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5108|回复: 0

[汉中百姓] 陕南歌王刘光朗,这个人民的歌者什么样?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6-9-13 11: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陕南歌王刘光朗和陕北歌王王向荣、贺玉堂在西安翠华山搭台对唱,将陕南民歌的阴柔秀美和陕北民歌的高亢豪放集中展示。
  十二年后的今天,已79岁高龄的刘光朗老先生站在镇巴县黑虎梁山上顶,歌一出口,依然响如洪钟,余音绕梁。从上世纪60年代初直到今天,将近六十年,他的歌唱尽群众生活悲欢,响彻祖国大江南北,他是人民的歌者,是巴山深处的民歌王,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是陕南民歌的掌旗人。据统计,从70年代至今,刘光朗累计创作民歌约1000余首,这些歌曲大多是老百姓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陕南歌王刘光朗

陕南歌王刘光朗

  1970年,是大办农业、兴修水利的火红年代,一天刘老和文人好友马骥家步行下乡采风,饿了就啃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喝路边的山泉水。经过2天艰苦跋涉,累得筋疲力尽,终于赶到镇巴县简池镇渔洞河修大堰的工地。工地负责人对他们说:“你看对门崖上抡锤打眼的是哪个连?”由于山高雾大,难以辨认。刘老心想,能用八磅锤打钢钎凿岩石的,肯定是力气惊人的猛小伙儿。没想到负责人却说:“今天大部分男劳动力都回队忙三夏了,上阵放炮的是女子连!”说话间,一排连珠炮放响了,山摇地动、震耳欲聋。这巾帼英雄的气势让他们大为所动,马骥家当即写了《巴山顶上修堰塘》的歌词初稿,刘老谱曲,歌中唱道:
  半天云里炮声响,巴山顶上修堰塘。是谁头戴柳条帽,脚蹬石壁把岩上,一根麻绳天上挂,一头拴在腰杆上,抡起大锤卷旋风,远近十里响叮当,一口气打了五尺深,只恨钢钎不够长。(歇气了吗!)歇气抹下柳条帽,两根辫子盘头上,我当是个猛小伙,原来是个女闯将。

陕南歌王刘光朗

陕南歌王刘光朗

  这首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两个月内就收到100多封听众来信,在信里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歌曲的喜爱。中国煤炭文工团将它和《背二哥》作为保留曲目唱遍大江南北,著名歌唱家郭颂也曾演唱此曲。七十年代,人民日报有记者称刘光朗为“巴山深处百灵鸟”。
  1975年、1978年,刘光朗两次随陕西省代表团赴京参加演出,参加为国家领导人、招待外国元首举办的专场演出,演唱自己的作品,并举办了个人作品专场演唱会,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的亲自接见。1999年,刘光朗出版了个人音乐作品专集《巴山顶上修堰塘》和演唱CD专辑。同时,他一直致力于民歌文化的传承,曾任、现任汉中歌舞剧团长苗政、康华伊,现任镇巴文工团长王帮斌,陕南民歌小天后彭光琴等,都是他的学生。
  为人民歌唱,是刘老一直坚持的事。从六七十年代的工地矿区,到如今的社区广场,每到一处,一时兴起,便即兴演唱,歌唱时代的进步与活力,弘扬当地的好人好事。有一次,他为陕南矿工演唱,即兴将一名矿工劳模的事迹添加到他的歌曲中,演唱完后,那名劳模放声大哭,因为刘老唱出了矿工藏在内心深出的伤痛和感受。2008年8月,原铁道兵广东龙川县的17位老兵重回大巴山,他们一到镇巴境内便四处打听当年那个在襄渝铁路工地上,背着手风琴自拉自唱的人,那个人就是刘光朗。他们打听到刘老的电话后,竟在电话中学唱他当年的歌声,那份浓浓的深情在几十年后依然如旧。

陕南歌王刘光朗

陕南歌王刘光朗

  刘老将已濒危的镇巴渔鼓作了抢救性搜集、采录,申报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聘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整理的渔鼓曲目由《中国曲艺音乐集成—陕西卷》全部收载,2004年2月获陕西省文化厅“民间艺术抢救、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已78岁高龄的刘老编著出版了陕西省非遗丛书之《镇巴渔鼓》,全书共61万字。 (本报特约记者 黄娟)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