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261|回复: 0

[汉中商情] 勉县朱福明的“别样”养殖路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0-16 12: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人看起来很木讷,做事却很精明;这个人看起来很漠然,却是村子里的热心肠;这个人没多少文化,却喜欢钻研新技能。这个人就是勉县新街子镇建国村六组养殖专业户朱福民。2001年,朱福明还是村里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整天开着小型四轮拖拉机,走街串巷帮人拉东西挣点运费,过着紧巴巴的生活。

        因为到处跑,所以眼界渐开:别人养猪能赚钱,自己能不能也养猪?通过市场分析和向其他养殖户咨询,他觉得建一个规模化养殖场具有很好的“钱途”。

      “开拖拉机是个力气活,现在还能跑,等自己年龄再大点就不行了,得干点别的”,朱福明的心里这么盘算着。2002年,朱福明说服家人用多年的积蓄和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钱,在自留地里建了圈舍办起了养猪场。起初没有经验,摸索着边学边干,第一年出栏一百多头,净赚6000多元,比开拖拉机收入翻了一番。初尝甜头的朱福明决定扩大规模好好干下去。

       养猪赚钱了,周围老百姓羡慕的同时也纷纷效仿他建起了大小不等的养猪场。养猪的人多了,出栏的猪也多了,名气渐渐大了,市场也就形成了,县内外许多生猪收购经济人都到建国村收购生猪,远销到四川、河南、山西等省。

        可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全国很多地方大范围爆发牲畜口蹄疫,朱福明的猪场也没能幸免,猪全部死亡,多年的血汗付之东流,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这次灾难让许多人都对养猪失去了信心,朱福明的家人也从开始的支持到此时产生动摇,但坚强的朱福明就一句话,“能怎么办?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昔日村民眼里富户的他开始四处借贷,终于又把养殖场建起来了。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走下去,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朱福明继续着自己的目标。当然,那次的“意外事故”也改变了朱福明,使他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庄稼人,他开始向当地兽医了解防疫和消毒技术,自己查找资料、买书籍学习疫病防治技术。通过不断的学习、长期的摸索,现在场里的牲畜很少发病,有病的基本上他自己就可以解决。付出的艰辛终于有了回报,光去年一年出栏900多头育肥猪,400多头猪仔,净赚30万。
     
       都说同行是冤家。但他在自己走上富裕路的同时,不忘身边的群众,手把手地教他们养殖知识和技术,还利用自己的饲料设备给乡亲们免费加工粉碎饲料,本村的朱建忠、陈红波等都是他最大的受益者,朱福明每次只收点电费。作为新兴养殖协会的会员,他时常在电话里热情的给养殖户做指导,时间一长,被亲切的称为“朱顾问”。问及朱福明为何要这么做,他却说,
“只有大家都安全了,我这里才安全”。

       善动心思的朱福明永远让别人琢磨不透。今年,好学的他通过电视农业频道,了解到养牛价格稳定、疾病少、成本低更能赚钱,便动起了养肉牛的心思。平生没出过远门的他亲自跑到了山东学习养殖技术、考察市场,经过半月的学习,从山东带回来了50头西门达尔肉牛。据他说这种牛生长速度快,育肥5个月就能出栏,比喂猪成本低,半草半料,出肉率达50%,而且销路不愁,一头牛能赚3000元左右,比养猪强多了。

        朱福明自信的说,现在养猪在当地已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市场已基本饱和,加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专家不是在电视上提出要吃出健康吗,大家都怕胖,会慢慢多吃脂肪少的牛羊肉的,习惯会改变的吧,这种牛含蛋白高,脂肪低,肉质好,养殖成本低,应该没问题。

         采访结束时,朱福明说出了他更大的“野心”,明年争取养牛达到100头,等技术成熟就减少养猪规模,扩大养牛规模,专业养牛。(王云霞)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