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025|回复: 0

[学校]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为七部委给老师减负叫好的思考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9-12-25 09: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越过春夏,走过秋冬。
  这一年,1300万中小学老师在忐忑而又耐心地等待。“雪里已知春信至”,就在一年快要过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
  年初的1月18日,教育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减负,今天我要强调,教师也需要减负。”
  媒体很给力地把2019年命名为“教师减负年”。
  可是一年来,似乎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而如今,心总算放下。它来了,它来了,它真的来了!
  带着极高的权威来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这规格,显然不同一般!充分证明这是来自领导层的声音,是国家意志!
  这一次是真重视!老师们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暗自叫好!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为七部委给老师减负叫好的思考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哪些负担要大刀阔斧减除?
  第一类,对学校和老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类。请记住一个数字:确保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请记住一个新概念:清单式管理。
  第二类,社会事务类。对扶贫、维护稳定、扫黑除恶、防灾减灾、消防安全、防艾、城市创优评先活动尽量减少安排,坚决杜绝强制摊派的无关事务,如庆典、招商、拆迁等。这一类曾经最让老师耗精费神,苦不堪言。
  第三类,相关报表填写类。终于可以告别“表叔”、“表哥”了。
  第四类,随意借调老师、与教师无关的学习培训类。
  曾几何时,督查、评比“爱上”老师,社会事务“惦记”老师,报表拿老师当“表叔”、“表哥”,学习培训更是喜欢在节假日“造访”老师。躲不开,绕不过,惹不起,违心做。干好了是应该,干不好有责任。偶尔吃力讨好,大多是吃力不讨好。
  如今,中央亲自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列出减负具体清单,并全力抓好落实。相信这一次,广大老师能愿望成真,“守得云开见月明”。
  二、庭院深深深几许——还有哪些负担应该纳入减负范围?
  这次七部委减负方案,旨在解除教师“身外”重负,多是解除政府、社会单位机构等施加的行政性任务。可不少老师庆幸之余,并无多少兴奋。为什么?因为还有一些真正的负担并未触动,这种负担主要来自于教育系统或学校本身,来自于社会大环境。
  一是繁重的工作压力。特别是一些乡镇基层学校,跨学科、超负荷代课现象非常突出。一线老师特别是毕业班老师,“两眼一睁,忙得熄灯”,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转。虽说是“无须扬鞭自奋蹄”,但常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觉。
  二来自应试教育的压力。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方面家长社会要求高分数考好学校,在两条钢丝上“平衡”,老师有时无所适从。家长有期待、教育行政部门有要求、学校有绩效考核,同事有排位竞争,老师们心力交瘁。
  三是来自评职称的压力。不尽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更是让老师们为之“轻狂”、“癫狂”,为了评职称赶论文、忙课题、争奖项、比项目、赛成绩,忙得不亦乐乎。甚至还得违背意愿找关系、说人情,内心倍感委屈。
  四是老师的业务要求过于繁琐。常规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模式标准、量化要求、评比细则,学校内部常检查,教育主管部门常抽查,为了保住面子,只得把大部分时间耗费在这些“老生常谈”的应景事项上面,心里不堪其烦。
  五是来自社会评价的压力。近年来,对于老师的社会评价度似乎越来越低,并呈现一定程度的妖魔化倾向。每当牵扯到老师的公共事件,一些媒体将一些个别事件无限放大,恶意嘲讽、呵责、贬低老师,导致老师日趋“污名化”,整体形象严重受损——这是绝大多数老师心里无言之痛。
  犹如冰山,你看得到的永远是露出海平面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只是冰山一角。
  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心灵上的重负远比那些额外工作带来的压力大、伤害深。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为七部委给老师减负叫好的思考
  三、柳梢梅萼渐分明——减得了和减不了的各是哪些负担?
  这是老师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这次七部委联合下文,是下了很大决心。其实,解决七部委文件中的问题从理论上来看并非“疑难杂症”、“沉疴痼疾”,都与政府及其下属部门有着直接联系。只要各级政府把七部委文件真正落实到位,应该能做到令行禁止,立竿见影。
  减得了的是哪些?
  一是形形色色的“活动进校园”。教育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进校园活动达50多项。这些活动本身与教学工作关联不大,组织者大多是政府下属部门,应该最先被“裁”。
  二是报表填写类,让“表叔”、“表哥”消失,毕竟容易操作,或能令行禁止。
  三是纳入清单管理的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文件要求减去50%,这个留有余地,应该不难。
  总之,七部委文件中的减负项目还是有望能迅速实现。
  而文件外的老师负担减轻工作应该说还在路上,或停留在意愿层面。但也要看到教育主管部门所做出的努力:
  饱受老师们“非议”甚至“诟病”的职称评审制度正在酝酿改革中,有些省市已经有了实质性动作,改革的利好倾向于一线老师、基层老师。
  教育部三令五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质上也是对老师的减负,尽管步履维艰,毕竟负重前行。
  还有更多的来自学校管理、工作负担、教学常规、绩效考核、社会评价等等负担和压力,统统与应试教育密切相关。而应试教育,应该来说,是“打不死的小强”。所以,老师减负的路还很长,要一步一步地走。
  期待七部委文件能够“毕其功于一役”,毕竟只是愿望,相信这其实是个循序渐变的过程。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为七部委给老师减负叫好的思考
  四、长风破浪终有时——减负究竟靠谁?
  减负要靠政府。
  减负的主体是老师,而主导是政府。减负成效如何,关键看政府。
  各级政府是多数老师负担的制造者,却又是减负的落实者。基层学校和老师而言,并没有多少话语权和选择权。
  所以,这个减负文件,更多的是给了老师们“不看广告看疗效”的期待。
  新华网未雨绸缪,提出了要防止《意见》确定的给教师减负的20条措施,遭遇软执行——这个担心不无道理。
  减负二十条,落实第一条!
  七部委能否就这项工作专门组织督导、检查、评估、考核?相信这项督导工作会深受基层学校和老师们的拥护欢迎!
  根据七部委文件所示精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不要对学校各项考核规定、指标进行梳理?对教学管理中形式主义、不切实际的条条框框破解拆除?教师的很多压力其实正是来自于自己的“娘家人”。
  减负还要靠老师自己。
  压力和负担更多来自于内心体验。既然“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不可避免,不如“何妨吟啸且徐行”,多一些面向未来的信心,多一些等待的耐心,多一些“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定力。
  职业生涯漫长——向善趋暖,淡定从容才是真。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谨以此句致敬千万中小学教师!
  信心和期待是我们坚守生活负重前行的最大动力。(语文阿里之门)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