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碧绿的菜畦、金黄的银杏树、一眼望不到头的绿化带、排列整齐的民居、干净的水泥通村路、醒目的院落自治指示牌和道德文化背景墙……“近几年变化不小,产业发展了、基础设施好了、环境更美了、纠纷少了,文化生活更丰富了。”日前,记者来到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汉山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忠说,“这些变化与乡贤文化、院落自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8 m! @/ x+ p8 A; j+ u
2015年,李家山、郑家榜和团山3个村合并,更名为汉山村。由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文化素质等参差不齐,统一步调难、村内矛盾频发。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村民经常为流转土地等扯皮,导致村里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村干部主要精力放在矛盾纠纷处理上,其他事根本顾不上。该村成了汉山街道办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7 M" K1 z0 m" O# T
“要得富,先修路。”2016年,通村公路开工,纠纷频发。涉及到40余户村民的土地,村里没有赔偿款。村民七嘴八舌,修路工作无法顺利推进。
" _5 d7 B( ~- f7 L3 F 面对一盘散沙的境况,村干部还要谋划村里的整体发展,怎么办?李文忠和村干部们一致认为,要想发展、壮大,必须统一村民思想,拧成一股绳,这就得发挥乡贤文化、道德教育的作用。- x* i2 ^/ \( z: a; [4 ~/ L( \% c
羡慕!环境美了、产业好了,汉中这个村变化太大了!
, `. B. I: I7 A8 C! H: y 图丨汉山村“院落自治”服务承诺公示牌, Q4 s& l4 R3 w) O
通过大胆尝试,该村2017年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起来了,全力打造家庭院落自治管理模式。将全村484户人家分为11个院落,一个院落负责周边20户左右,由乡贤、有名望的老党员和退休老干部组成院落长管理,解决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院落。
' c/ M5 B; \, p; n9 j e) j7 k 2017年,修路需要拆迁部分村民的院墙、鸡舍,有了院落自治就顺利多了。该村一组李家大院的院落长是省劳模王爱全,他积极出面协调相关辖区。“81岁的王治堂是我的堂爷爷,修路需要将他家的3间土坯房拆除一半,我3次上门做工作,他都不同意拆。”王爱全说,“第4次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修路是造福子孙的好事,旧房拆了改成院墙,路硬化了、周边环境干净了,他才松口了。”
/ {; T1 T, J) k3 s. P
羡慕!环境美了、产业好了,汉中这个村变化太大了!
8 _9 ^" l7 ? m" T$ |
图丨李万平家新修的院墙
8 c" j7 q0 m' ]) V9 q& J+ g$ i3 p 邓家大院的何菊惠因为修路要占其耕地要求补偿,是院落长何建文出面达成共识。李万平的老房在拓宽路基上,通过动员,路顺利修了、新院墙建起来了、排水沟拓宽了,院墙上建起大幅环保宣传标语,一看居住环境比以前美了,李万平逢人就竖起大拇指。7 z" a: P3 |4 y( ^
2017年夏季的一个晚上,半夜12时,邓家大院的村民邓杰宝和黄由忠因地界发生矛盾,情绪激动。院落长何建文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听缘由、讲明道理,两家握手言和,达成协议。
k4 V( V! f2 Y8 g! W, }9 @8 {0 T “我是外来户,买的地基,当地村民欺生,拿地基说事,我感觉被欺负了。”黄由忠接受采访时说,“多亏院落长出面主持公道,让我们有个说理的地方,很感动!”
. R: i% ~) k3 n- C) k) j9 F “过去,只要有矛盾,就到村委会闹,鸡毛蒜皮的小事天天不断。如今,矛盾到院落长这里就解决了,吵架、打闹的几乎没有。”采访中村民表示,“遇事就找院落长,已经习惯了。”: F- @- W% x. K$ T1 C
在院落自治的成功案例影响下,勤俭持家、耕读传家、孝老爱亲、守望相助等传统文化思想根植于群众中,逐渐形成文明新风。村民思想统一了、步调一致了、矛盾纠纷少了,打麻将、说是非的没有了,近年无上访、无刑事案件。你追我赶奔小康,村里产业发展壮大了,旅游收入增加,文化广场跳舞健身的、文化书屋阅读得多了,村民的视野也开阔了。
0 p! H7 @8 @" v' x2 e# ?1 f 早在2016年,该村就实现整村脱贫。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五好家庭、好婆媳、好媳妇不断涌现。该村三组52岁的袁顺芹被街道办评为道德模范,被村民公认为“好媳妇”。她说:“咱生活好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不能丢!”(汉中发布)
( R# l" {8 i9 {: X# Z9 B5 T9 F! m* J( x; ^$ v U9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