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收头毛,收鸭毛,收鳖壳!”
/ r/ `; e, b- m' b0 _ “有酒瓶纸壳子卖啵!” d* M; i: R! k- n) Y- \* T
“旧手机换菜刀、换脸盆”7 ^$ a+ k3 G; m) K: P
“磨剪子嘞,戗菜刀”
" p, s; u2 e6 ~7 p, P4 J 这些吆喝叫卖声仿佛还在耳畔
7 c* X. i8 j9 V- a% T ……
7 r" W c; f- q5 v, e4 G p; R
有一批人,正在汉中街头逐渐消失...
$ L P" x R: `& X9 R
小时候,一声声在大街小巷穿梭而过的叫卖声,总会浮现在记忆深处。光阴荏苒,现在人们的生活与环境,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的叫卖声已渐渐消逝。在却是还能碰到叫卖人的,纯靠缘分。
+ t3 T" O2 F0 N 有酒瓶纸壳子卖波?犹记得小时候,楼下一喊收纸皮瓶子,我就很兴奋地去数家里的瓶子,妈妈总叫收拾下不要的,书本、报纸,也拿出来卖了,有时卖到10多元,就已经是大大的满足了。3 J$ t( p, u8 i/ D) s, L+ n& W, g
“三分生意七分叫,不喊不叫不成交”( D; |6 R6 y [1 o' S8 ?
“卖西瓜喽,本地西瓜~”
$ D, M4 J/ l& |" }. ~4 u 夏天一到,卖西瓜的人就多了起来,以前街上都有流动卖西瓜的,买一个,拿回家后把西瓜放在水盆里静置一下午,傍晚吃的时候冰冰凉凉真是爽!+ l4 m3 D! g, h. \2 f
他们的叫卖声,贯穿了每个汉中人的童年4 I* a- }# B) N' l; t9 T( }& A
“卖大馍,卖大馍~”,只要卖大馍的一喊,便立马问妈妈拿钱,冲出家门,有时候家里人还会说,“快!跑快点,不然卖大馍的都走了”。那速度,比百米跑可快多了; j+ F' E% Q; r" m
生怕一错过,他就消失在巷子里。再见了,消失的叫卖人。- c2 c8 z* @8 h7 E2 S
后来大一点,人们逐渐都开始用那种电动的喇叭,可以录音的那种,循环播放,语气都是很生硬的,也没有什么人情味了。越发展,越消失,新时代来临,或许正是叫卖人的退场,可这淳朴的叫卖文化,已成为城市印记的一部分。曾见证我们平凡的快乐,始终会占据我们记忆的一角,永不散去!: G# J8 D, I' m. t9 v1 i$ p
时光似流水,推着每一个人向前走,有些记忆再也回不来,有些味道再也吃不到。每消失一样东西,都会有新的代替。其实,也是在时间的裹挟下向前迈进着。(来源:汉中家乡群)
# h$ p. [% h3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