶黄花,点缀得鱼道更显生机。# S- T" u' M9 g
  “鲫鱼、草鱼、马口鱼、翘嘴鮊等各种鱼类,‘迫不及待’进入鱼道,准备‘跋涉回家’。”闫晓明介绍说,“鱼道末端安装了鱼类智能监控识别系统,最近这段时间,每天可游过上百条鱼。”
1 V& H+ H( i1 o5 K8 X# E3 \4 O  绿色打底,水清岸绿。近十年,汉江汉中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水质达到Ⅱ类。0 G, v( ^. m8 M: t. r
         

汉中,这座“荒滩”变的“公园”,有多美?

汉中,这座“荒滩”变的“公园”,有多美?

  h4 U6 H5 d' P' m       穿城而过的一江清水。雷保寿摄(资料图片)
, @  ^, ^6 N" Q. J7 R# C4 Z2 Q  在闫晓明看来,这些年湿地公园的建设,一直蕴含着“河流再野化”的探索——
; W/ M3 C) L% t% o# A  沙石,堆砌成江中绿岛;滩涂,开辟成亲水溪流;缓坡,改造为缀花草坪……广植本地常见的银穗芒、荻、枫杨、水杉等乡土草木,形成具有汉中特色的生态系统。
6 T' m* K/ Z: D8 s' D9 k( D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闫晓明感慨,城与园、园与人相互交融,“关键在于平衡的技巧、共存的智慧。”(人民日报客户端陕西频道高炳韩鑫)0 Z1 s( B$ m" d  s% s) N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