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城固县龙头镇六一村建卡贫困户黄纪舟,日前正在自家牛圈里给5头母牛喂料。他说,去年9月在坤鹏合作社“借”了4头架子牛,育肥后今年3月全被合作社回购,他净赚了1.2万元。目前“借”来的5头母牛,体格健壮,预计11月份产仔,年底就有望脱贫。
) d1 [! C* D9 V7 s, d 在脱贫攻坚中,城固县牢牢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立足挖断“穷根子”,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目前,特色产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强力“引擎”。预计今年全年实现脱贫2.44万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38%,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 k8 G; j6 ` {2 x/ E2 J! _
“一借一还”,实现“双赢”
$ k: n/ U7 T/ i- z v! g4 f 借牛给黄纪舟的,是城固县坤鹏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存栏规模达200头。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社长高虎林在规模化养殖中,面临着场地窄、劳力少、社员购买架子牛成本高、市场供不应求等新的难题。为此,坤鹏合作社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探索出一个新的扩张之路——由合作社垫付资金,向贫困户出借母牛或架子牛,贫困户只需自愿支付部分定金,就能将牛领回代饲养。
& P/ E5 \7 S3 {" U. B- s5 Z 合作社实行“五统一”(良种、良法、防疫、配种、收购)经营服务。母牛产仔后,归贫困户所有,长到3-6个月后,由合作社代为出售,所得价款全部归贫困户;架子牛育肥后,归还给合作社,合作社以市场价回购或立即出售,所得价款扣除代养成本后的差价,全部归贫困户所有,每头牛合作社只收取100元的中介费。
. Z" F- R# p# \9 R8 U( z, N+ k" u 三年前,黄纪舟因病致贫,每年吃药花费就上万元。去年9月10日,黄纪舟筹集1.5万元作抵押,从合作社借养了价值2.5万元的4头架子牛,育肥后合作社以3.95万元的价格卖出。黄纪舟掰着指头算起了账,喂养酒糟及玉米等自配饲料,每头牛每月花费180元,支付合作社400元中介费,算下来4头牛自己净赚1.2万元。
1 N) c S2 v$ ~9 u, F7 @$ { 曾经有养牛经验的黄纪舟,随后又以同样的方式,从合作社借养了5头已配种的母牛。“母牛主要是喂稻草和青饲料、秸秆等,成本很低,养殖起来更合算。”黄纪舟说,和他一样,目前全村有10户贫困户,从坤鹏合作社“借牛生财”。“通过‘一借一还’,双方都赚到了钱……”高虎林信心满满地说,他打算再扩大养殖基地和生产规模,争取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脱贫。
6 X+ M8 ^' d* E5 A6 H8 `. H 在城固县,类似这样的“一借一还”扶贫模式还有很多。
1 C( M* I' U( \! K! W( x 五堵镇宗湾社区杨继安,是个养牛“高手”,不仅自己靠养牛脱贫致富,还走上了“繁殖-饲养-宰杀-牛肉干成品制作-销售”全程自产自销的发展路子。如今,杨继安为全村12户贫困户“借牛生财”,通过“代养肉牛、定期回购”实现“双赢”。三合镇秦家坝村,榛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向贫困户发放鸡苗代养,3个月后按照高于市场价格回收,贫困户每只鸡净赚40元。目前,公司已发放鸡苗7095只,惠及贫困户50户。弘泰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精准扶贫41户贫困户养牛;双溪镇喜鹊湾禽畜养殖专业合作社帮扶16户贫困户养牛……
+ U$ ]" X# z* t$ `8 @- b 城固县在产业扶贫中,按照“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思路,激活了贫困户“造血功能”。目前,全县已有416户能人大户、59个专业合作社、25家龙头企业参与其中,通过贫困户代养、回购或订单农业模式,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 O2 R/ H" }) V6 G- \. m3 N 一份土地,实现三份收入) _9 Z2 Q2 \1 G" L" A
跟过去不同的是,三合镇陈丁村四组贫困户丁五祥,再不用劳神费力地“困”在田地里靠天吃饭,实现了“一份土地,三份收入”,比过去多出2000元的收入。
7 U) t& v. V. U( o9 J. W 今年初,老丁在山梁上的一亩坡地,流转给汉中瑞丰生物科技公司,建设千亩大樱桃生态观光示范园,流转费为每亩每年300元。同时,老丁还拿到了274元的红利和股金证。原来,当地政府将扶贫项目和扶贫对象“捆绑”,以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向丁五祥等85户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协议,年终按股金的10%发放红利。贫困户不掏一分钱,每年就能有274元的红利收入。另外,公司还优先选用贫困户入园务工,每天“工资”70元。丁五祥高兴地说,“一样的土地,挣三份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4 G' ^, @* i4 i( H* T8 r0 R
城固县还在缺少畜牧养殖条件的村组,推进产业融合,做好土地文章,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扶贫资金入股、土地托管等方式,大力发展猕猴桃、葡萄等水果,以及元胡、乌药等中药材,茶叶和花卉苗木等生态产业,实现了“土地出租挣租金”、“入股参股挣股利”、“入园打工挣薪金”,让贫困群众搭上了脱贫致富的“顺风车”。' @: H2 `$ v0 X B3 O) T
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6.74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16.5%,形成特色产业村104个。为促进土地持续有序流转,建好农业园区,县财政还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1000万元贷款贴息,整合使用7个涉农部门争取的中省资金,重点支持优势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已建成省市县镇级农业园区179个,成千上万的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一份土地三份收入”。6 A# E- n6 w% |' p/ ?
金融杠杆,撬动产业发展9 H$ i, ^. M, f% }1 G
双溪镇石堰坪村一组建卡贫困户赖祥牛,以前一家5口住在3间土坯房里,守着几亩地,生活很艰难。虽然正值壮年,但外出打工又没啥技能,也没挣到多少钱,看着别人搞养殖红红火火,自己也想搞个产业,有了钱再把房子修一修,可全家没有值钱的东西做抵押,一直贷不到款。; @# @# t2 C$ z' U0 {
脱贫攻坚需要大量资金,农户发展产业急需资金。然而,贷款难,利息高,无财路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想发展产业的贫困户。+ b+ I" D4 Q4 v- i; c! }. o7 K& \
再难也要让贫困户发展产业!地方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的城固县,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打通产业资金瓶颈,把金融扶贫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杠杆”,坚持多元投入,撬动产业发展。他们按照“政府注资担保、银行放大贷款、经济组织实施、农户申请贷款、财政贴息补助、农户增收脱贫”的创新理念,由县财政注资1000万元,成立金融扶贫担保基金,实行由政府做“保人”、贫困户“免担保、免抵押”的政策,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额度至1亿元,重点扶持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同时,通过产业奖补政策,为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直接奖励到户。
6 ?4 N% h ]% c: f 在新理念、新政策驱动下,今年3月,赖祥牛在帮扶干部的协调下,如愿以偿地拿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建起了新房屋,并把旧房改建成6间猪圈,养殖了3头母猪和20头猪仔,以及土鸡、山羊等。如今,猪价上涨,收入可观。汉中市财政局下派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李荣赫还为他送来了3100元的产业补贴。赖祥牛说,“多亏了这笔贷款,还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一定要好好干,争取年底摘掉贫困帽子。”
& s, P/ x# S# w+ d 据悉,今年以来,全县已有1041户贫困户从银行拿到贷款,累计放贷金额5031.6万元,发放产业补贴资金3161万元,惠及贫困户6431户。 记者 程伟 通讯员 曹江波 邬正鹏
" J3 O# ~; h# J; c
, r5 u$ m4 k' g$ _7 c, E( p5 B, j# n/ B5 K!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