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今年58岁的杨昌连是宁强县太阳岭镇火烽垭村农民,为了方便种庄稼,发展香菇木耳、养羊、养土蜜蜂等种养业,以及百年之后为子女、当地群众减轻负担,从今年3月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夫妻两人连续苦干两个多月,修通了一条长约210多米、宽3米多的简易公路。8 D0 C6 |) ^) S$ O6 `5 A
杨昌连一家4口人住在海拔1200多米的山上,距离山顶还有100多米。山上人烟稀少,连他家算上只有5户,从山下到山上只有一条约5公里长的简易土路,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去了,剩下的基本是老弱病残。前几年,他的女婿因病不幸离世,后来女儿带着年幼的孙子到广州打工、上学去了,家中就剩下他和老伴。
2 e, N j M, I; j 痛定思痛之后,老杨重新振作起来,他决心利用当地资源发展香菇、木耳,养羊、养殖土蜜蜂等。说干就干,他和老伴起早贪黑,整天除了吃两顿饭稍微休息一会儿,其余时间都在山坡上、大棚里忙碌着。在镇村和包扶干部的帮扶下,老杨的产业已初见成效。种植了20多架香菇,养了10多只羊、10多箱土蜜蜂,一年下来也能有1万余元的收入。( T& f" M' {3 Z) Q7 H
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老杨决定自力更生,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修通他家至一道梁上200多米的简易公路。今年3月,他开始用锄头挖,用大锤打,用钢钎撬,用草锄钩,用撮箕抬,累了就坐下来休息一会,渴了就喝点白开水,饿了就让老伴回家做好饭再送到坡上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连续挖了两个多月时间,一条宽3米多的简易公路终于修通了。
3 Y$ K) w( ^# k 谈起为何要修这条路,老杨毫不遮掩地说,一开始想的是把这条路修通,在他百年之后方便后人朝墓地抬棺材,因为山上的人少,劳力更少。后来一想,修通这条路也方便他种地、发展产业,就能多积攒点钱,就能给子女给群众给政府减轻点负担。(汉中日报 通讯员 李长波 吴天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