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419|回复: 0

[家长] 17岁男孩跳高桥自杀:请你们不要成为压死孩子最后的救命稻草!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9-4-19 16: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17日晚10点左右,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一起跳桥事故。据了解,跳桥的是一名17岁男孩,在某职校上二年级。
  从后来流出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打着双闪停在路中央,母亲下车对着后排的孩子说了些什么,没一会,母亲回到前排驾驶室,车还没启动走,一名男孩突然夺门而出,毫不犹豫跑到桥边,一跃而下,没有一点迟疑。随后追出的母亲,拼尽全力,试图追赶和拉住跳桥的孩子,却未能如愿。

17岁男孩跳高桥自杀:请你们不要成为压死孩子最后的救命稻草!

17岁男孩跳高桥自杀:请你们不要成为压死孩子最后的救命稻草!

  视频的最后,只见那名母亲瘫倒在地,捶胸顿足,悲痛欲绝。
  很多网友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怎么那么差啊!动不动就自杀,有没有想过家人的感受?
  可是,谁又想过,孩子为何会选择如此惨烈的方式离开人世间?母亲把车停在川流不息的高架桥中间,下车对孩子究竟说了些什么,以至于让孩子一时之间,没有片刻思考,直接选择死亡。
  悲剧已然发生,在这,我们不再去指责这位母亲。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吸取教训,避免这种悲剧的再次发生。
  其实,这个世界上不缺爱孩子的父母,缺的是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子女的父母。
  最近,接二连三出现类似新闻,着实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育儿方式。其中,以下两种行为,父母再生气,也请三思而后行,不然,真的!可能你就是压死孩子最后的救命稻草。
  过度惩罚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过度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的时候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地不被察觉。
  很多家长都会奉行“棍棒教育”,觉得孩子不打不成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可是,家长过度惩罚就像雷霆之怒,起到只是一点临时的震慑作用,对于孩子认识错误、更正错误,没有太多意义可言。
  过度惩罚会让孩子变得懦弱不自信,对父母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情。
  上个月,江苏句容一名9岁男孩因为撞碎学校玻璃,担心受到责罚,最后留下遗书,从17楼跳下,自杀身亡,走后,仅留下一份稚嫩的遗书。
  像这样因为担心受到惩罚而走极端的孩子,并非个例。前不久,深圳市一名13岁男孩坠楼身亡,原因是寒假作业没写完。
  古人有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同理,对而教育孩子而言,也是一样。孩子犯了错,我们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而非一味苛责、过度惩罚。
  正确方法应该怎么办呢?中国著名家庭教育家董进宇在《培养优秀子女的规律》一书中给出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董进宇博士总结出孩子犯错后,正确批评孩子的公式是:
  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具体怎么操作呢?
  陈述事实,即直接告诉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
  确认可罚性,即批评的原因,具体指出错误的严重性和对他人的伤害性。
  表达感受,即他的这一行为,让你感到愤怒或痛苦。
  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这点很重要,就是家长在指出孩子错误的同时,也要肯定孩子,“虽然这件事你做得不对,可是你在妈妈心目中,依旧是个好孩子。”
  期望,这是对孩子的鼓励也是希望。
  孩子就是在犯错中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成长。面对孩子犯错,请给他们充足的爱和支持,这将是孩子在探索世界时,最有力的“铠甲”。
  语言暴力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语言暴力开始的。语言暴力,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把刺向孩子内心深处的锋利刀子。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现实中,真的太多父母忽视了这点,他们认为自己为孩子付出那么多,说几句怎么了?要知道,就是这些你们觉得轻飘飘的的几句打击、谩骂和嘲讽,成了孩子一生都难以释怀的心理重担。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一个失落的孩子,手上拿着26分的考试卷,他全身紧绷,神情紧张,看起来十分害怕。
  身上刻着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你的脑子让猪吃了吗?”
  “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一个不小心弄碎花瓶的孩子,低着头,手足无措的样子。
  可还没开头认错,父母已经“开战”: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
  “家里有你,真到大霉了!”
  还有一个抱着足球的男孩,一脸生无可恋,身上刻着的是: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
  “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这组照片也在警示我们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严重伤害。
  美国片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降低语言对孩子的伤害呢?
  1、在爆发前,按一分钟“暂停键”。
  研究表明,愤怒爆发所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2秒,熬过这段时间,愤怒就会消解大半。
  所以,不妨在控制洪荒之力时,在心中默数10个数。或者干错把孩子交给家人,自己先冷静一下再与孩子碰面。
  2、换位思考,同理心式沟通。
  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用心倾听,并进行平等的交流是同理心沟通的核心法宝。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不听话,其实都是在表达他们的需求和委屈。
  3、用规矩来惩戒,而不是用暴力语言去伤害孩子。
  和孩子一切制定规矩;规矩要坚持,不能随意破坏;告诉孩子制定这条规矩的理由;犯规后,让孩子承担后果。真正让规矩内化于孩子的内心。
  《奇葩说》的嘉宾高秋梓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管开心不开心,我都会告诉我爸妈,因为不管发生什么,他们都会接住我。”
  最后,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在孩子困惑、痛苦、害怕时,接住他们,给他们拥抱、理解和支持。(作者:桐桐妈)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