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许多年来,我县市民们爱护朱鹮、保护朱鹮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规定和习惯。( d' w3 Y& q( ]) t' {1 {
特别是朱鹮栖息地段的农户们,他们宁可少收粮食,也不在田地里喷洒农药,一般都是使用农家肥壮苗。2 l4 c0 B( ^; d4 a V& U2 {$ o
每当朱鹮在附近的田地里戏耍游玩觅食时,农户们还常常远离这些“国宝”,让它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在田间地头觅食戏耍。/ M0 t1 A9 q5 s; n( r- l
一旦有朱鹮看准了那个村镇有安全的树木,要在树上垒巢繁衍后代,村民们总是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是全家乃至全村人们的气运和财富即将来临的象征。村民们便不会再在村子里放鞭炮、不高声吼喊的。大家一般都是很自觉的漫步轻声缓缓经过树下。同时便及时向朱鹮保护部门报告,由专业的部门来观察、指导保护朱鹮的知识……
+ l r$ U) j9 S- [; K( x
洋县市民们爱护、保护朱鹮的的欣喜结果!
. N7 ^. i! o) I8 L, N4 o, R* S# j 的确小弟我知道这类现象和习惯在我县已经好多年了。
% {3 w. _2 m" I7 ?: c$ z7 f$ o8 A 前不久,我到城区边上的东南一处办事时,就发现了一只朱鹮在相距几个企业单位和居民聚集区的一处电缆上休息歇脚的场面,相距不远处行人过往频繁,附近的车辆声、工厂的作业声等等噪音,却丝毫没有使朱鹮受到惊吓,看得出朱鹮是与县城和睦相处的,我当时很是欣喜,就拍到几张照片。& {% o2 d0 s$ J
大家看看:这难道不是我县市民们爱护、保护朱鹮的的欣喜结果吗?难道不是我们洋州44万民众素质的象征吗?看到这种情景,使人联想万分……发展奋进中的洋县前景壮观。难怪洋县被国家相关部门推荐为:中国最适宜人群居住的地方……
0 r* B/ L( p1 O3 [这个结果是我们洋州大地儿女们辛勤努力的欣喜结论呀!
" ?3 l8 J1 y( `$ Z1 t/ X5 S(民警王小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