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3958|回复: 11

[汉中旅游攻略] 陕南十大古镇,每个陕南人都应该知道的地方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9-4 10: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镇的水乡美景,在门前流淌过的溪流上,在雨雾蒙蒙的巷口,在水花轻溅起的青石板路上,在楼台殿堂的残垣上……这里烟雨朦胧,这里青山碧水,这里花红柳绿,这里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这就是我们陕南古镇的最美丽最真实的描述。* j$ C, W+ y% C

. ?( W, \6 u+ T) u2 C* W        1、茶马重镇宁强青木川:一脚踏三省的胜景8 K8 i  T0 R0 R- r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李白的笔下如此描绘了古金牛的山水。古金牛,今宁强也。宁强据“剑门蜀道”东端,为古今秦蜀咽喉,是汉水源地、嘉陵上水。峰峦崔巍,林木葱笼,备秦巴之景色,汇南北之风情。境内奇峰秀水、雄关矗立。七盘关、西峡关、牢固关、五丁关、盐茶关、铁锁关、阳平关、青木川,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阳平关,诸葛亮经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青木川位于宁强的西端,毗邻川甘、锁钥三省,重峦叠嶂、山高路险、清溪碧湾、飞流溅珠。$ ~  N! V9 Y  \) j. i, F

1、茶马重镇宁强青木川:一脚踏三省的胜景

        1、茶马重镇宁强青木川:一脚踏三省的胜景

) K( X+ R4 w" y: j( o: R; j3 W9 r  青木川隶属陕西省汉中地区宁强县,位于陕西西南角,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因川道中有一棵古青木树而得名,因魏辅堂和古建筑而名声大振。 ... 青木川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是羌汉杂居地区。先后称草场坝、回龙寺、回龙场、永宁里、凤凰乡、青木川。
0 S- D5 A6 p2 z. T  U: w0 m# |  青木川远离县城,地处僻远。虽为要塞,却一直处于闭锁状态。有几条逶迤石径连通邻省邻县,供山民来往交通。青木古镇,闻名遐迩。逢三趁墟,山民结伴,来来往往,背扛肩担,荷货互市,互通有无。当年杜甫过境时曾吟到:“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局。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虽白驹过隙、日月如梭,世界的面貌日新月异,青木川中先秦遗风尚存,青山风貌依旧。/ m; O3 E) i/ w( s5 T/ o0 a& X
  青木川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秀美,民风古朴。一条“回龙场”古街从南向北把小镇拉得悠长,两边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地连缀在一起:四合院式的、船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古街中段,一座盖顶华丽的“飞凤桥”横跨金溪河两岸。整条古街呈现出“平盘端凳,雕窗扇门,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现在还留存的几处中西结合的老式豪宅,里面有回廊、天井,宽大舒展,土改时分给当地居民居住,现在仍然住着多户人家。* Z( d8 X3 Q2 |3 m1 G
  民国时期的魏辅堂是这一带的传奇人物,那时的青木川繁华非常,有洋行、商户、茶肆、酒店等,因地理位置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三省商人汇聚于此进行商业交易。农民安于种植,商人忙于交易,秩序井然,仿佛乱世中一处世外桃源,浑然不知战争的存在。很多逃避战乱的人逃到青木川就安顿下来,以此为家,目前这里老一辈的有四川人、湖北人、湖南人等,从他们改不掉残存的乡音里还是觅到一点踪影。
4 N- D, u/ B( P3 D! d6 M  ~& p2 H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2、青山绿野水墨人家:西乡骆家坝古镇+ J1 X: L% B3 f& f
          骆家坝又称惊军坝,在汉代就有了驻军,国遇夜惊军队而得名,是自古入川的重要集镇,后国商贾在此倒换骡马而更名骆镇。骆家坝**历史悠久,早在清嘉庆初年白连教起义军扎营徐家寨(马儿崖),位于骆镇以西2km处,1932年12月红二十九军在此建立,点燃了陕南红么**的圣火,震惊陕南的“马儿崖事变”就发生在这里。这里也是红色交通线的重要驿站,红军历史上有名的“钟家沟会议”就在这里召开。1934年10月徐向前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撤离鄂豫皖**根据地,途经西乡,军部就设在钟家沟的玄天观中,同时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确定了建立川陕**根据地的重大决议。
8 s4 C3 H1 C! Y% N% S5 A

2、青山绿野水墨人家:西乡骆家坝古镇

2、青山绿野水墨人家:西乡骆家坝古镇

/ c0 u. j. J$ I6 F/ Y& s          沿河而建的骆家坝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自陕入川的重要集镇,在铁索桥头通过一个商店建筑形成景观的收口。两坡房、四合小院、深的天井,以木架作为主骨架之一,现有保存完好的古街道,非常具有陕南及巴山发居特色,老街蜿弯曲型的穿斗式的结构,户与户之间以风火墙相隔,门头及窗雕刻精美,整体建筑科学合理,布局独具,山水桥树,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河的对面眺望,古镇的绵延的瓦屋面掩映在树丛中,卵石砌筑的河堤形成三个不同的等高面,使得河边的景观变得生动而丰富,屋面上银白色的电视接收器又在增添着古镇的现代生活,河里,一群白鹅在游弋,这就是古镇最常见的景色。
$ A' ~. A* G5 Z2 p5 r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0: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3、寻找遗失的旧时光——柞水凤凰古镇0 [. W+ s$ B* _# R; I0 ~, U/ Y3 t0 A' m
         柞水县的凤凰古镇座落在秦岭深处柞水县东南部45公里的社川河畔,是一个经历了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老镇。根据当地史料记载,凤凰镇在唐代就开始有集市,而在清顺治年初,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商人看中了此处水运交通便利的优势,便纷纷来到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在清末民初,各类商埠字号、店铺钱庄遍布街巷,市井繁荣。凤凰镇逐渐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有柞水“小上海”之称。
% M- A) A# ?) l/ r5 |

3、寻找遗失的旧时光——柞水凤凰古镇

        3、寻找遗失的旧时光——柞水凤凰古镇
# Y- U8 h& k/ ]
        这里为什么叫凤凰镇呢,当地的居民介绍,那是因为古镇的建筑格局是按照一只飞腾的凤凰建造的,每当夜晚灯火燃起的时候,站在镇东面山上俯瞰,网状般的街道便可勾画出一只展翅的火凤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可惜没有过夜,那美丽的传说不能亲眼看见了。- k8 F; n$ d; V! O" U1 S3 \  a5 r
        在老街上人来人往,镇上的居民经商采购,游客东瞧西看,热闹非凡。店铺把货都摆在街上,日用百货,土杂特产琳琅满目。铁匠铺这一古老的行业也依然保留着。
' k& W+ s6 v% t% F/ [3 S4 ^1 U) k1 ?: L! n+ _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0: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4、穿越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受洋县华阳古镇# V9 u3 z) |# }1 l+ x
          在秦岭南麓大山深处,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古朴小镇,那里依山傍水,人们生活悠然,今天我带您去那里感受一下走过千年风霜的华阳古镇。 华阳古镇位于洋县城北77公里处,短短五、六百米的街道上住着一百多户人家,古镇上现存的房子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门前小巷深幽,屋后古树老藤。9 ^# Q. A2 X; y4 W2 Y4 ~6 O

4、穿越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受洋县华阳古镇

4、穿越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受洋县华阳古镇
% o5 H2 O$ S1 C* g+ ]$ v
          走在小镇上,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扑面而来,华阳镇曾经是唐朝傥骆古官道上一座繁华的重镇,兴盛的时候,当地的人口有上万人,两天一小集,三天一大集,每逢集日,秦腔戏班就会在戏楼上演出,场面非常热闹。 如今,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后的华阳古镇,栈道遗址犹存,老街风情仍在,与展翅飞舞在田间的朱鹮,悠悠绕镇而过的酉水河,形成一幅世外桃源的悠然画卷。
$ S% V0 {. h+ |, [% G! h' a; k9 f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5、最美丽的乡村:周至老县城
1 E! q: C" z/ U9 p& r9 X. q) @
          老县城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位于秦岭南坡胥水河中游的山谷之中,群山环抱,海拔1700米,已辟为保护区。县城内地方也不大,但是城区里很干净,这里的空气也很清新,道路两边的民房基本上都是土胚房,还保持着一些过去的风貌,原文庙及城隍庙仍有碑刻残垣尚存,庄严的县衙只有遗迹可供凭吊了。大监佛庙、城隍庙和文庙等建筑基址以及清朝时遗留下来的赌场客栈等等,更有清代的石碑、石刻二百多件。当地盛产汉白玉,在离县衙遗址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座白云塔,塔分四层,六面都雕有不同佛像,其整体都是由上等汉白玉砌雕而成,据说是当地一位得道高僧的塔墓。另有文庙遗迹前神道上的三龙戏珠浮雕石刻在全国更是独一无二,它集虎、狮子和麒麟于一体,三者皆为朝天怒吼的造型,其细腻流畅的刀法和传神的神态令人叫绝。
1 m  B2 c& G% w) |, t6 v" ]         

5、最美丽的乡村:周至老县城

5、最美丽的乡村:周至老县城
7 _: H* x9 d+ x* I  U( R9 Y
        陕西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麓,北接太白自然保护区,南邻佛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611公顷,那里栖息着30余只国宝大熊猫,同时还拥有羚牛、金丝猴、豹子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冷杉、竹叶草等珍稀野生植物。这里不但风水好,风景美,而且老县城的民风也非常淳朴,村中家家户户之间都非常熟悉,颇有“日不闭户,路不拾遗”之古风。0 z' s6 l9 Q+ Q. E% @) @# `1 a; d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0: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6、商洛漫川古镇:被遗忘的千年古镇
* r/ ?+ M. V& ]/ E6 j. J
         漫川古镇位于商洛市山阳县城东约40余公里处,昔日秦楚之界,今陕鄂之边,漫川关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秦楚分界碑今还尚在;南宋时,这里是宋金双方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历朝历代风雨变迁,至清为里,民国为镇。1 j3 _1 O1 W- }& A( q7 f3 A& Y1 o8 j

6、商洛漫川古镇:被遗忘的千年古镇

6、商洛漫川古镇:被遗忘的千年古镇
! |$ w1 P+ o* F' ~
         漫川街道长而狭窄,均用石条石块石子铺成。两旁民宅,多以木板为墙,房屋小巧玲珑,上有一层阁楼,绘画山墙,翘龙凤角,明镜悬顶,古色古香。街道日日有集,商铺颇多。民风颇具秦风楚韵,口音接近湖北。
+ B! O+ }# ?3 `. {) i# p         明清两代,这里水运发达,由湖北沿水运北上的物资在这里集散,再通过陆路继续北上,当时兴建的船帮会馆、湖北会馆、武昌会馆、骡帮会馆,武圣宫等建筑物今被列为保护文物。4 p9 p3 B* f8 r0 q# d
        据悉,山阳县政府投资1.8亿元重新打造漫川古镇,而福银高速陕西商洛段将于国庆节前开通,届时西安距漫川关将是一路高速,距离约170公里,更有风光崔嵬而奇险,闻名遐迩的天竺山相距不远,相信这又是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0: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7、石泉后柳古镇:梦里醒来听流水
. a* @% Q, w  K1 s
            后柳古镇,位于石泉县南23公里的汉江沿岸,东与池河接壤,南与喜河交界。后柳镇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这里曾是连接陕南和川北的重要商埠。凭借汉江水运的便利,陕南的茶叶、生漆、木耳等山货土产从这里销往各地,来自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客商纷纷在此建铺中转货物,这曾是一个商贾云集、熙来攘往的繁盛小镇。3 y* h) z) T/ g$ W/ g1 n

7、石泉后柳古镇:梦里醒来听流水

7、石泉后柳古镇:梦里醒来听流水
2 ]- h' o, A0 j; i  s
          看小镇的临江处,是小镇古建筑的集中区。最东角处,有几间土墙青瓦民居,土旧的程度少说也有百年之久了。其间有一棵大树从房屋中间昂然而起,直出屋顶,伞盖全房,被人称为“屋包树”。屋包树的旁边便是一条曲折石阶小径,弯弯折折向上,形成一条小街。小街旁边,有一火神庙,至今保存。还有一家王氏,上个世纪家中出了一名抗日名将王范堂,在台儿庄战役中以敢死队长的身份带领敢死队杀入日寇群,大获全胜,美名远播,至今王范堂的英雄大名还留存在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内。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0: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8、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镇:石泉熨斗古镇- X+ ?6 k/ E0 D5 f7 R) R9 K* i% r  o
       熨斗镇位于石泉县城汉江以南50公里,与汉阴县、西乡县、镇巴县相邻,被誉为“鸡鸣四县之地”,古时为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镇。: i1 |' [8 W: I
      熨斗镇名称历经多次变迁:据记载,清嘉庆23年前该镇名为永兴场;道光年间当地遍布60多架筒车,浇灌着两千多亩良田,该地由此更名为筒车坝;道光23年不幸遭遇洪水,大部分筒车被毁,筒车坝名不副实了,又改名熨斗镇。其由来是,当地有个构家坝,有水田百余亩,其地形酷似烫衣服的熨斗,故以此得名熨斗镇。4 J2 A3 k  N1 n! G" C

8、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镇:石泉熨斗古镇

8、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镇:石泉熨斗古镇

% v8 _. T3 A2 H; q9 X1 o. i       熨斗镇是石泉县历史上有名的古镇之一,四十分钟就可抵达西乡县的高川,大半天便可出陕入川。据祖居熨斗镇的老人们讲:解放前在镇下街头立有一个闸子门,门额上书“川楚通道”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落款为道光二十年。明清时期每逢集日,熨斗街上川陕客商云集,商贸兴隆,古戏楼上演的汉剧韵味悠长。当年熨斗街上有十多家百年老字号,如:源茂盛,天成祥,天成福,天成和,义顺和,金盛堂,义顺鑫,德懋鸿,昆泰丰,长兴久,荣寿堂等。这些老字号大多是药铺和旅店,生意十分红火。据70多岁的吴明森老人讲,他家祖上是开旅店的,小时候他就记得每晚至少有十多个马帮在他家住宿,旅客中有四川客商也有汉中地区的客商。1 H. d$ k& [8 B' {# [
          当时有一种民谣叫“白龙下川,黄龙入陕”。白龙指棉花,黄龙指黄表纸。也就是说通过熨斗镇将陕西的棉花运往四川,将四川的黄表纸和食盐运入陕西,由此可见熨斗镇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商旅要道。距熨斗镇15公里的喜河镇(现名称),因位于汉江边,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早在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就在此设立魏宁县,古有“小汉口”之称。早年,川陕的客商赶着马帮将货物通过熨斗镇运到喜河码头,再装船走水路运抵汉口,同时马帮又将从船上卸下的货物运回四川以及汉中的西乡,镇巴,洋县等地.% C/ ~9 m3 y5 @  f4 E2 F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0: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9、流淌千年的山水画卷:安康流水古镇
0 [5 D/ f; p3 p) S" }  ^0 e8 J          从安康瀛湖的火石岩码头乘船沿蜿蜒曲折的瀛湖上行两小时左右,瀛湖两岸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眼睛应接不暇,视觉略感疲劳的时候,烟波浩淼的湖面上,一座座雕梁画栋,飞檐吊角,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古建筑群,若隐若现,似海市蜃楼般地浮现在你眼前,使你顿然耳目一新,宛如步入人间仙境,这便是瀛湖上的重镇——流水古镇。7 M% t" X& X+ x

9、流淌千年的山水画卷:安康流水古镇

9、流淌千年的山水画卷:安康流水古镇

) a, z5 E0 {8 z. S$ e# z         说流水镇是古镇,是因为古镇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古镇东南陈家坝,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后因汉江洪水经常泛滥,才逐渐废止。明清之际,由于汉江航运的发展,古镇成了入川下汉口的重要码头,又加之本地盛产漆、麻、耳、棓、生丝、茶叶等农产品,古镇又成了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一时间商贾云集,许多人逐渐喜欢上这山这水,乐不思蜀,在这里定居下来,人多了,古镇便成了规模,人们就以街中心的几棵柳树命名为“柳树镇”。后来,也许人们更钟情于这里的青山绿水,于是在口口相传出现了错讹,便把这里叫做流水镇。这便是流水镇的由来
6 B; @# P0 X8 P/ H: n# Q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0: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10、旬阳蜀河古镇:踏着汉江水路追寻历史足迹
' U% q1 v" o! v! B0 B, h          蜀河古镇地处汉水之滨,依山傍水,与316国道相邻,距旬阳县城56km,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集镇。古往今来,蜀河镇都因经济发达、水路繁荣,素有“小汉口”之称,是汉水流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7 `4 Y/ y# D2 l2 n; G由于蜀河口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水路船只上通安康、汉中,下达老河口、汉口,旱路有通往西安的骡马大道,尤以水路运输最为发达,一直是汉江上游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经由明清两代的长期发展,商铺由几家发展到民国32年的69家,被称为当时旬阳的“钱窝”。
5 Y$ a: P5 z/ F- M& I

10、旬阳蜀河古镇:踏着汉江水路追寻历史足迹

10、旬阳蜀河古镇:踏着汉江水路追寻历史足迹

8 P6 t# A: ?- j, m; ~/ G# f         蜀河古镇人文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各异。最具代表性的有杨泗庙、黄州馆、清真寺。0 N. B+ l& K% w9 R) B
         位于汉江边悬崖上的杨泗庙,因其内供船工始祖杨泗爷,取名杨泗庙。名为杨泗庙实为船帮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杨泗庙,一则汉江滩多险急,修建此庙宇供奉船工始祖,祈求平安。二则过往船只到此停驻,可供休息、议事聚会。庙内有戏楼、小院、神殿,其建筑风格典雅大气,错落有致,结构合理,具有鲜明的南方建筑风格。杨泗庙的宏伟壮观有镶嵌在正门两侧的对联为证: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岿屹立;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静波平任遨游。相传在汉江水运兴盛时期,杨泗庙有“夜照万盏明灯,日受千人叩首”之氛围。! k' g6 {: x. L' t* _' S- ~/ Z( r4 X
         黄州馆是汉江上游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商人会馆。位于蜀河古镇下街后坡,坐西向东,依坡而筑。结构为砖木结构,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层次分明,与我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格局相符,具有浓厚的南方建筑特色。从史料看为清代黄州客商所建。从碑文“在蜀贸易之诸君倡举”、“历经数十载”、“几费经营”、“罄数千金”等可以想象到黄州馆建筑的时间之长、花费的资金之巨。黄州馆房高院深,每一块砖上都有“黄州馆”字样。正面外墙壁上镶着铁制的蝙蝠、鱼、鸟。石门墩上雕刻着鹿、鹤等。门前和台阶上有对称的石狮和报鼓,门顶上刻有狮子绣球、太极图,大门上有砖面阴文楷书“护国宫”三字,大门两侧有青瓷镶字对联:帝德兴和,想当年楚江声远,万古神功昭日月;帮历盛极,信此际秦西威镇,千秋俎豆祀馨香。其对联做工精巧雅致,充分彰显秦风楚韵之绝唱。走进院内,里面是个四合院,分门楼、乐楼、拜殿和正殿。院内护栏有形态各异的狮子大象等石雕。房檐上的飞龙游凤,木刻精致,造型优美。整个建筑错落有致,设计之精心,构筑之巧妙,可谓独具匠心,美丽如一幅雕塑。
' C5 n( e  ?+ a/ Y; f7 |9 I) O         蜀河的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后来随着回族移民的渐渐增多,在清末民初又进行了扩建。清真寺算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筑。四周绿荫掩漾,树木葱茏,有 小溪绕寺而过。正门系砖砌牌坊式样的门楼,顶部装饰翼角飞檐,檐下壁面有莲花、菊花、海龟彩绘图案。门上中央悬置“清真寺”匾,两侧立柱刻“玉龙捧圣”纹样。寺内有礼拜堂,大殿、抱厦、天井、对亭厢房、门楼、厨房等30余间,均匀对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清真寺建筑风格独特,既保留阿拉伯式建筑风格,同时又有浓郁的南方建筑特色。
3 ?2 a2 o1 w- y8 [4 p4 H& X* G  N) I         蜀河古镇,明清时期是汉江上游商贾云集的集散地。这里经济繁荣,南北文化交融,从集镇内现有的部分历史小地名如八家巷、乾益巷、永安巷、兴文桥、六合坊和沈家楼等和清真寺、黄州馆、杨泗庙、三义庙、江西馆、湖南馆和武昌馆等都给古镇留下繁荣文明印记,是古镇文化积淀的历史见证。, b) _# ]  U- e
a
0 0
  @ME: 
发表于 2013-3-31 12: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贴,顶起。
发表于 2014-12-31 17: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去青木川  有去的吗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