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470|回复: 0

[闲谝] 联村扶贫干部的一天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9-11-18 08: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5日上午8时,略阳县白雀寺村联村干部康怀军准时出现在村委会院子,与村“四支力量”负责人碰过头后,确认了当天的工作计划,便迅速投入手头工作。* U* Z* ]7 x  m$ O; @
  康怀军是略阳县行政审批局干部。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确保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今年9月,略阳县制定出台冲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七条规定”,派出156名科级干部联村开展工作,每周到联系村工作时间不得少于4天,并承担联系村脱贫攻坚连带责任。
/ f( N( K- W! s  白雀寺村是略阳县2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6户513人,占全村人口的一半以上。作为白雀寺村联村领导,康怀军到村后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户退出”和“村出列”标准,排查解决具体问题,同时统筹村“四支队伍”形成合力,加强与县直部门衔接沟通,督促镇村完成脱贫攻坚整改任务。
2 s+ P7 }# n+ K  n  按计划,当天上午康怀军要走访几个易地搬迁户,了解他们的实际入住情况。! j6 }1 _+ Z$ o  j" r
  走访时间:8:30—10:00
2 i' m4 Q2 [- M# G* R  工作感悟:家安才能心安,过渡房也要安全
  Z8 V/ q: N1 |  V/ d8 K9 k, w; ?  住在镇上过渡房里的低保贫困户苏秀莲是康怀军的重点走访对象。苏秀莲今年77岁,腿脚不太方便,原本与老伴、养子一起居住在8公里外的高山上,通过享受搬迁政策,一家人在城郊有了一套安置房,其子袁顺奎已经入住,但两位老人却怎么也不愿搬离旧居。康怀军到村后上门做了多次工作,老人终于愿意下山,却仍不习惯住进安置房,几经协调,答应让其子先在镇上找个住所过渡一段时间。
0 V# R  y" K$ D  康怀军说,由于基础条件较差,群众矛盾较为突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到现在,白雀寺村虽说已经基本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但要高质量脱贫退出,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为此,帮扶单位略阳县政府办下派7个科级干部,分别联系7个村民小组,全力以赴克难攻坚。作为联村领导,他更是每周有5—6天都“泡”在村上。至于单位工作,“基本在手机上处理了,有时工作量大,就用1—2天突击完成。”+ _) D/ [( u- Q8 _3 ?
  走进苏秀莲的过渡房时,老人一个人在家吃早饭,询问下才知道老伴上山搬家具了,儿子在县城务工,饭是早先拜托邻居给送来的。康怀军陪老人说了会话,又仔细询问了老人的衣食起居,推开卧室、厨房、厕所一一查看,注意到厨房屋顶有漏风情况,入户路也不太平坦的现状,他不由皱了皱眉头。* w7 r. R1 N- h2 K8 I/ P
  “苏秀莲家厨房漏风,入户路坎坷不平,未完全搬迁到位,需要尽快解决老太太做饭、取暖问题,请帮扶干部迅速跟进做好整改工作。”随后,他把查看到的情况通过手机反馈在群里,并 了相关包扶人。
$ b$ Q4 P, f& {! ?  走访时间:10:00—12:20/ H7 p$ x8 o2 X( C( h- y
  工作感悟:矛盾少了劲头就足了,夫妻矛盾也得管

' S% E0 B# R3 q  帮扶力量加强了,沟通协调工作也得跟上。1 R' K( }. n) O2 R) z0 d$ r
  作为联村领导,康怀军协调把“四支力量”分成了“外业组”和“内业组”,“外业组”进村入户解决问题,“内业组”处理各种文件资料;指导村上办起了“白雀寺村脱贫退出简报”,两天一期,随时通报联村科级领导和“四支力量”开展工作情况;牵头建立了“白雀寺村微信工作群”,在方便大家沟通交流的同时,进村入户排查到的问题也会及时反馈到群里,工作队长余江会每天整理形成问题清单,督促责任人跟进落实。
- q) q8 [/ z8 Z  一上午,康怀军走访了5户搬迁贫困户,详细询问了他们的饮食起居和生活困难,顺便发挥他做过多年信访局长的特长,调解了贫困户陈发明与妻子间的矛盾,看到老人露出笑脸,他才满意离开。" y7 f+ A  B  l* ?+ w9 t6 w0 |
  “白雀寺村光易地搬迁户就有33户144人,这些户中因年岁较大的老人和病残人员而导致搬迁不彻底、‘两头跑’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类人群是我们重点关注对象,帮扶干部得多跑几趟,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康怀军对笔者解释。
, {3 V# S1 T9 E5 z" N1 v, k' x  走访时间:13:30—17:30% f" D; y7 O1 ^" w' }1 Q5 e
  工作感悟:驻村不仅是住在村里,还得走到田间路头
1 A& v% V+ O* z6 n7 M& |- `4 N
  午饭过后,天空下起了小雨,但原定的工作计划并没有停止,在距村委会5公里外的杨家坪组还一有桩需要解决的纠纷:因为硬化了组里的入户路,下雨天路上的积水会淤积在路下方村民袁治斌屋后;施工队加修了路沿,却又导致路上积水影响村民通行。原本办得是为民好事,结果时间一长,村民和袁治斌都有了意见。
9 O3 U6 Y' i- [2 d" {+ u1 U  当天,康怀军约了支部书记、工作队长、施工方代表和袁志斌一起商议解决办法。在他的组织下,一行人经过近两小时的现场勘测、与周边邻居求证、与施工方协调,终于敲定了解决方案:由施工队在路后再开一条水沟,将积水引进排水沟内。困扰村民多日的问题得以解决,袁治斌也露出了微笑,热情招呼一干人到家中喝水。康怀军擦了擦被雨淋湿的头发,长长舒了口气,却顺道拐进旁边的贫困户袁秀珍家中。
( ^. D( d9 B7 A9 J- v' ~. e! n. ]9 L  袁秀珍的炉子又熄火了,康怀军和支部书记王金山忙着帮老人生炉子,一周来,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来给86岁的老太太生炉子了。
6 s( s3 q6 B3 J  从老屋搬到新屋之后,袁秀珍的取暖方式也从火塘改成了柴炉子。炉子是帮扶干部送的,老太太操作还不太熟练,儿女们外出干活了,炉子便断断续续地熄火,走村入户的干部路过了就会顺便帮老太太打理。看着瞬间暖和起来的屋子,老太太不好意思地说:“人老了就没用了,咋都学不会!”康怀军笑着说:“没事,我们来一次就帮你生一次,直到你学会为止。”听着他亲切的安慰,老太太咧着嘴笑了。”
# h4 m# E/ v! D* @2 X' U( w; l  从杨家坪下来,康怀军又走了40多分钟山路,来到封家梁组,查看了两户贫困户房屋改造情况。. o0 G2 f2 j. y- Q
  “进村入户这段时间,我越来越感觉到,对群众反应的问题和困难,干部一定要用心回应、及时反馈,时间长了,村民就对你信任、亲近,啥工作也都好做了。”一天“外业”任务结束,康怀军心情不错,回程路上看着漫山红叶,忍不住唱起歌来。受他感染,同行的其它同志兴致勃勃呼应,一路的疲累好像也消失了。  G4 M; O' P6 |8 d
  回到村委会已是夜幕四合,一行人在村委会食堂简单吃过晚饭,又和“四支力量”坐在一起交流汇总各自开展工作情况,商量第二天的工作重点和计划。
4 o5 E5 s5 ~4 c; |  夜里村委会灯火通明,扶贫干部的一天还在继续。(通讯员  汤晓燕  王笑)8 a$ Q3 V. {. z$ A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