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2351|回复: 5

[发展] 汉中第二期“最美系列人物”事迹展播,我佩服,我学习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5-12-22 21: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11日,汉中市在南郑县举行“最美系列人物”第二期入选名单发布仪式,涉及爱岗敬业、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5个系列的邓灵慧、李相峰等9名同志获得全市“最美系列人物”称号。
% G9 a# j# ]1 [+ C- z
/ ^$ }  y8 ~$ A$ \; E& N' T    “最美系列人物”之敬业奉献类   & V- f1 ^3 ?( Q/ t: p

* U9 t. s! c+ f+ Z2 I; W  邓灵慧,女,1963年4月出生,勉县新铺镇中心小学教师。
2 `# e3 K2 T2 I1 o, ^' b" ~4 r+ `5 a

邓灵慧

邓灵慧
5 K+ p: m* F6 \) G# @% E
  1979年,不满16岁的邓灵慧高中毕业后,通过公开招聘,成为了新铺镇上坝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2000年,因工作需要她被调入杜家山小学任教。杜家山小学的环境十分艰苦,电灯,是学校唯一的电器,三角尺是学校唯一的教具,一口离学校将近一公里的水井是他们取水的唯一水源。每天早晨,邓灵慧都早早起床去提水,方便学生用水。每天中午,邓灵慧还要为不能回家的学生热好自带的饭菜。等到学生都吃上了,上课时间也快到了,她只好下碗面条,草草了事。
9 `7 a5 V4 V& u4 m% }* E: h% n  @: i& L! K
  在教学中,邓灵慧兢兢业业。在生活上,她对学生无微不至,关爱有加。三年级学生赵永乾,父亲残疾,母亲智障,家境极度贫寒,由于家庭的原因,不仅影响到了赵永乾的学习成绩,还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其他老师都觉得赵永乾不好教育,但是邓灵慧没有放弃。她单独给赵永琴辅导功课,还帮他一起料理家务,和他谈心。经过她的辅导教育,赵永乾不仅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身上的不良习惯也越来越少,从一个学困生转化为优秀学生。
; @/ V3 o$ y+ T7 m) d- m! C% b' [+ e/ A" m/ ]
  多年的辛苦工作让邓灵慧患上了类风湿、退行性骨炎、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但身体的疼痛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坚持。2008年,领导考虑到她的身体原因,把她调到新铺中心小学任教。优越的教学条件更为她增添了工作激情,备课、上课、辅导、批阅、考核,环环一丝不苟,受到同事和学生的称赞。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却忘记了病魔向她越来越近。随着激素药的服用,她不仅变得越来越胖,还诱发出心脏病、慢性肾炎等多种并发症,双腿浮肿,关节疼痛难忍,经常折腾的让她彻夜难眠。学校领导多次让她住院治疗,但她总是说“没事,人上五十就这样”。
  g& r% y8 e3 q$ ~) j, ]' T* G/ ]
7 r  M% D" R# r  2013年,由于身体实在不能自持,在学校领导的一再劝说下,她到县医院接受检查,医生要求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学校领导给她批了两周病假,教导处也为她调好课,让她安心治病。但刚刚过了三天,病情稍有好转,她又返回了校园,走上了讲台。因为她放不下班上38个孩子。2014年4月,邓灵慧病情加重,连上下楼梯也感到十分困难。家人让她到西安去诊治,而为了尽量少耽误学生的课程,她选定了双休日和学生期中考试的空余时间就医。西安医院的医生再次要求住院,可她只是开了几个疗程的药就匆匆返回学校了。
7 O9 L; m# N4 n; e7 ^2 b" Z
4 C. A! K: j9 t9 `  二十多年来,邓灵慧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把青春与汗水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把满满的爱献给了她热爱的孩子们,她的事迹感人至深,深受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爱戴。  
% C9 H1 [0 W$ ~) I& k) [- y, D+ a; s% \) w1 O7 W+ a
  李相锋,男,196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镇巴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
$ @7 H& l5 u& s" N

李相锋

李相锋

( S9 }1 L4 p! i( D5 g' Z6 Q  2014年8月19日凌晨3时许,加班回家的李相锋刚进家门,察觉门前公路上有可疑响动,发现有四人正在捣鼓两辆摩托车往西乡方向逃跑。职业的敏感使李相锋立刻判断出这伙人有问题。他迅速驾车绕道堵截,在镇巴县城北三叉路口拦住了三辆被盗摩托车及四名嫌疑人,要求他们配合,接受盘查检查。仓皇逃窜的4名盗窃犯罪嫌疑人见只有李相峰一人,企图抢夺枪支、乘乱逃走。李相峰在电话求援的同时,大声喝止对方的违法行为,用言语分化瓦解4人,并依法及时鸣枪示警。在听到枪声赶来的一名群众的帮助下,他将四名嫌疑人当场抓获,收缴被盗摩托车四辆。经审查,该四名团伙成员系流窜作案,并侦破其他盗窃案件3起。
- |5 i5 F2 @, }' H5 W
7 a( q- T8 S; m5 P  破积案抓顽凶,基础工作多,耗时费力,是一场智力与体力的比拼。到刑警大队上任后,李相锋首先对在逃人员底数进行了摸排。对全局8名在逃人员,逐一清理,整理线索,确定了从 “2000.4.14”夏兴全杀死一家四人命案和服刑爆炸罪犯杨飞脱逃这2起重大案件入手的基本思路。2014年“秦剑行动”开展以来,李相锋安排警力全面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适时进行研判分析。“2015秦风行动”开始后,他主动申请担当专案组长,决心要将这两人抓捕归案。排查、分析、研判、几次民警获得信息追去却都无功而返,这两个人好像从地球上消失了一样,没有踪迹。“不抓住他们,誓不收兵!”李相峰暗自下定决心,全方位对在逃人员关系网开展调查。坚持就有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3月专案组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确定了在逃人员杨飞、夏兴全潜藏之地。4月,李相锋同志带领专案组成员赴河南、山西两省数县市展开缉捕工作,潜逃长达十五年之久的重大逃犯成功抓获。
' \1 z- G- m+ D! K" T: |
; Y5 V5 O8 v1 I$ \: r# S8 x  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以来,镇巴县城区及周边地区发生多起摩托车被盗案件,高度的责任意识使李相锋吃不香,睡不好,时刻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破案,不破此案绝不休兵”。他带领专案组民警在对全县被盗摩托车进行摸排的基础上,采取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多方位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强化信息研判。经过经近3个月艰苦细致的工作,2014年6月30日,终于侦破了以晏某为首的团伙盗窃系列摩托车案件,一举侦破被盗摩托车案件42案,收缴被盗摩托车42辆,查获犯罪嫌疑人6名。案件侦破后,李相锋同志并不满足于此,他结合晏某团伙成员特点,组织专案组成员对每个团伙成员逐一再次研判。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继续工作,专案组再次深挖出另外6名团伙成员,并相继侦破该团伙在西乡县、汉台区等地盗窃摩托车22辆,在镇巴盗窃摩托车7辆的案件。至此,历经半年的工作,共收缴该团伙盗窃的摩托车71辆,总价值30余万元,查获犯罪嫌疑人12名。 * Z4 J( j; |3 X3 h8 G1 ~! d- Y/ ?

# i1 v9 h% M" f/ ^3 }  自2013年李相锋主持刑警大队工作以来,他凭带领全体民警克难攻坚,尽心履职,创造了镇巴公安历史上多个“第一”,有力维护了全县的社会稳定,促进了辖区的和谐。2013年至2015年以来,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715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87名。抓获上网逃犯116名,其中抓获潜逃长达15年以上的重大命案逃犯2名、服刑脱逃16年的涉爆犯罪人员1名。收缴赃款赃物价值230万余元,打掉犯罪团伙22个116人。破案、逮捕、移送起诉三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并呈递增态势,连创历史新高。 8 H4 K) A( [0 a( H% G
' a/ t# j  R- Y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1: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美系列人物”之助人为乐类  6 j  H$ t6 h  @7 J- Q. ^
9 f  t- r1 @/ t3 k( ^
  吴方森,男,197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佛坪县长角坝镇上沙窝村村医。 9 _: f, h3 l! V7 d

吴方森

吴方森

* |' S+ [6 G  F+ n1 a/ `0 L8 _1 b7 `  1995年,吴方森从城固卫校毕业后,回到村里办起了卫生所。从此他坚守在大山深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山村医生高尚的为民情怀,忠实地守护着山村群众的健康,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6 m' z; c) V- G6 N/ Q

9 C/ S) ~  t& u5 M6 V' ?, S$ [  上、下沙窝村有170多户600多口人,散居在方圆10多里的沟沟峁峁,为不耽误给群众看病,吴方森的手机24小时开机。1998年8月的一个雨夜,龙草坪林场工人马某3岁的儿子突发高烧、昏迷不醒紧急求助。马某家住离村10多里的纸坊坪,一条山路长年淹没在野草和乱石丛中,吴方森二话不说背上药箱就走出家门,在大雨中凭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亮,在泥水中急行军1个多小时,赶到马家已浑身湿透.他连夜守在患儿床边观察用药、控制病情,患儿终于转危为安,天亮后他才赶回家中,自己却身患重感冒,10多天后才好转。
3 e% j. W6 E) J6 J5 e# N* @& h8 i" F1 l3 {
  2010年7月的一天夜里,村民李某牙痛难忍,吴方森骑着摩托车在送药途中,路边突然滚下一根木头,他来不及刹车车翻人倒,身上多处摔伤,右脸鲜血直流,摩托车灯、仪表等也摔坏了,他不顾伤痛爬起来继续赶到李家,帮助解除了病痛。回家后,自己配药服用、花钱修车了事,至今下巴上还留有伤痕。 * x1 h- S  a, D9 L& V% y

8 C4 W8 k/ m5 l* Z! L: H0 n' B  10多年来,吴方森上门送诊跋山涉水、辛苦奔波,却从来不收出诊费,乡亲们都赞他一声“好娃儿”,这对他来说就是最高的奖赏。“吴方森医术好,要是在大地方早把钱赚了,这些年他守在村里有时还贴钱!”上沙窝村支书段昌斌说。为方便村民看病,吴方森租房搬迁卫生所,2009年才“定居”于新建的村委会院内,10年间他自掏腰包支付房租1万多元。为方便出诊,他先后花费1万多元换了3辆摩托车,每年耗油也花二、三千元。每到冬天,村民们在村卫生室的火炉旁温暖地诊病、输液,却不知这是他花1000多元专门为他们买来煤炭……多年来,仅这些他就损失、付出近10万元,却从未向组织提及,更没有报销过一分钱。 # U2 E& k4 q- j3 f- A' L: S8 c

  |9 o& Q$ u. P, u* S/ m  人以德为本,医以德为先。吴方森对找他看病的人,无论生人熟人,干部农民,有钱人没钱人,他都一视同仁。对全村的贫困户登记在册,对来看病的贫困户经常赊欠、减免医药费。特别困难的,他就“忘记”了讨账。 ' O' l- I' D( `" w; j) U0 ?
  m$ i! ?: _3 W0 N
  2003年,五保户陈礼友欠药费20多元却实在困难,他就自己悄悄垫上。低保老人孔凡德和哑巴老伴长年有病、行动不便,他常上门送诊、赊欠医药费,2009年老人消化道溃疡卧床不起,半个多月里他天天上门看病、送药,老人病情减轻,却无力支付100多元的医药费,给他送来一篮黄瓜和豆角,他硬是让老人拿回了家,并免除了他的医药费。岳坝镇村民谢某患有乙肝病,慕名找吴方森诊治了半年多,病情稳定且有所好转,他却只收基本的医药费。2009年秋的一天,谢某的母亲打电话请求送药,他正在山上秋收,扔下妻子就直奔下山,按疗程配好药后骑摩托车送到县城,又托人转交谢某,后来谢某不幸溺水身亡,欠下药费600多元,吴方森知道她家境困难,从此只字不提。 $ _4 V  [# }$ O$ j

% N/ w7 D4 Z1 W, S( E  “看见吴大夫,有病心不慌”。在村子里,大家亲切地称呼吴方森为“吴大夫”。乡亲们尊称他,更多的是对他的信赖。近20年来,吴方森平均每年服务农村患者2000多人次,累计诊治2万多人次,没有出现过一起误诊、差错。 $ Y8 x* r7 f% u' Q) M. ]4 d6 Z

. l; v: w7 n6 ?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1: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美系列人物”之诚实守信类
# T+ J. a8 c9 `
5 ]: p, ^7 V- F: k( Y$ e  文克洲,男,196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南郑县福成干龙洞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 b: ^2 `; H/ A" f3 U/ `0 I

文克洲

文克洲

( S6 r4 w4 z6 l+ W  1989年,年仅28岁的文克洲开始从事茶叶生产加工个体经营,一干就是二十多年。2010年,文克洲成立了南郑县干龙洞茶业有限公司,注册了“干龙洞”牌绿茶商标,开始了名优茶的生产和制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牢记“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的宗旨,凭过硬的产品和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市场和客商的亲睐。在材料来源上,他坚持标准质量,从不把不合格的原材料流入厂房。 + f) E$ ~$ c( R0 R
* S6 M. a2 Z, n; h) }5 l6 s
  一次,茶农采摘了10斤名茶鲜叶,达不到质量要求,当文克洲看到那位茶农恳求他收下的眼神,二话没说,当着其他茶农的面将收回的鲜叶倒入废料池里,并拿出1000元现金交到那位茶农手里,他用无言的行动告诉大家:谁家里有困难他都可以帮助,但要降低鲜叶收购质量绝对要不得。在出售产品中他常说“宁愿让不合格产品烂掉倒掉,也不允许它流入市场蒙蔽消费者”。一次,由于制茶师傅大意,生产的产品达不到质量技术要求,他果断地将这批已制成的名茶倒掉,就此损失3万多元。20多年来,他生产的茶叶产品从未有因质量问题而退货。 ' t1 I3 Y; N6 y; r% ^
$ S1 U) G9 [0 X1 ^& `! e! V8 u
  2013年,陕西京水源茶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慕名而来,与干龙洞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福成境内的古茶树,并初步达成古茶树茶叶购销合作协议。文克洲守诺重诚,按季按量供应货品,按当地市场价结算,从不因供货数量大、发货距离远而随意降低产品质量、变换茶叶品种和随意涨价,赢得该公司的信赖。2014年,公司老板专程来到企业一次与他签订了十年的茶叶购销合作协议。 1 `# y$ L" d6 N& z1 R! m1 @
7 q$ q! X! I2 Q6 O  b. s3 b
  在买卖中,文克洲童叟无欺,始终以一颗诚实守信的心对待顾客,对那些对茶叶这个行道不了解的客商,他都详细介绍产品的质量,从不欺瞒,以公道的价格与最好的产品出售给客商。那些从西安、四川等地远道而来的客商也因为他的诚实守信彼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
7 u3 f6 B) d( o# Y: A+ O4 N* l0 Q7 c+ a
& r# q" O# `& [, I( L. D5 R0 m  文克洲致富不忘乡亲,热心公益,帮扶弱小,为人正直。2009年村里架电,他主动请缨,到县电力局争取变压器、电线等物资。白天他带领村民勘测线路,栽电杆,晚上他值班看管材料,架电自筹资金缺口20万元,他就拿出10万元予以资助。2008年通村公路硬化,他无偿捐赠水泥20吨;2013年村里饮水工程改造,他个人承担水泥、砂石材料和技术人员工资8万元。邻里乡亲有啥困难,他都热心帮助。邻居李品节的儿子因病不幸离世,女儿出嫁远在异乡,李品节双腿患风湿性关节炎常年不能行走,老伴年龄也大了,行动也不方便。多年来,都是他帮助李品节请医送药,买粮买油送到家中。村民朱仕秀患癫痫病,家庭十分困难,他常年资助他们。他的诚信经营与为人品行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4 @1 p. C2 o0 G9 y. ~: y5 R: y
( w, l6 @* I, B4 f; o& h  纪剑鸣,男,1963年5月生,中共党员,洋县城东建筑机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 S4 J6 X, G, f+ h3 W& L

纪剑鸣

纪剑鸣

* T. k; l, V& T, e: t0 \  1989年,纪剑鸣从部队复员后,回家自主创业,先后开过商店,办过食堂,跑过运输,现在经营着洋县城东建筑设备租赁公司。他深知诚信经营是兴业之本,从开始个体经营的第一天起,他就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事业的立身之本,不论生意大小,他都坚持礼貌待人,诚信经营,从不坑蒙、欺骗顾客,做到了童叟无欺。由于他经营有方,服务态度好,生意总是顾客盈门,十分红火。当说起他的生意经,他总是憨厚一笑,“我的生意红火主要依赖的是顾客的信任”。
' ~- _* `/ b7 A" N9 A* k" d( r* W( o2 e1 }# H
  2002年6月,邻县佛坪遭遇到了500年不遇的水灾,灾后重建是当务之急。纪剑鸣和合作伙伴中铁二十局项目部签订了运送救灾设备合同。可是当时道路多处滑坡、塌方,救灾设备一时难以运到,虽然项目部主动提出可推迟一天,但纪剑鸣把大车换小车,按原来的工期按时按量将设备运送到了灾区。项目部的负责人对他说:“虽然你是个体户,但很讲信用,守合同,太感谢了!”
' ], W0 r, k% j- Z: v! X  2012年,洋县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式启动,北京的施工方,在选择租赁建筑设备时,慕名找到纪剑鸣的城东租赁有限公司,签订了购买钢材合同。可是当施工结束后,钢材却由8个月前的每吨3800元升至4200元,根据市场价格核算,这单生意如果按照合同签约价,不但不赚钱,反而要亏3万多。妻子焦急的催促他到工程负责人那里去谈一下目前的困难,看能否给弥补一点损失,纪剑鸣却说:“这怎么能行啊,既然已经签订了合同,就按合同办,亏就亏点吧。”当施工方得知此事后,感激的对纪剑鸣说:“我们在全国各地干工程,这种情况遇到的也多,可是像你这样的还真是少见。”很快就拨付了工程款。
8 h0 ~+ A( L3 n3 \- u: E0 i
; ]) V' ]' v7 ^5 A  老纪诚信经营的做法和能吃亏的性格不但在外地客户中有很好口碑,而且也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赞赏。2008年,纪剑鸣的初中同学在修建超市厂房时,与他签订了租赁合同,在施工结束后,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这单生意刚刚保本。付款时,老纪对没赚钱的事情只字未提,依然按照合同价格收取了租赁费用。妻子抱怨说:“你这人就是不会变通,为什么不把咱们的难处说一下?”老纪笑呵呵的说:“都不容易,而且都是乡邻,咱们更应当守信啊!”
: }2 q+ x$ ]  a% ~
7 B4 G, _& b& B/ |; s  2000年一刘姓客户承包了河堤加固工程,租用他价值近20多万元的设备器械。由于施工中发生意外事故,不仅租赁费分文无收,而且设备器械也无踪影。朋友让老纪去法院诉讼,可他了解到客户家里的困境也就作罢,并说:“我难,他现在比我还难。”同时,纪剑鸣还不忘社区倡导的“大户帮小户”号召,把扶贫济困,助人为乐作为自己乐此不疲的“第二产业”,乡里只要有过红白喜事的人家,他总让妻子免费为人家提供钢管扣件的防护网。凡是镇、村有什么公益捐款什么的,他都识大体、顾大局,带头响应。这些年来,纪剑鸣仅仅提供防护网的乡邻就有近百家,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1万多元。 % q. v& B% k) G
1 j- U" g1 P% D$ R! w$ g: z# U- R
  多年来,他以诚为本、信誉兴业,诚信服务,关爱客户,凭着良好的信誉逐步把产业做大做强,也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从2011年至今,他的企业连续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4年他个人被县全民道德教育领导小组授予“洋县十大道德模范”称号。 ( f) }) I  O. B6 `( V/ p: Z1 p
! Y" M# t/ S  F; l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1: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美系列人物”之见义勇为类
- ?; m! [9 m4 D: v3 B
) d, O- F" [' A! b+ D+ A
  王宝智,男,1958年1月出生,汉中市洋县龙亭镇龙嘴渡口船工。 ( A9 S' T: O/ F% a6 X  k

王宝智

王宝智
+ u( Y9 D: w9 H; y" S$ V0 Q
  1994年王宝智就在汉江龙嘴渡口摆渡,一干就是20多年。20多年里,他凭借良好的水性和满腔的侠肝义胆,救下了6条落水者的生命,被当地群众称赞其为“救人英雄”。 & c( S1 r) _) m! |
# p5 k7 a% G. b
  在龙亭镇,说起王宝智救人的事,杨湾村村民都能如数家珍。村民闫花文清楚地记得,1995年,自己和丈夫都在外打工,儿子王瑛寄养在他外爷家里。7月的一天,由于天气炎热,王瑛到汉江边乘凉玩耍,不小心掉入河中,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正在撑船的王宝智,顾不得脱衣服,义无反顾跳入江中,把王瑛拽上岸。闫花文打工回家听说这一惊险的过程,对王宝智万分感激。1996年3月的一天,村民王淑艳和丈夫乘船到河对岸的黄安镇购买砖瓦,准备建造自家的房子。船到江心,由于浪大水急,船一晃动,王淑艳脚底一滑,不幸掉入水中,说时迟那时快,正在掌舵的王宝智,扔下舵,跳入水中,把王淑艳从江中托起,与船上的人一起把王淑艳从水里拉了上来。 # U/ ~) C4 f( y4 {: s; p. F

' Q: i- i4 O, h  H  在龙亭初中工作的马虎庆老师,永远忘不了2002年6月25日这一天。当天下午4点多,他领着自己刚参加完中考的儿子和外甥,去汉江洗澡时,两个孩子不小心滑入河中央一个深潭,他们拍打水面奋力挣扎呼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渡船上听到呼救声的王宝智奋力摇动船桨,像离弦之箭驶向孩子们。他来不及脱衣服,毫不犹豫地跳进深潭,两手各抓起一个孩子,竭尽全力把孩子们从水中拉到了船上。: g& I8 \" _/ {/ V
在本村村民王继民眼中,王宝智不但是救人英雄还是个热心肠,不管村里谁家有困难,他都随叫随到、竭尽全力。为乡里乡亲修理自来水管、伐树,这些事只要一叫他,他都会鼎力相助,现已历练成远近闻名的水工、伐树把式了。 在公益劳动中,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像清理污泥、打捞浮尸等常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他都冲锋在前,是村民公认的大好人。2014年王宝智被评为洋县“道德模范”。 ! t% v; L$ j. D/ a

* B+ K# V5 d/ w, R8 [  屈华忠,男,1968年9月出生,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白龙塘镇白家坝村村民。 ; _8 U6 t8 v. w! ^! A1 Y

屈华忠

屈华忠
  G: E" u7 s( A3 }
  2014年8月2日,屈华忠在湍急的流水中舍己救人,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之歌。
* n- e3 `; s) @3 n; c
% Z" S9 _* K/ g* ]  2014年8月2日上午12时许,持续的高温炙烤着大地,炎热无比,人们酷热难耐。到白家坝村屈富来家玩耍的李小恒(男、30岁)携董馨怡(女、6岁)、李淑荣真(女、10岁)到白龙中学附近的牧马河边戏水玩耍。由于李小恒对地况条件和水情不熟,再加上天气过于炙热,他疏于对两个小女孩的管理,李某和董某在河边戏水的同时渐渐走向深水区并先后溺水,不谙水性且无任何水上救援经验的李小恒在营救她们的过程中也同时溺水遇险。 ; g* L3 K  h3 _, i( w
' D# A. T* G0 S, m, r5 p
  在这万分危急的紧急关头,准备上街为母亲购药的本村一组村民屈华忠,正骑摩托车行驶在牧马河上的铁索桥上,看见河流中有人在挣扎,时而蹿出水面,时而又沉下,屈华忠知道有人遇险了。他将车飞速骑到桥边,一边大喊救人,一边自己迅速冲向河边去救人。时间就是生命,自幼与牧马河水打交道的屈华忠被当地人们称为“水上鱼鹰”,水性甚好,然而当他下河还没走到几步便被深水淹致颈脖,这时的牧马河水流湍急,浑浊不堪,深不可测,眼看溺水的三人已没入水底,屈华忠顾不上个人安危,他一个猛子扎入水底,通过数次艰难搜寻,已筋疲力尽的他才将溺水的李某拉出水面,这时李某早已昏迷不醒。他将李某交给前来救援的村民实施人工呼吸,又一个猛子扎入水中。顾不得湍急的水流,顾不得鲜血直流的负伤手臂,也顾不得自己早已筋疲力尽的身体,他在水中继续寻找溺水者。但终因现场条件太差,李小恒和董某再也没有任何踪迹。直到两小时后,在县消防战士的配合下董某被打捞上岸,这时她已停止了呼吸。第二天早晨,李小恒的遗体才被打捞上岸。不幸之中万幸的是,李某在县医院的及时抢救下已脱离了生命危险。目睹整个过程的张善金老人说:“屈华忠是好样的,他真了不起!当时很危险,水深浪急,下水后很难保住性命!就是给再多的钱,估计一般人也不敢去救!” " w% |. a' x  |9 c* `+ A) i
# w+ p: V" _! p  g+ Q; T* S
  在这场人与水魔的搏斗中,屈华忠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地,凭着果敢机智,凭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支撑,救起了危在旦夕的生命。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人的人性光辉,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人的英雄壮举。 * W4 N# N0 ^3 m

' |+ u& P( z( i! x. X  谈起他勇救落水儿童的感人事迹时,屈华忠却对这事看得平静如水,他说:“我是普通人,就是水性好点,不去救,良心上不安!” 当问及纵身跳入深水时是怎样想的,有没有想到有生命危险时,他笑了笑,坦诚地说:“肯定有危险,水很深,又很浑浊,更何况自己也是四十几的人了,体力明显不如从前。但说实话,跳的那一刹那确实什么也没想,只想着去救人,人命比天大!”当我们问,如果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还会不会去救人?屈华忠没有丝毫犹豫:“会,肯定会!屈华忠获西乡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h" M& }' W# ]5 k8 z- o) } 5 L3 C% q4 F1 }3 Y" S  {% w+ U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1: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美系列人物”之孝老爱亲类
+ g' E0 X1 |; U3 \/ E: r1 c
2 l: R/ f2 c( n* g  陈永清,男,1959年11月出生,城固县龙头镇新华小学教师。
7 w  q0 B7 z  ~- |+ z& V. O

陈永清

陈永清

( p, N  f6 P& H0 f5 P0 T  2004年,陈永清的母亲因为中风导致半身瘫痪,卧床不起。由于女儿要上大学,妻子也要去外地打工,陈永清便一个人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从此,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就成为了陈永清每天的重要内容。每天凌晨5时30分起床,给母亲做早饭、喂早饭,照顾母亲上厕所……这些琐事都完成后,陈永清才骑上摩托车赶往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 1 g/ @1 G/ T% X( z+ s9 \
3 x# J+ z% e* l8 M7 Z+ L
  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烈日酷暑,陈永清每天中午和下午都要准时回家,为母亲做饭喂饭。从2013年开始,母亲心疼日渐年迈的儿子,竟然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当陈永清察觉到母亲的心思之后,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在摩托车后座上专门安装了老年人座椅,早上去学校的时候带上母亲,课余时间就去看看母亲,照顾母亲上厕所,下午再把母亲带回家。在新华小学陈永清的宿舍里,两张并排摆放的单人床占据了大半个房间,陈永清87岁的母亲坐在床上,满目慈祥。见到陌生人来,老人不停地挥动左手,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看到来客人了,她高兴,她在招呼大家坐。”陈永清说,母亲瘫痪这10年来,他能清楚地理解母亲的每个动作或眼神。
+ f5 E  p8 [7 F7 `1 w5 z
  @! I& M7 G4 T/ I  陈永清长年照顾母亲,同事刘晓霞对此赞不绝口:“陈老师十多年如一日照顾老人,可称为大孝子。在他照顾下,老人衣服干净,精神矍铄。”刘晓霞说,她常见陈永清在上午放学后跑回宿舍做好饭,装在保温缸里,骑摩托车送给6公里外家中的母亲。“他的母亲爱吃菜豆腐,遇到陈永清值周时,他就把母亲接到学校宿舍里,经常早上6点多就跑到学校外给老人买菜豆腐吃。” , \0 L7 k! V+ N8 e8 G& J* N3 n$ g) O

( u/ [1 Q  C9 O' \  11年来,陈永清总是想方设法为母亲做可口饭菜,为母亲洗衣服、剪指甲、按摩手脚,陪母亲聊天解闷,推着母亲外出散心,每天晚上还定时为母亲翻身、排便。在这期间,陈永清付出了很多艰辛,但换来的却是母亲安详的晚年。
4 g/ w- Y" b3 D) n6 h- F. I " G$ A5 k& G  {+ f1 C0 j
  左静茹,女,1997年3月出生,共青团员,城固县二中高二学生。 & L0 w3 n7 V, d9 O2 V

左静茹

左静茹

. E8 E( k# [' E% G/ R  2003年,左静茹的父亲左建军由于葡萄膜炎导致眼睛失明,顿时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面对生活的压力,母亲离开了这个贫困的家,从此,家里只剩下她与父亲二人相依为命。当时年仅6岁的她,不仅每天要上学,还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过早的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7 M5 r0 `# b3 A' N$ @4 `" C$ [
1 J7 G; |6 l; o# Y1 J  父亲的失明让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让小静茹能够适龄上学,曾经是厨师的父亲将静茹寄养在亲戚家,外出学习了盲人按摩技能。2006年,父亲学成归来,带着小静茹向亲戚借了钱,搬到了县城里,开起了盲人按摩中心。为了省钱,他只能将按摩店开到租金相对便宜的背街小巷内,有时,几天都可能没有生意,一个月下来也仅仅能够维持生计,到了每学期开学,静茹的学费交不出,只能向老家的亲戚借。 # J# c+ Y% \8 w. ]: G- N

; u5 q9 K( V5 @9 j# Q  去年7月,因大雨导致静茹老家的房屋倒塌,村上的干部打电话通知爸爸左建军后,静茹赶紧赶回了老家,顶着炎炎烈日,在废瓦堆里寻找一些值钱能用的东西,忙活一天,只挖出一些桌子板凳,其他什么都没有了。“静茹回家后哭着抱怨,那么大的太阳就她一个人在土堆里挖东西,我想搬动一块木头都没有人帮我,听到女儿的话我的心里很难受,这本来应该是我去干的活,却因为失明行动不便,让她一个16岁的孩子去承担。”左建军语音哽咽地说道,“现在,我已经离不开静茹了,出门时,她在我前面领路;家里衣服坏了她补,扣子掉了她缝;晚上看电视,她在旁边给我讲,女儿就是我的眼睛。”  ' h9 T0 d- D9 \  R
  U4 K' O9 x+ Z8 d; T( ~
  尽管生活清贫,但左静茹知道,她是父亲唯一的依靠,为了照顾好父亲,她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为父亲做好早饭、端来洗脸水,自己吃完早饭就去学校上课。中午放学回家后,又赶紧忙着给父亲做午饭。为了省事,她每次多做一些,方便下午放学后热着吃。有时,午饭刚刚做好,就快到上课时间了,她只能将饭菜端给父亲,而自己来不及吃就匆匆赶往学校。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吃饭不规律,左静茹年纪轻轻就得上胃病,有时胃病发作让她痛的冷汗直流,但是她只能咬牙坚持,因为父亲还等着自己照顾。
7 N3 U2 J. P) G( b8 U. V0 a0 i2 `  V2 M5 q) F
  说起这些年的经历,左静茹不由地掉下眼泪,她想起了父亲失明后母亲刚刚离家的那段日子,“6岁之前,从来没做过饭,可妈妈走了,我得照顾爸爸,开始连稀饭都不会煮,经常煮糊。上小学时,放学后很多家长都会来接,我只能自己走回家,有的时候,放学时遇到大雨,急着回家给爸爸做饭,我只能淋着雨跑回家。家里想申请低保、农合这些事,都需要我去跑,当时还很小,我只能多问问村里的干部才能办理。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好无助,也经常偷偷的流过泪,但是,为了爸爸,我必须坚持下来。这之间我也学会做很多事,算是对自己的锻炼。” 说到这里,静茹又笑了。 : [: }* g6 U2 C, Q( H

* l& s) s# ^4 g  S0 Q! E  当问到静茹,将来如果考上大学,要到外地去上学,爸爸怎么办时,静茹坚定的说,“我会带着爸爸去上学,现在老家的房子也没了,爸爸在哪,家就在哪。” / x7 ]! d, n( R( z8 {$ Q
) g$ Q3 n+ ~/ P+ v/ @% h/ y

4 [  |& P8 P4 A5 z5 a
a
0 0
  @ME: 
发表于 2015-12-23 17: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这些优秀人物致敬,这才是我们汉中的精神脊梁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