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473|回复: 0

[发展] 汉中经济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7-9-25 08: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陕南循环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汉中市紧紧围绕“生态陕南、秀美陕南、富裕陕南、安全陕南”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循环发展、生态宜居”战略,推进循环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 M8 Y+ o0 F( k/ T1 l) P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 J* V0 ^9 n) T$ h) @$ J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实现了“四个一”目标,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9%、21.1%、28.2%、17.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50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09.9亿元,是“十一五”的3.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248.85亿元,是“十一五”的2.24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陕甘川毗邻城市前列、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四小虎”之一,工业化实现了由初期向中期的跨越。) x. S5 f8 R* V1 P% b* ?# y; w( ]& E
  今年一季度,汉中市生产总值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1%,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1.7%,追赶超越工作一季度考核排名全省第一。* Y) c5 T+ j0 m" {5 o, g3 G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非公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1.5%,比“十一五”末提高两个百分点。粮油生产实现十二连丰,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十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速推进,猪、药、茶、菜等特色优势农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60%。产业结构加速调整,航空装备制造、新材料、数控机床、节能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0%。民间资本投资活跃,占比高出全省7个百分点。# ?% ?; D% N9 X
  同时,汉中市率先在全国规划并实施全域旅游工程,成功创建9个4A级、13个3A级景区,汉中油菜花节跻身“全国十大花节花会”,“两汉三国·真美汉中”旅游品牌闻名遐迩,2016年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38%,五年来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2.1%。
/ t% h0 s% T# c6 [2 o& T, l2 q  近年来,汉中市致力产业兴市、绿色循环发展,实施“工业翻番工程”,建成省级以上工业园区21个,汉中航空新城跻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绿色食药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77.9%;推进“农业倍增工程”,打造全省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服务业持续活跃,褒河物流园加快建设。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 V+ j( Y+ \' n# |0 E+ V, t; G3 ?" v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汉中城固机场建成通航,十天高速全线通车,西成客专、阳安二线、宝汉高速加快建设,9县区通高速公路,汉中成为全省首个拥有绕城高速环线的地级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汉江综合整治、南郑云河水库、洋县卡房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略阳电厂二期顺利建成,城乡综合电网日益完善,“气化汉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兴元新区、滨江新区等城市新区建设和东关风貌街区、旧城棚户区改造加快实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65个新型社区、74个示范社区全面建成,500个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城镇化率达到46.64%,比“十一五”末提高9.56个百分点。9个镇跻身省级名镇,中心城区荣获“美丽中国最美城镇奖”。
/ b2 L9 R6 J4 \9 X1 Z5 c  循环体系初具规模循环链条基本形成
* p; S' d) E4 R0 _& h6 G  循环体系初具规模。按照《汉中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汉中市着力打造循环体系:钢铁方面,随着陕钢的建成,已形成5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并配套线材、棒材及轧钢生产线,钢铁企业内循环体系基本形成;有色方面,已形成铅锌34万吨产能,并配套对废渣进行综合利用提取金、银、铜等有价金属,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装备制造方面,随着陕飞公司运八生产线、汉川大型数控机床制造基地、汉变330KV超高压特种变压器生产线技改等项目建成投产以及运九生产线的开工建设,汉中市装备制造业循环体系初具规模,2015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99亿元,同比增长19.9%;医药方面,汉王药业的强力定眩片GMP生产车间、振华公司双烯下游产品研发生产、天然谷科技公司植物提取、洋县志建药业、宁强天洋制药等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中药材种植-提取加工-成药加工的循环链条,2015年汉中市医药产业实现产值67.3亿元,同比增长26.1%;建材方面,初步建成以硅石、石材为依托的循环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方面,以全市生态农业为依托,600万头生猪、60万亩生态茶园、60万亩柑橘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基本建成,“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沼气-肥料-饲料”的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军鑫公司和春雨公司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油气石化方面,天然气开发步入新阶段,目前,页岩气开发已启动,天然气已打井下钻;静脉产业方面,建成覆盖全市的资源回收网店571个,分拣中心6个,集散交易市场、从业人员培训中心及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各一个,以四通公司为龙头的资源回收体系基本建成。# {) P) p- S$ C  K# p
  循环链条基本形成。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通过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有效延伸产业链,促进工业循环体系建设,重点打造12条产业链。
. M" K1 k% t- c4 d# |* L- \, u/ Q  一县一业蓬勃发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 Q- L& V' \6 e4 g3 |$ p# e, E  一县一业蓬勃发展。2011年以来,各县区累计实施一县一产业项目270个,总投资134.62亿元,完成投资60亿元,2015年产业类项目实现产值70亿元。汉台区以城市服务业为重点,初步建成三大服务体系。南郑县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主线,形成了以“一带两镇四区”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布局。城固县重点发展柑橘、生猪、中药材三大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利用和低排放的循环农业产业模式。洋县以有机产业为突破口,形成了粮油、蔬菜、农产品加工等九大有机产业体系。西乡县以茶产业和畜产业为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循环产业体系。勉县依托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为大工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略阳县以乌鸡和杜仲产业为主导产业,打造食品产业链。宁强县以生猪、核桃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带动效应明显。镇巴县以茶叶、魔芋、薯类、腊肉、山野菜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留坝县、佛坪县依托生态和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形成游、购、娱产业链条,带动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 i3 Y/ s7 k  y  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根据《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汉中市共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13个,规划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利用陕南专项资金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2个,争取扶持资金1.96亿元,利用融资平台贷款2.81亿元,撬动投资72.72亿元,带动全市13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4亿元。其中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汉中航空智慧新城成功跻身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铺镇工业园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略阳县毛坝食品医药园一期、镇巴县绿色产业园基本建成。园区产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截至2015年底,累计完成产业项目投资741.4亿元,入园企业1023户,其中规上企业252户。2015年实现产值612.4亿元,税收12.35亿元。' q1 X+ J6 v# k; {0 }* n, A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汉中市实施项目拉动、强化城镇带动,积蓄追赶超越发展后劲。推进“千亿投资工程”,2011—2016年实施市级重大项目1304个、完成投资2111亿元。十天高速、宝巴高速汉中南段建成通车,立体交通网络日臻完善。9个镇跻身省级名镇,中心城区荣获“美丽中国最美城镇”奖。
4 G- q% k: t( L7 ?( U  同时,汉中市聚焦精准扶贫、发展民生事业,共享追赶超越建设成果。2016年全市5.66万户16.86万贫困人口、237个贫困村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12.6%。坚持生态立市,开展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绿水、蓝天、青山、宁静工程。今年一季度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2天,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稳定达标,确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汉中大水大绿大汉魅力更加彰显。(华商报  记者周金柱贺秋平摄)
& L; Y8 X; R. N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