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618|回复: 0

[闲谝] 蒲扇又回来了!南郑陈良顺在淘宝一个夏天卖了11万把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8-7-25 17: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5岁的李宗琴把超市售货员的工作辞了,回村编蒲扇。; I7 z+ C) B5 S# ^8 V. v- O

蒲扇又回来了!南郑陈良顺在淘宝一个夏天卖了11万把

蒲扇又回来了!南郑陈良顺在淘宝一个夏天卖了11万把
+ z" Y' y' l: c) r+ I% o/ A
        陈良顺在选蒲扇' B4 j$ |" }" x& P+ \8 _$ j4 Z
        这个决定让她脱离“稳定的工作”成了“自由职业者”。原先工资不到1300元,现在编蒲扇收入翻了3倍,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和上学的孩子,李宗琴觉得,紧巴巴的生活又有了希望。, ~2 m" N' p( B' U
        在汉中市南郑县两河镇红庙村,说家家户户会编蒲扇也不过分。因为汉江水脉养育着茂密的棕榈树,生得灵巧的手艺人,90年代大卡车总是隔三差五来村子收蒲扇。然而竞争对象电扇和空调随后抢夺了他们的生活来源,卡车不来了,年轻人外出打工,大人们变老。蒲扇在城市消失,留在了红庙村,不值钱了。- @2 E. S% Y5 v& J! F5 r8 u7 ^
        李宗琴也没想到收蒲扇的又来了。这三、四年,晒棕榈树叶编扇子的人家从5户一下子多到数不清。( I* ^/ L7 L' j9 M: m
        47岁的陈良顺是红庙村人口中的财神爷“陈老板”。他收扇子的时间不定,差不多两周一次。只要他的车子出现在村口,家家户户拎着一麻袋子蒲扇,闻着味就赶来了,车开一截停一截,下午2点去,5点车才能掉头。
5 f& z7 |6 s  Y2 s        2016年还不是这样。6月已是高温,陈良顺挨家挨户敲门,托邻里再散散收扇子的消息。1个月后他的淘宝店“良顺工艺”断货,顾客下单的蒲扇做不出来,陈良顺只能干着急。6 c+ Z+ w& \8 K; V1 f$ E. @7 J3 T
        “2014开始收蒲扇,起先是500把,第二年居然卖了4000多把。后来就开了淘宝店放在网上卖,结果越卖越多,零售批发都来找我,2017年光淘宝上就卖掉11万把。”% V) Y9 ^. T2 k, a# H
         互联网的热情多少让人有些意外,恰巧表明手工艺的生存并不因科技的进步退让。例如陈良顺对蒲扇功能的总结,半开玩笑式的,“除了扇风,还能打蚊子,公园散步走累了想坐的时候可以垫在屁股下面”。如此,谁能取代?
7 X7 N  s. d: N) y        陈良顺的出现让红庙村的村民们燃起来做蒲扇的热情。聂晓丽是陈良顺口中的“扇子王”,一天能编20把,速度是常人的2倍,村里公认编蒲扇最快、最好的。前几年“扇子王”还是去城里赶集的时候卖几把蒲扇补贴家用,如今她在家坐着就有人上门来收,还有好几位老板抢。上次就因为陈良顺晚来一步,60多把扇子被别人抢先收了。
5 U/ X# C: T2 J$ _( A' k         “平均一把给8块到12块手工费。一家子一年差不多能拿到8、9万,收入在当地算的上富足。”到了今年,包括红庙村等附近五个村子给陈良顺供应扇子的从5户变成近200户,从500把到近20万把。
# ~' |4 K" B& I' v+ v' q6 u        “光是红庙村就有60户多人家给我们编扇子,至少也编了好几万把了。”靠着这门手艺,红庙村的人们,用一匹匹棕叶,养活了全家六口,编织了汉中的非遗。
( r$ g7 \6 \' |        大家都在说,蒲扇又回来了。% W9 `& }& p. A9 ~
         李宗琴是聂晓丽的徒弟。如今聂晓丽在城里带孩子,偶尔回来一趟便有人找上门来请教,不知觉收了好多徒弟。35岁的李宗琴是最年轻的那个,也是进步最大的那个。
# r6 N6 I7 n9 J/ ~         一把好的蒲扇,由两匹棕叶组成。棕叶要取棕榈树中间最嫩的叶子,这叶子一棵树一个月能冒两匹,只能采一匹,留一匹接着长。采完后用大铁锅煮熟,放在地上晒三天。晒得时候太阳要足够大,晚上要挪到草丛里,这样叶子会更白些。' T( i1 E' s" D9 X  [+ M, B
        圆的平的宽的窄的长的短的棕叶,一一配对,然后如同打毛衣一般,上下起针来回飞舞,一股都不容出错。李宗琴手脚并用,枝条在四肢翻腾,50分钟编完,躬着的腰终于有了缓劲。' O, d+ W6 P- T
        “才学的时候脚踩不稳,攒不了劲,不编好脚不敢松,特别累。而且棕叶子割手,人家是玩手机没指纹,我也没,不过是编扇子磨得。”+ z1 v! i7 g" b* O
        差不多编了1000多把扇子,才有了今天的李宗琴。作为村口第一户人家,陈良顺每次来必先去她家收扇子。
5 u2 i1 l, _6 q1 u" W7 W" p6 `        “这小女子的扇子刚开始我真的是勉勉强强买了30个,没办法,第一次做总要买一些鼓励人家。”后来她还来找我,我就不愿意买,我告诉她别来找我了,这么丑送人人都不要。”陈良顺后来才知道李宗琴回去后大哭了一场,把扇子全部拆掉,“后来听说她又重新编了一次,这小女子有韧性的,是我们汉中的女子”。
5 u2 `! F6 V( g+ x2 Y        这韧性,和蒲扇一样。村里稍微年轻一点的都出去打工了,“同事们”都是五六十岁,李宗琴照顾着家里两个老人和上学的孩子,心里为自己争了一口气,“其他人过年回来的时候说起大城市,我也挺羡慕的,不过也没那么羡慕。”
( ~) Y# }% n" K6 O& b8 p1 F        没有两把蒲扇是一样的
% V1 J9 ], _  x( [3 Q/ q' x" ?        “我经常和顾客说,没有两把蒲扇是一样的。”5 T) n+ `5 d* J  A4 `  N# t
        紧实、对称、白净,这在陈良顺看来是上乘货。每个人的手都不一样,每一匹棕叶也都不同,刚入门者难得是“取样子”,而后是精细。陈良顺要对这些扇子进行筛检和磨洗。无论是给宝宝晒扇子还是老人们拿着遛弯,总归要保证两、三年的寿命。) S" U0 k' y; I* W3 s# E7 L) U
        红庙村的扇子和别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扇面,由扇芯拱起的自然弧度会让扇风的时候更省力。村里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能编成这样,一代传一代的手艺多的是说不清楚原理,只有闭着眼都会的手法。  @2 j( t" j# i" A
        务农和蒲扇,是留在红庙村的人们最日常的生活。$ v% B( W. n: P& ~! A1 K
        一路上,陈良顺有些疲惫。车子周围不知什么时候涌来一大波人,大家有徒步走来的,有骑着摩托带着娃的,拎着蛇皮袋,都想把扇子卖出去。6 S. Q9 Y" s- |' v
有些品相太差的,陈良顺不好意思地拒绝了,“你这编的不紧啊,缝隙太大”,“叶子太黑了,不白净的网上的顾客看不上嘞”。# Y3 R* |) q) D! e
        李宗琴骑着电瓶车从村口跟了过来,周围许多村民们也在一旁,“哎呀陈老板,老人家这么远拿过来,便宜点收了吧”,“这家孩子要上学了,冬天就开始编,这700多把就一次性收了吧,陈老板好人咧”。
% k& [# j! V0 w7 e- Y; r        “村里有个叫吴元辉的,家里住的还是土房子,有个在西安上大学的女儿。记得那一年女儿刚上大学,他打电话说要卖扇子,我说行,一次性买了4000块钱的。不容易啊。”
3 o% p) C: z- n: s        如果种田,水稻或玉米,一亩地收入也不过千元。也不知道记忆里爷爷奶奶才用的蒲扇怎么就在网上卖开了,给红庙村的留守找了一条希望的路。8 }# v2 }' y* }: \! y
        儿子今年就能回来了6 _; F# ?& [3 T: X3 L
        陈良顺的儿子陈凌凯今年22岁,刚刚大学毕业。同学们有的留在了西安,他选择回到南郑县。事实上,他已经帮着爸爸管理了3年的网店。
% K2 m7 d# D  p; R% n        红庙村人徐晓红也在盼望着儿子的归来。4年前儿子去美国读博士,因为做实验、来回路费贵一直没有回过汉中。因为身体原因,徐晓红和老伴就一直留在红庙村,没有外出打工,靠着编扇子和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7 T6 C; O7 d* V% m, I
        “上大学的钱就是编扇子赚出来的。我们也说不清他在美国上的什么学校,也不懂专业,平常一个月打三四次电话吧。老了,不会用视频。前两天儿子打电话回来高兴的不得了,说是论文答辩通过了,今年就回来。”徐晓红又念叨着,“真想他啊”。$ Y+ z) m* c1 w% ]; T
        在“良顺工艺”淘宝有很多留言,“怀念小时后用的大蒲扇”;“扇子买给老妈的,她说挺好的,扇子编织的仔细,拿在手里挺轻的,扇风也大”;“软,小,扇起来无声,适合宝宝”。
- N6 O9 D9 D6 t" v) \/ O4 {        这些从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飞出去的蒲扇,带着寄托与希望,以汉江为源流向各处。这里曾是中国历代军事重地,如今拆掉导弹,留下了陕西汉子与女子的柔情与魅力。4 q3 t! n0 l/ L' t$ ~
        “记得小时候杭州、义乌也来我们这里拉过货,后来十多年就沉寂了。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卖,最终发现要找网络这条路。”
6 `" J3 k/ p  Y. D        去年,陈良顺和棕榈树研究的专家联系上了,买了5万块钱的种子,种了8亩棕榈树。他想着,过了五年、十年,等树长大了,年轻人回来了,还能做蒲扇,继承一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天下网商); ?1 p+ k6 A/ ^8 I) G% p- o: |
6 b4 F. s9 T' ~3 f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