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两山夹一河、一桥联三路、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宁强县元坝子村的真实写照。全村5个村民小组,282户10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100户281人。! o- o+ q4 M$ U X0 O7 e ]5 A
自2015年起,宁强县职业高级中学结对帮扶该村。四年多来,该校紧紧咬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群策群力加油干,倾智倾力促帮扶,结出了累累硕果,元坝子村于2018年顺利通过了市县脱贫退出评估验收,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4 l7 x. c2 S! c1 h1 F3 J, j# l
办实事,打通致富“肠梗阻”
! m" h! h0 w" j R- O6 `- Z+ a* P 回想第一次进村的情形,帮扶干部陈孚至今心有余悸:“土路陡、窄、险,弯道又急又多,旁边就是悬崖。因为下雨,路面尽是泥巴,车轮打滑,我们几乎是推着车子进村。交通闭塞,这也是元坝子村深度贫困的根源。”- P; s7 k9 w- ^: U, k1 _0 D' i. P
工作队找准“病根”,从基础设施改善入手“深挖穷根”,打通致富“肠梗阻”。2015年以来,工作队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项目资金300余万元硬化村组道路2条6.7公里;投资129万元,实施人饮工程解决了全村人饮水安全问题;筹资13万元,新修二组便民桥一座;针对一组照明质量差的现象,争取电力部门的支持,上报网改升压项目3公里,增设变压器1台,解决了该村一组57户218人用电质量差的问题;落实贫困户异地搬迁26户103人,危房改造31户,全村38户共133人住房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捐资捐物14余万元,先后建设了元坝子农村清洁工程垃圾清运处理设施、爱心超市、老年幸福园活动场所、便民桥等惠民设施。
% n# Q4 C' F% n4 J4 n9 j 兴产业,“输血、造血”齐发力
) G! h6 x( r. L* H& } 脱贫致富奔小康,产业发展是关键。工作组与镇村干部一道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在全面研判村情村貌后,精心编制了《元坝子村三年扶贫规划》,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入户上门,因户施策,帮助落实帮扶措施。对于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户,一户户帮助他们选项目,解决资金、技术等困难,发放产业扶持贷款16户共计73万元。成立扶贫互助协会,吸纳会员113户,协会资金51.29万元。学校为贫困户投放乌鸡苗670只,银杏种子7000余斤。举办生猪、家禽养殖、核桃管护技术培训班,培训104人次。66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增收26余万元,68人贫困户外出务工,实现劳务收入132余万元。
6 z& ` d0 \6 H2 J 树信心,扶志扶智两手抓3 L8 b, w: V, V8 {0 E6 Z6 c
“只有把老百姓的冷暖记在心头,用心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用情为群众多办实事和好事,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才能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第一书记”王显志和他的队友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 {: s, Y5 [- k3 T) k 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王显志就主动请缨驻村扶贫,他谦虚好学,用3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全村,对100户贫困户了然于胸,在每次扶贫会议后,都能够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传达给每位干部和帮扶教师。帮扶干部王有泉结对帮扶贫困户赵文明,多次上门动员、帮助其建房选址,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其住上新房并脱贫。帮扶干部陈孚指导帮助残疾贫困户秦康军建起养猪场,年收入10余万元,稳定脱贫,秦康军一家也被评为镇致富能手。 S- y3 U; S& P$ j6 v: t3 V
对个别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工作队以“扶志”与“扶智”相结合,通过“三会一课”、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宣讲、与贫困户“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补足精神“钙”,打好自信“气”。(通讯员陈捷李全亮)
2 I0 n* B, e. k+ H7 F! B1 G0 c) D0 B: l2 Z+ i: S/ X) D9 U$ h7 [.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