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784|回复: 0

[闲谝] 自从到城里住,我的年就没有了

[复制链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21-2-12 14:37:41 |阅读模式
  我从记忆里淘出的这些残片,大约都在三十年前了,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也是农村的黄金十年,短暂的复兴之后,漫长的衰落就开始了。
3 p% ]( c# r$ g7 |4 z# K* c  自从十一二岁离开村子,到城里居住,我的年就没有了,真的没有了,一点也想不起来。1 u/ f! ^, d: q* M+ _; t- `

自从到城里住,我的年就没有了

自从到城里住,我的年就没有了
0 p7 r% y5 }2 B. j' [3 v
  小时候的印象里,春节可不是大人的节日,它是为小孩子准备的。年三十的村子属于小孩儿的,没有大人来管我们,他们突然全不见了。
3 m) l. ]6 Q6 I0 g& ~3 Q8 g+ V  戴个火车头帽子,缀有红五星,蹬一双新做的棉鞋,在村子里晃荡着熬五更。那时候的鞭炮没现在响,温和,悠长,零星地从远处飘来,像老人打着绵长的带着尾音的喷嚏。
1 K5 n6 q, _+ B4 w. T5 v  家家户户门墩插上了红蜡烛,烘着门上贴的秦叔宝和尉迟敬德。门墩上的蜡烛,想拔哪根拔哪根,拿着放鞭炮,但没有拔根香头用着顺手。比蜡烛更老一点的,是用竹签裹上棉花,放进羊油里浸透,直接插到门墩上点着。
5 h3 S9 b, J7 @6 {( U; a  小孩儿兜里揣着新钞票,几十张1角的小票,在小卖部里昂首挺胸,腰包鼓鼓,店老板再也不敢随便赶我们走。我们只买些拉炮、摔炮,还有“滴滴筋”,二踢脚不敢买,有的小孩拿着放,把手指头崩掉过。
8 z4 _& d, o8 a  买了鞭炮放在铁罐头盒下,看谁的炮能把盒子崩上房顶。有孬孩儿把炮插到街边的猪粪里,等大人路过,偷偷点着就窜。6 J+ x! H$ L) W& P' P) Q1 w
  大人中了埋伏,新衣服“遍体淋屎”,怒吼着一直追到村外庄稼地,但追上也不会打一顿,大过年的谁好意思打小孩儿,再说也打不疼,个个像穿了棉花包。
' X& q4 T6 _. }1 a! ?; Z  最绝的主意,是把炮塞到猪的屁眼里,猪在圈里嚎一个除夕夜,往往招来妇女恶毒的咒骂:“恁个驴吊日咧,恁个卖尻咧,恁生了孩子都没屁眼儿。”和零落的鞭炮声一起飘在村子上空。: T7 _/ n% d/ S" j2 D+ }8 B1 ~+ _
  爷爷在十字街开了个饺子铺,兼卖烧鸡,三十晚上没人,曾有小孩往锅里放过鞭炮,想看能把锅盖顶多高。
( k; ^8 P- V! P2 i7 H0 N  爷爷派我和四叔看店,正百无聊赖,店里歪进来一个人,我们村的老光棍,叫二麻子,听大人说在城里当小偷,每年春节回村一次。
3 W5 j8 L7 L/ i9 V  这次在哪儿喝醉了酒,骂骂咧咧地进来,咣当摔到灶火前的草灰上,狗日驴操地骂了一阵,唤我和四叔过去,拿出一个5块的大票,要给压岁钱。
( |( ?: P0 _8 e% B+ L  5块是个天文数字,我俩不敢要,他就大骂不止。二麻子在村里辈分高,从我骂到我爹,又骂到我爷爷。
$ s( {4 J* G" @9 q, H- T" I  我和四叔恼了,低头一合计,反正他要硬给的,不要还骂我我俩的爹,不要还想揍我们,那就要吧。
' j. o4 h' n. D  G: k4 _5 U  我们先给二麻子磕个头,给他提前拜年,他就把钱塞我手里,脸上很高兴的样子,我俩也很高兴,就又多磕了一个,唱戏样儿喊着“二麻子爷爷过年好啊”,磕头又不花钱。
" T4 o6 g' W; x  我们派二麻子看守饺子店,反正他已经呼呼大睡,没法不听命令,然后率领南街的小伙伴买空了供销社。满兜装着鞭炮,掏出一支问小伙伴:“那你听我的不?”“听你咧!”“那还差不多,给你一个响的。”" g( {/ k* R0 |4 t+ k1 \# `
  一般过年放鞭炮,过十五放焰火,主要是“呲花”、“汽火”跟“地出溜”,这几样我只知道叫法,我们那一带的人才懂。汽火是往天上飞的,不过我们喜欢让它贴着地面飞。1 {# G7 ?3 T' ?1 y5 r3 L
  有个十五晚上,我顺着十字街放了一支汽火,结果飞进一群小闺女群里,把其中一个小闺女的新年衣烧了个洞。她哭着把她娘拉出来,满大街找我赔衣服,我吓得面无人色,四处躲藏,那个十五没过好。
( H* Y' B9 P1 c( U4 e  初一得起五更,天不亮先起来放挂鞭,把饺子下锅里,门外的老天爷烧点两根蜡,锅台上的老灶爷也点两根,把院门打开,门墩上再续两根蜡烛。1 @( G* b) ^; T' j
  这些准备就绪,大人把出锅的饺子盛一碗,放在家谱前面,上面放双筷子,放两大块红烧肉,然后开始“愿语愿语”,也就是祷告祷告,邀请住村头坟地里的先辈的魂儿回家。
5 l% X* x" ?; _# m- B# f  o  我们在旁边跟着学:“老爷爷,老奶奶,过年了,回家来吧,跟俺一块吃点饺子,院门都开着,别忘了回家的路。”
) h2 @% I' \. ^1 D. X5 D" h  P3 b  我们屋里供着家谱,其实大块白布,李家逝去的先人都写在上边,挂在堂屋墙上。大人在家谱前放上糖和梨膏(也就是蔗糖)。
: p9 W/ B8 p5 t0 k# g  天还没亮,看树和人都是黑影,这时院外响起脚步声,几十个人走进来,进门先给家谱磕头,再一侧身,给守着家谱的老人磕头,老人就站起来做搀扶状,说“别磕了”。
% l, m. S( h" y! a8 m  磕头的人顺势起来,老人给大人递烟,给小孩拿糖。我就加入这个队伍,去下一个家谱磕头。
/ a2 }/ L, `' ~- }! o# S9 O. u  天色蒙蒙亮,街上很安静,没人放鞭炮,说话的也少,能听见噗噗踏踏的脚步声。在街上碰见老人,这个队伍乱哄哄地跪下,给老人磕个头,老人照例说“到家喝口水吧”,“不了不了,还得磕几家”。) V) f$ E# H( B" ^2 ]5 u1 p
  村里哪个屋子有家谱都有数,走过一遍天明了,大人耳朵上夹满了烟卷,小孩四个兜里都是糖果。队伍里从来没有女的。  t6 q: ?! e$ P9 r% m
  中午家家吃饺子,但饺子出锅以后不能吃,得先送饺子。大人一碗碗盛好,小孩儿端着给邻居送,邻居收下饺子,再押回来一碗自家的饺子。! p9 o' z) Z0 W7 c* @# O
  胡同里撒欢跑的,都是送饺子的孩子。有的赛起跑来,脚下一绊,一碗饺子撒在街上,赶紧捡起来吹吹土,扒拉扒拉泥儿,举着碗再往家跑。
/ W0 \4 _& T# p! P+ o7 t7 I  一通跑下来,自己家的饺子全跑到别人家碗里,而自家的饺子筐里,摆满了各家媳妇的饺子。而我们家的饺子,是公认南街最好吃,因为我们家是世代卖饺子的,样子好看,馅调得香,舍得放肉。
9 _, J5 j8 c/ \, a  我爹我娘边吃边逐一点批,“你姨老娘包了几十年就没好吃过。”7 E" }. f9 F/ `$ ~  O
  “四老鼠家真会过,里面全是白萝卜,不舍得放肉。”/ Q! e/ {  N) ~( g6 y
  “二孬家的馅就没调准过,齁咸。”  U3 R& M+ [# ]9 l4 `1 @
  “你三奶奶包的饺子大得像鞋底子。”
! h2 ]9 D! E" g* V# R  “这是谁家的饺子?尝一个,哦,新媳妇包的吧,以前没吃过,手艺不孬4 C. Z0 }7 @9 q7 x& w8 ]7 F7 Y9 S+ O* ?3 E
* @* r0 a- e; f  [% |* g( T" q

; p3 K- L. g- d0 n' Q/ W# j4 k& B4 Q' i0 u) M( T( e, }4 Z
5 ]3 y, p: s/ a  I- V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