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洋县龙亭每年春节有装社火的习俗,社火分高台和地社火两大类,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高台白天演,地社火则在晚上演出。# g& ~( T+ h$ b7 Z
地社火简便花钱少,不管穷富的村都装得起。道具、服装也就是“两包袱”一卷。地社火从正月初五六出灯到十六七结束,社火一开场就是两个罗叉和扮马先出场以表示神戏和演出开始。地社火扮演者不说话,在锣鼓等七种乐器的伴奏下有条不紊地跑三花,演员多少不限制。地社火都是按舞台上的古典剧目而演变的,但是也有社火谱在制约着。剧目内容以爱国、历史和民间习俗为主。一晚上可演出十多场,观看者以放鞭炮迎接,演完后以送粮米、包谷或封红包为酬金。9 f7 p: ?; T) T6 Q8 u7 P' g
洋县龙亭地社火
: K1 F* |% f5 Q$ H+ U b, s 龙亭的地社火阵容壮大、行当齐全、剧目多、服装新。除在本村本乡演出外还要到槐树关、东柳、长溪、金水、酉水、界牌、西乡、黄家营等汉江南北两岸演出。(张民)
0 i& J. E) d0 g4 r
$ S6 ?3 h: H+ P Z& A7 x 附:地社火
r K* ?$ P8 U$ {, H( \ 地社火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年俗文化。 由数名至数十名演员,在打击乐伴奏下,分别着不同服饰或脸谱,扮演不同人物角色,仅依靠动作、手势等哑剧手段,表现传统历史故事的中国民间春节社火舞蹈。流传在秦岭以南的洋县、城固县、佛坪县一带。
% u. _/ |! L/ F8 U 表演* B' [' d1 c& R5 D
角色舞蹈动作主要有[鹛马]、[将棰花子]、[跑场]、[双划裙]、[踏步划裙]、[提裙勾鞋]、[起脚]、[交鞭]、[瘸子步]、[大探步]、[挖窝]、[招手点豆]等16种;队形图有“绕∞字”、“半边月”等。表演剧目有《千里送京娘》、《保皇嫂》、《三结义》、《五台会兄》、《秦琼卖马》等。' { _ d4 q1 F! I& G) B$ g
音乐, b! s, ^, L5 X) N
伴奏锣鼓段有《一溜水》、《三槌》、《四槌》、《路家什》等。长度从2/4拍4小节至2/4-3/4混合拍三、四十小节不等,可局部或整体自由反复。% P& r. A( C+ q
①(亚舞种之一)地台社火(类似地社火)。
1 {/ t1 A3 u! D8 e0 \; A ②(亚舞种之二)地故事(类似地社火)。
( w) l& a# Z6 ?8 H. P5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