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667|回复: 0

[文学] 读镇巴郝明森长篇小说《缺条船的河》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7-3-31 13: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郝明森来电话说,他的长篇小说《缺条船的河》被列为汉中市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近期出版。我听后很高兴,单听这个书名就引起了我的兴趣,细读全书,感觉非同一般。长篇小说《缺条船的河》有别于众多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以其巧妙的构思,新奇的写法,以陕南70年代农村为背景,着眼秦巴山区,落笔清油河的村庄、沟壑,书以几位原生态民歌手的生活为引线,以民间文化遗产为主线,集中反映了镇巴一带的民间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地域文化的再现,高度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朴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敢恨敢爱、敢作敢当的高贵品质以及正能量的传递。成功塑造勤劳、俭朴、纯真、善良的一大批农民人物。他们形象鲜明、个性突出、活灵活现、真实可爱,构成美妙的乡村人物画廊。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落笔人物音容笑貌,着眼于人物的性格世界,让人物情感自然流淌,写好传神动作,捕捉出性格细节,把准人物语言,写活人物对话等等。

读镇巴郝明森长篇小说《缺条船的河》

读镇巴郝明森长篇小说《缺条船的河》

    长篇小说《缺条船的河》集中笔墨,聚焦人物马闻明、刘桂芳,千变万化地为读者成功塑造青狮沟一大批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生活中人物,生动具体,形象鲜明,性格迥异。他们是公正无邪的勤劳勇敢的农民,个个是艰苦奋斗的劳动者。他们是一群健康、乐观、正直、善良、勤劳、勇敢、俭朴、蔑视邪恶、积极向上的真正的中国农民,是一群可亲、可爱、可敬的大巴山腹地的真正主人。
       《缺条船的河》是一幅陕南的风俗画,而且是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为了突出风俗画的效果,作者采取了一种特别的小说叙述方式,以散点透视的方法记录下青狮沟各家各户的生活场景。作者就像青狮沟的一名主人,被热情地邀请到每一家去串门做客,听他们兄弟姐妹的唠叨,听他们在诉说夫妻间、邻居间的矛盾,以及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而作者则能一一解开他们的心结。《缺条船的河》说起来不过讲述的是村子里微不足道的家事琐事,看起来很小很小,但乡村老百姓的日子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郝明森就把乡村老百姓的过日子写进了他的小说。这正是他的独到之处。大部分作家写小说总指望小说能给读者带来惊异,所以要把日常生活传奇化、戏剧化。郝明森偏偏只写普通农民日常地过日子,他写的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写院里的鸡,写屋里的狗。它与小说中的人物一起过日子,他告诉人们:“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作者一般都尽量避开平常写神奇,而郝明森却直奔平常而去。他之所以敢于这么写,是因为他悟到了日常生活的韵味。
      我初次见郝明森是2011年的夏天,当时一个散文年会在镇巴召开,他到四川万源接到我们,随后几天他全程陪同,他不多言语,从他的外观形象,同行的人才注意到他,私下聊才知他也是美术院校毕业,喜爱剪纸和文学,毕业后回到故乡,正缘于他对家乡土地的热爱,才铸就了充满深情的文字。这文字洋洋洒洒,从灵魂深处喷薄而出的血液中流淌着乡野之韵,灵魂中扭结着乡土情结,字里行间氤氲着一股悲天悯人之气。他用自己的笔去描写乡村的社会万象,描绘人生的酸甜苦辣,表达底层民众的爱恨情仇。陕南农村的动物植物、人事劳作、阴晴雨雪,从郝明森的记忆之河里从容地流淌出来,有点怀旧、有点感伤、有点悲怆。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下,乡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土在消失,农民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乡村文化的衰败和乡土的困顿也成为当下乡土叙述的基本主题。我发现郝明森没去追逐现代化的思维模式,对现代化既不崇拜也不焦虑,而是以回望的方式,寻找那条“缺条船的河”。他并不是没有看到改革开放后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他同时也发现:“青油河水枯瘦下去,留下干巴巴的沙滩空旷寂静,灰白的石头一声不响……”反省当下的乡土叙述,也许一些作家过于悲观了些。他生活在大巴山地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不如意,使他看到了现代化的不可逆转,在为传统农耕文化唱一首挽歌。甚至有的作家认为乡土小说已经穷途末路了。郝明森也许证明了乡土小说仍然具有开拓和发展的空间,他只是转换了一下身姿,便看到了另一番美妙的风景。那么他所看到的风景便是乡村伦理精神是如何支撑着普通老百姓好好过日子的,这一乡村伦理精神也正是郝明森所发现的“山里的女人,活在人世,不仅仅像母鸡寻食那样常年忙碌,维持生计,还需要男人的呵护。如果她们失去了家庭的顶梁柱,整个生命就像缺条船的河……”
       郝明森以最贴近生活真实的文学形象将这种乡村日常状态呈现出来了。对于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恰如他近年出版的散文集《乡村记忆》,这是他对陕西大巴山地区进行社会调查的成果。这部著作仿佛就是给小说《缺条船的河》所做的理论注脚。乡村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看重过日子,“过日子”既是对农民日常生活逻辑的生动写照,又是对传统小农生活伦理的高度概括。在郝明森看来,农民“过日子”不仅仅要解决生存问题,他为过日子加进了更多的情感的因素,他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伦理最终要以情感的状态呈现出来,也以情感的状态解决问题。因为情感,便使得平常的日子变得更加滋润。
        郝明森作为一位从乡村成长起来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他的血脉与乡村唇齿相依,更有亲人在乡村扎根生活。因此他方能将自己儿时的乡村记忆客观而完整地诉诸笔端,再结合成年之后的所观所思所感,他的《缺条船的河》才不会落于俗套,又不至于太过于抽象疏离,一般读者均能够在这部小说中领略到“高高的山倒映在绿绿的清油河中。这就是青山绿水呀!这么恬静,这么美好。那些奇形怪状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在河底静静的躺着,小鱼们欢快的闹腾起来,有的甩动着尾巴,有的吐着泡泡,有的扭动着身体,互相追玩,好不热闹。”
       郝明森便是这众多的从乡村成长起来的文人墨客之一,如今在自己家乡的县城工作,虽然不似在大城市里那般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但是也远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握住一把锋利小巧的剪刀,剪出一件件灵秀绝妙的窗花;手执一支饱蘸彩墨的毛笔,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国画;只有拥有一颗款款深情的赤子之心,才能够写出一篇篇对乡村风土、人情世故、事情物什皆有可感的文章。郝明森从事文学、美术、摄影、民间艺术研究与创作,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工作,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于乡村文化现状,比一般人有更细致的洞察力。如此而言,最后汇集而成的《缺条船的河》一书,便具有文化记录性质了。

       陈奕纯:著名作家、画家。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其创作的30余件大型书画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收藏,并且有部分作品在重要位置悬挂。近10年间,陈奕纯以其独特的“画家散文”先后荣获首届郭沫若诗歌散文奖、第四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一等奖、 “丹霞山杯”我心中的中华名山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一等奖、第四届“我心中的澳门”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一等奖、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 最高奖、第六届老舍散文奖、首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文学大赛一等奖等。并有多篇散文被选入大学、中学教材,以及高考、成考、中考、小升初的语文试题。

      相关阅读:
      
镇巴县文化馆有个才子郝明森:http://0916001.com/thread-1853-1-1.html
      镇巴郝明森《猪八戒泡妞》获第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三等奖 http://0916001.com/thread-8168-1-1.html     
      汉中市2017年第一期“最美系列人物”名单揭晓http://0916001.com/thread-31115-1-1.html(郝明森为“敬业奉献”类最美人物)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