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有时候从一座座桥就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汉中的桥历经风雨苍桑,正默默地记录着汉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e; {5 {: g, _7 T# }: v 虎头桥! u3 x5 {4 T0 a: ~. f
这里就先从最最历史感的虎头桥说起吧。虎头桥位于汉中市内中心广场西北角,现在是只有桥名和几块碑石而无桥的实质了。这座桥正是当年马岱斩魏延之处。后代史学家多认为魏延被斩是一起冤假错案,可英雄总被风吹雨打去,现在只有几块石碑矗立在那里,是非功过,任后人去说。 a6 C: z7 N0 j3 }8 Y1 k
$ U4 r' Z# U7 o* m4 Q9 e# m" f' ~ 8月9日,我市龙岗大桥正式通车。作为亚洲首座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组合结构桥,它自2009年9月26日大桥开工至正式通车,已经过了近三年的时间。它北岸连西二环道路接108国道,南岸连接西汉高速汉中出口,使西二环路、西新街、滨江路连通了起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龙岗大桥并追溯汉江上汉中城区段桥的今昔。
7 x8 b! H0 K" T4 p2 x( H8 u 龙岗大桥 * P- y: Q* j# ^% U
汉中市龙岗大桥位于天汉大桥上游4公里处,横跨汉江。北岸连西二环道路接108国道,南岸连接西汉高速汉中出口,是融城市景观与交通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该桥由主桥、引桥及引道三部分组成,路线全长1022米,其中桥梁长713米,引道长309米,555米主桥为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组合体系桥,其中主塔部分为斜拉索结构,两边副塔部分为悬索与斜拉索结合体系结构;引桥为三跨连续箱梁结构。桥宽40米,为双向6车道桥梁。
: f: y. |& C" w 大桥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边跨自锚段+边跨悬索段+主跨斜拉段+简支梁段四种结构组合而成,集斜拉桥、悬索桥、钢混叠合梁桥、混凝土连续梁桥四种桥型为一身,无论是桥型还是工艺都突破了传统的桥梁设计理念及施工工艺,是目前为止亚洲首座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组合结构桥。2 z% Y* S% K# j5 b
该桥主塔桥面以上高60米,为H型;两侧副塔桥面以上高36米,为“鱼嘴”状斜塔。建成后的大桥为“西北江南,水韵汉中”增添了一幅“鱼跃龙门”的优美画卷。8 `0 e, ?. M! M4 I4 n% X+ H$ D
8 G. ]1 w% T% f$ w
天汉大桥
: l# m( X$ x) I4 Y 2011年4月29日上午10时30分,横跨汉江,连接汉中“一江两岸”的天汉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当天上午10点,举行了隆重的通车仪式。该大桥的通车,彻底缓解了“一江两岸”的交通压力,极大改善了汉江两岸广大群众的出行条件。& V8 x6 q5 i1 a E+ y
汉中天汉大桥位于汉中市中心主轴天汉大道上,横跨汉江,是汉中中心城区与汉江南岸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工程。天汉大桥是在原汉江2号桥原址重建。2009年9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施工19个月,总投资1.65亿元。桥梁全长645米,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多跨连续梁桥,共7跨,孔跨全长427米,最大跨境75米,桥面宽40米,分两幅设置,每幅宽20米,主车道为双向六车道,两侧设非机动车道4.5米,人行道3.5米。' M) U) P Z" X; b* @* H
天汉大桥以“古汉神韵”为设计理念,桥型简洁明快,美观大方,气势恢弘,以抛物线变化形成类似拱形,桥头及栏杆通过“汉元素”体现出汉文化特色,使现代桥梁与古典文化有机结合,该大桥的设计规模也在全省市政同类桥型中位居前列。6 S, ]) B6 h6 t6 q, Y( c; ]! a" O, s+ r
$ O5 k: L3 a! J0 N" {8 k/ n 从千年古渡到汉江大桥" r5 j. t* Q: r/ U! L' t5 @* W
随着汉中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配套桥梁建设速度加快,境内原有的许多知名古渡口被永久性桥梁所取代,逐渐消失。2 G0 n* e; |8 T" E" w% i I9 I* x
据《汉南续修郡志》、民国《续修陕西通志》记载:汉中市境内有古渡口9处;其中消失已久的汉江下水渡是最负盛名的一处。$ T5 U* I1 E6 E1 e- E5 l
位于南郑县大河坎的汉江下水渡,原址在今天的大河坎小学(2010年已拆迁)门口附近。这在历史上是汉中通往牟家坝、湘水寺、法慈院及四川省通江等地的主要渡口,平均每天过渡行人多达5000余人次。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汉中府志》已有记载。清代雍正以前,行人须交纳过渡费,清雍正年间,过渡费盈余,逐行义渡。所谓“义渡”就是行人过渡不收钱的公益事业,由民间兴办。解放前大多数渡口所在村、镇设有民间组织“船桥会”,募集民间赞助之舟楫、钱财,置田、地为公产出租,以租金收入济渡。下水渡即属此类;下水渡自古便有“船桥会”,每6年改选一次,每届6人,由会首主事。据清代嘉庆二十年(1816)《下水渡碑》记载:清代嘉庆年间,有会首吴清、张素勤、信士李泰吉等多人买田、捐田、捐款助置义渡业田。到民国时期,下水渡“船桥会”已有水田130亩出租,租金作为造船搭桥的费用,并在大河坎修龙王庙10间,作为放置会产及集会场所。到解放前,共有渡船7只,木桥2道,会田4000亩,以田租养渡。解放初期,下水渡仍由会首主持。6 v! g# C$ q$ N0 a
1952年,经南郑县人民政府同意开始售河票(过渡船票)。1956年实行自负盈亏经营。1958年生产汽轮渡船1艘,其载重量为20吨,用于摆渡过往机动车辆。同年11月,南郑县并入汉中市(今汉台区),市公交局接管下水渡,转为地方国营渡口。1961年县、市分设,下水渡属南郑县辖集体经济性质渡口。60年代中期,下水渡每昼夜渡人6000余人次及各种车辆,每年平均渡运生产资料及人民生活用品达71000吨。
% i/ v2 I; `" Y$ E% n$ z3 [ 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建设永久性大桥(即旧汉江大桥)。1956年5月28日大桥建成后,位于该桥南端的下水渡遂撤。笔者收藏的这枚面额伍分钱的60年代下水渡船票,见证了下水渡最后的运行历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曾来汉中生活的澳大利亚人弗兰克·穆尔父子用照相机记录下当时的古渡,留下一张弥足珍贵的下水渡冬季照片,使人能一睹古渡昔日的“容颜”。
) f5 J" {2 |8 O) p5 s8 J 从此,贯通南北的汉江老桥与1989年建成通车的新汉江大桥(后被称为“汉江双桥”),犹如横卧于汉江河上的两条长龙,形成了汉江河上新的景观。; x; ~4 Q8 v5 c1 D( M% `; V$ o
l; F! M% o$ [$ g& P( {& m 汉中汉江大桥
. i8 {% u2 r/ R" _2 H) x" d" [. o 汉江大桥就是刚刚拆掉的原俗称汉江1号桥,所在地就是原来南郑县大河坎汉江下水渡的位置。
& W: e3 A2 V2 q- @1 ~" i! m/ c7 W 汉江发源于宁强山番冢山,自西向东流经梁山、大河坎、柳林,刚好绕汉中城南边拐了一个大弧弯,将古老的汉中城环抱其中,再折返身向东奔去。
( m" Q3 N4 M) G 据地方志记载,汉中汉江大桥建桥前,夏秋两季靠木船摆渡,一遇洪水交通中断。千百年来,行人望江兴叹,饱受阻隔之苦。民国32年(1943年)南郑县政府闻蒋介石来汉视察,仓促草拟修建“中正大桥”计划。翌年5月,蒋来汉时,批交由中央交通部督办,当地群众闻讯后大为高兴。省公路局派人前来测设,后由省府将设计方案、图表呈报中央交通部,虽经多次催促,仍石沉大海。县政府年年向当地人民摊募修桥经费,实饱私囊。建国后上世纪50年代后期,汉碑、汉黎、汉红干线公路相继修通,下水渡每天交通流量猛增,仅有两艘汽车渡船和七、八条木船维持交通。
- z, P6 h) y+ z 胡耀邦就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中共西北局第二书记期间,1964年2月19日来到汉中,开完全县五级农村干部会议后步入汉江岸,看见下水渡渡江的人群争挤吵嚷,小木船压得要沉入水了,胡耀邦同情地说:“解放15年了,这个渡口还是老样子!造座桥吧,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吧!”胡耀邦离开汉中几天,筹措修建汉江大桥的事便列入汉中地委工作日程。1965年7月,经西北局批准,投资135万元在此修建汉江大桥。由陕西省交通设计院和汉中地区交通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测设。南郑、汉中两县抽调600余人,1965年 l0 月2日动工,1966年5月28日竣工通车。汉中汉江大桥是衔接汉中、南郑县及汉碑、汉黎、汉红三条公路的公路桥。汉江大桥通车典礼时,人民兴高采烈,观众过万人,掌声震天,赞不绝口。1981年8月间,浩浩洪水几乎接近桥面,最高洪峰流量达8360立方米/秒,桥柱安如磐石。6 w+ y' C# x8 I% p9 Q
2006年,汉江大桥进行又一次整修。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该桥受损较重,被定为危桥,从此只准行人和自行车、摩托车通行,禁止大小车辆通行。2011年4月29日,天汉大桥(汉江2号大桥原址重建的桥)通行后,汉中市政府5月17日出示通告:“汉江一号桥因年代久远,已成危桥,汉中市政府决定对其拆除。”即日起封闭进行拆除施工,6月8日就拆除完毕,结束了汉江大桥(1号桥)45年的通行使命。
1 u1 |$ A" X2 `& U( @; N 随着汉中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汉江大桥(俗称1号桥)越来越不适应两岸交通的需求,1987年,为了缓解汉江大桥的交通压力,陕西省交通厅投资426万元,在原汉江大桥西边50米处,修建第二座汉江大桥(俗称汉江2号桥)。汉江2号桥于1987年4月1日开工修建,1989年5月26日竣工通车。桥长635.8米,车行道宽9米,两边人行道各2米。汉江2号桥在2008年“5·12”地震中严重受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设计荷载、桥面宽度、通行能力、抗洪能力和抗震标准等已不能满足汉中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为彻底解决汉江两岸的跨江交通“瓶颈”,汉中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汉江2号桥实施拆除重建,并在原址建筑“天汉大桥”。9 W! a: F& {! }, H8 ~$ d( W
. }' t) R y& q$ n 孤山大桥
# r% `% A- @3 I- y 1982年11月,汉中市自行集资、自行组织力量修建由南郑县梁山镇通往汉中城西郊的第二座汉江大桥——汉中孤山汉江大桥,11月14日正式开工,1983年10月底完工。工期351天,有效工期316天,桥长665.64米,桥宽7米,有人行道,高10米。实际造价2748163.03元,每米造价4127元。1983年11月11日举行正式通车典礼。
9 c) ^6 X2 h- x: O A$ | n5 K5 w6 B4 @
汉江桥闸
' B: M5 a! R* c8 ]0 i9 t0 Q* i 随着西汉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面开工,2004年10月修建汉中第三座大桥的工程正式启动。汉江桥闸位于汉中市汉台城区汉江段下游4.5公里处,是集城市旅游景观与交通、桥闸工程为一体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截止2008年,是汉中市投资最大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3 X8 r! z8 \. j+ L- O5 i' S! x% F 汉江桥闸是连接汉江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又是西汉高速公路进入汉中市区的重要通道,并且担负着川北、川中进入关中地区公路运输的过境交通任务。大桥由拦河闸和交通桥两部分组成。其中挡水建筑物由30孔升卧式闸门和174米长的溢流堰组成,闸门净宽17.5米,闸孔中心距20米,正常挡水高程502.5米。交通部分由五跨下式钢管拱桥及30孔20米跨度的预应力桥组成。
5 v, }; W6 \$ R( F# R2 i' R 汉江桥闸长1160米,主桥宽28.6米,引桥宽27米,为5跨连拱形钢管拱桥。大桥宽23.5米,双向4车道,日通行能力0.5万辆/次。该工程总投资2.288亿元。2004年10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5月18日下闸蓄水,9月27日桥梁竣工验收。2007年9月30日建成通行。) U% r4 b/ f8 W. Q% O
大桥建成后通过调节水位在城区汉江河段形成面积3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充分展现汉中山美水绿的城市特色,创造汉江两岸山水园林优美人居环境,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品位,使“西北江南水韵汉中”更显俊秀,构成了一幅长空与青山相连、绿水与桥闸相嵌的优美画卷。& q. I# V+ b/ w: W5 V: _. q
汉江桥闸工程是我国市政建设工程中技术最复杂、涉及专业最多的工程,因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最多,是汉中建筑桥梁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人文景观,其工程整体规模居世界同类桥闸第二。汉江桥闸工程获中国国家级工程建设最高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是汉中市建设史上获得的最高荣誉。全国共有98项工程获此殊荣,其中包括奥运“鸟巢”和“水立方”。(吴元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