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流泪的面孔,不知道有没有触动你的内心,他叫张富清,今年95岁,作为战功卓著的战斗英雄,他深藏荣誉功勋,把赫赫战功隐瞒了64年。随着他的事迹被公开报道,他的故事也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6 n& A% Z$ \9 A% X$ _
隐瞒战功64年,95岁的汉中籍老兵张富清藏了多少“宝贝”?
0 B6 m& y# m7 b$ i$ E5 ~ l$ T
张富清深色的外衣上,勋章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他珍藏了60余年的宝贝。直到去年,当地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时,这些荣誉才为人所知晓,95岁风雨沧桑,64载淡泊名利。
" \, j: o6 F' d 7年军旅生涯,张富清究竟珍藏了哪些宝贝,今天,就跟随我们一同来解读。
+ Q& j$ k* x- w J1 S9 _, F 1、尘封的军功章
2 n+ |8 ?, `$ U 犹如张富清老人一样,这些代表着战功和荣耀的军功章,并不为人知晓。它们被老人藏在皮箱子最底部,沉睡了很久很久。9 K( c) i( o3 z3 @5 f6 A8 I
开启这些尘封的辉煌历史的,是那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 B6 t5 l1 L0 A, o" C2 Q
时针拨回到2018年12月3日下午5时20分左右,来凤县委政法委干部张健全,小心翼翼地怀揣着一个包裹来到县人社局,为父亲张富清登记信息。
- p" l+ `; [9 |& W& w “看到勋章,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来凤县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专班信息采集员聂海波,对那天的事情记忆犹新。; y5 @- a& A, w/ R& w1 ~, ]
其中的勋章是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这种勋章,并不是一般入伍从军的战士能够得到的。
( M- Y9 c& _8 M6 A 激动地看完张健全带来的材料,聂海波深感震撼:“没想到我们来凤还隐藏着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大英雄!”, m% ` g8 P% D! b( `
原来,1955年初,张富清在面临退役转业时,主动选择到条件艰苦、急缺干部的湖北西部工作,听说来凤县又是最偏远、最困难的地区,他又选择来到这里。
. r% S2 a. N- v 可自从来到这里,无论是在来凤县粮食局工作,还是在三胡区任副区长,抑或是在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张富清都包好军功章,锁在皮箱,封存了这戎马倥偬的岁月。
1 c6 x0 t3 a- T 64年,无论顺境逆境,张富清从不提自己的战斗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 {. v# r& d: G: ]5 l+ J1 \/ ?2 w% s
2、泛黄的报功书
9 X2 P3 l F3 }3 S
隐瞒战功64年,95岁的汉中籍老兵张富清藏了多少“宝贝”?
' g: \* t2 b+ ? ]2 M 与“人民功臣”勋章一同被“曝光”的,还有一本立功证书和一份西北野战军的报功书。
4 q5 y; w- f' k! E I! R) T 这张泛黄的报功书上寥寥数字,却道出了一名战斗英雄浴火沙场的事迹。
, B) b* Z" H9 E; @, m( |, V, _7 ^) U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
, F, Y+ r( J/ g7 G6 E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1948年11月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担任突击任务,攀上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展开激战。) x! Q/ n1 V9 w$ S4 R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Q1 x1 w+ z8 T1 B% F
枪林弹雨中,张富清炸毁了敌人两个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数箱弹药,并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战斗中,他幸存下来,两个战友却从此杳无音讯……
% ?6 P/ v& _8 A' e2 ?2 f 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富清获得军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 V- k1 p8 h: |, X- V$ c; C9 ~: h7 U “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原本张富清的家人以为他已经牺牲在战场了。直到1948年12月,一封落款是西北野战军兼政委彭德怀的报功书被送到张富清的家里。
% M! ^0 [; l, }/ I' T& ?0 f 读完这段历史,再次翻看张富清老人珍藏的立功证书和报功书,我们对英勇和无畏有了更深的理解。
3 ^' E3 Y6 i0 Y' X9 u6 z( j6 C 3、打满补丁的搪瓷缸
, _% n, T" F. m: F) N) ?8 p& O! y 除了压在箱子底的军功章和证书,最能够证明张富清老人走过的岁月的,恐怕就是他用了60多年的搪瓷杯了。
! X) q% A% R8 ]" ?! Q- f- B, l 这个搪瓷杯打满补丁,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 \ h9 L5 J& c$ V/ ^1 m, B" p( n
家人们都知道,这个是张富清最心爱的物件。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 J% g5 n/ G- w- C& O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富清,很少计较得与失,他选择在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献给了这片曾经和自己毫无关联的大山。3 T f2 j _$ U2 c! I
而对于物质的需要,却是朴实而简单。
: B) a' p& g; C9 A- l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张富清每每提到这段经历,都忍不住老泪纵横。
( K/ E0 T/ ~! u: j$ z/ H 每次看到搪瓷缸,张富清的脑海中都不禁浮现出身着军装战斗的岁月,报效国家、投身祖国建设的初心始终坚定。
/ {' [! V% R1 J9 o5 ^$ ]0 p# _' @ 4、老房子% J* {4 c; H& R& x4 L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传开后,不少媒体记者慕名前来。
( |5 d4 ^# [6 ?% `$ D; p 正如图中拍摄的场景,穿过破旧的门栏,走过残破的墙皮,置身这简陋的住房,也许我们能够从中找到张富清安贫乐道的秘诀。
+ m! p2 d$ i- L6 Y. a
隐瞒战功64年,95岁的汉中籍老兵张富清藏了多少“宝贝”?
J$ F3 }7 S6 t' v; r& O
上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3 E8 b1 E5 P( F& R$ N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但整洁而充满生气。
1 V! O0 d" B% p# U 近几年,张富清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0 c$ ~1 B1 y# Z: K0 ?1 Q% |
如此安贫乐道,只因为在张富清的心里,几乎没有他自己。
. [ J3 B- c! R; I 去年,张富清做眼部手术。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选好一些的晶体。但张富清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用的是最便宜的,也选了最便宜的。5 {6 Z i* P3 T* Y, a
“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 O+ y1 j+ y# A2 z+ f, p 衣服的袖口都烂了,还在穿;儿子给他买的新衣服,他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 }4 F9 \) i, i9 |9 Z3 O
这,恐怕就是一个历经生死的共产党员,最纯粹的坚守了吧!
* x i9 t( _+ J; s7 X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部分资料参考中国军网、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新闻)
" H& ?1 \# D7 i2 g8 n3 s; s( ~0 k3 I, U2 B( U, F#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