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534|回复: 0

[爆料] 大熊猫保护“降级”? 听汉中专家咋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7 07: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国际环保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报告,在全球濒危物种名单上将大熊猫除名,保护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对此,中国国家林业局作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的回应。专家、业内人士对此持何种观点?大熊猫保护现状如何?大熊猫以后的保护工作应如何开展?近日,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专家表示:草率降低保护等级,会导致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遭到难以弥补的损失和破坏,丧失取得的保护成果,特别是部分局域小种群随时可能灭绝。
0 K( h) ]: o' L/ g' o' A- E

大熊猫保护“降级”? 听汉中专家咋说

大熊猫保护“降级”? 听汉中专家咋说

- [8 e2 j4 a  X2 |% h8 r9 _; ?      野生大熊猫休憩  何少文摄

  去年中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1864只

生态保护有力有效

  “大熊猫被‘降级”,这是对中国保护大熊猫工作的肯定!”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佛保局)保护科研科科长党高弟说。

  2015年中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为1864只,较十年前“三调”(中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的1596只相比增长16.8%,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增长11.8%,陕西秦岭地区野外生存有大熊猫约345只,和“三调”的273只相比增长26.4%,增长率为全国最高,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096只,分布密度为全国最大。10年来,陕西省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力度之大史无前例,与“三调”时相比,大熊猫保护区增加11处,保护区面积增加约1692平方公里,增长91.75%,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至2个,高科技手段、高素质队伍等,进一步提升了保护大熊猫的能力和水平。

  就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言,“三调”时区内有野生大熊猫110-130只,占秦岭大熊猫种群总数的四成以上,在佛坪保护区核心地带,平均每0.48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野外自然分布密度和野外偶遇率居全国之首。在“四调”期间,野外调查人员在佛坪保护区收集到DNA样品166份,发现并遇到大熊猫30只,这在全国大熊猫保护区中也绝无仅有。从1978年建立保护区至今,区内原始森林生态保护完好,保护大熊猫也成为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识,有效改善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据自然保护工作者和科研专家平时观测和掌握情况,在佛坪保护区活动的大熊猫估计应该在130只左右,种群数量持续稳定。

  这一系列数据,印证了中国生态保护和大熊猫保护工作有力有效,秦岭大熊猫种群总体状况稳定、富有活力。

  下调受威胁等级  让大熊猫面临很多潜在风险

  “根据‘四调’结果,大熊猫保护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因此就下调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我觉得有欠考虑,盲目乐观是要不得的,那会让很多潜在风险被忽略。”党高弟说。

  党高弟在佛坪保护区从事大熊猫保护工作31年,他认为大熊猫是最容易受伤害的动物之一。大熊猫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天敌,金雕、黄鼠狼、豹猫等袭击熊猫幼崽和年老体弱者;大熊猫发情期“比武招亲”的求偶方式,导致雄性大熊猫常在争夺配偶的打斗中受伤甚至被打死;大熊猫高度特化的食竹生活习性,导致营养缺乏身体衰弱,牙齿过早磨损、机能退化;蛔虫病也是导致大熊猫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在野外抢救的27只大熊猫,每一只都有蛔虫病。加之自然隔离和人类活动,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形势严重,虽然采取架桥梁、打隧道、建涵洞、移民搬迁等方法,有效减少了大熊猫种群交流的隔离带,但仍给大熊猫的生存造成一定影响。

  佛保局公众教育科主任何少文表示,大熊猫野外繁殖的低生育、低成活,也是面临的诸多生存挑战之一。大熊猫发情期很短,一年内雄性大熊猫约持续30-40天,雌性大熊猫能成功受孕的却只有几天,在野外环境中,雄性大熊猫要在很大范围内寻找雌性大熊猫,多只雄性大熊猫还要激烈打斗争夺交配权,体力消耗大,要很好地把握在发情期内顺利交配且成功孕育小宝宝,困难重重。秦岭大熊猫约3-4年为一个繁殖周期,一只雌性大熊猫在3岁后逐渐性成熟,一生能繁殖四次就不错了,每胎产1-2仔,如果产下两仔,雌性大熊猫常会把其中一仔遗弃,同时抚育两仔很难成活。

大熊猫保护“降级”? 听汉中专家咋说

大熊猫保护“降级”? 听汉中专家咋说

雄性大熊猫激烈打斗争夺配偶 马亦生摄

        大熊猫“降级”为时尚早,爱心应升级

  “认识一个物种真实的生存状态,应该更多地以野外种群生存繁衍状态来衡量,保护大熊猫,爱心应升级!”佛保局高级工程师曹庆认为。

  曹庆说,“四调”结果显示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这是事实,但只是表象。有赖于高科技,每年都有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呱呱落地,至2015年底,仅四川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总数已上升至364只,这的确令人欣慰,但也影响了世人对大熊猫野外种群真实生存状态的了解。野外大熊猫种群没有那么幸运,它们的生存依然威胁众多、困难重重,对大熊猫依然要加强关爱。

  “四调”结果显示,大熊猫仍有43.86%的栖息地、24.06%的种群在自然保护区体系外。陕西境内6个大熊猫局域种群中,有4个小种群面临较高的生存风险,尤其是有3个数量少于10只的局域种群。栖息地斑块较多,部分斑块质量较差,斑块之间隔离严重,局域种群的联通和小种群的复壮还面临很大挑战。

     “把大熊猫‘降级’,只是简单的定位,没有全面考虑大熊猫的种群、栖息地、自然灾害等情况,草率降低大熊猫的保护等级,会导致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遭到难以弥补的损失和破坏,丧失取得的保护成果,特别是部分局域小种群随时可能灭绝。”党高弟这样分析道,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把大熊猫保护好了,其它的物种也会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也是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

  “大熊猫还面临着诸多生存挑战,远远未到可以让我们松口气的程度,作为一线工作者,我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保护工作,以前怎么做,以后还是怎么做。”党高弟说。(通讯员 吴燕峰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 u( f6 H& e4 ?" o9 ]6 w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