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114|回复: 2

[家庭] 汉中老人李旨春:顿悟人生写家训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5-5-29 13: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汉台区汉王镇人李旨春,长期从事经济工作。5月25日,受访的他以住院——顿悟——写成《我的家训》为序,讲述起了自己的家训故事。

汉中老人李旨春:顿悟人生写家训

 汉中老人李旨春:顿悟人生写家训

       采访中,李旨春读起了自己编写的《我的家训》。

     “当时我正在看新闻联播,大女儿吞吞吐吐地告诉我病例报告取回来了。看着她的表情,我断定不会是个好消息。”2005年,李旨春的胃病又犯了,经诊断是早期胃癌,据推断生命仅能延续三至五年。对此,多年胃病的他心理上虽早有准备,但突然间想到自己过去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而少于与子女沟通交流时,就感到满是歉疚。顿然间,他只期盼能多活几年,好将这些“欠账”弥补给孙辈。于是化疗结束后,他趁着寒假之际,带着孙辈们到广东、海南等地玩了一圈,在深圳欢乐谷儿童游乐园、中山大型露天温泉,留下的都是他们的欢声笑语与幸福记忆。也正是从那时起,李旨春的生活重心一下从事业上转向了对人生、家庭、亲情的关注与思考。2009年秋,他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例行复查,而同病房的一位病友对女儿教育的巨大付出却使他领悟到对儿孙的弥补不能只停留在嬉戏游玩上,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成人与成才。“病友是西安灞桥区中学的一位初三班主任,每晚都会给在西铁一中上初三的女儿打电话,除生活上的关心外,更多得是讲解习题。”病友告诉他,自己所在的学校虽说也不错,但与西铁一中相比差距很远,所以还是把女儿送进了西铁一中,还专门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给孩子做饭,陪孩子学习。由此,李旨春和老伴不顾儿女们的反对,当年就坚持让刚小学毕业的孙子考进西铁一中重点班,此后两个外孙女也陆续考了进去。从此,老两口在西安开始了陪读生活——老伴煮饭、洗衣管后勤,自己则承担起了作业听写、开家长会等事务。

      陪读期间,勤于思考、爱好读书的李旨春回顾起自己家贫失学、返乡务农、落户进城、对抗病魔的曲折人生,便想着写一本自传。但联系到自己患癌后对人生、家庭、亲情的重新思考与感悟,以及从病友那里受到的启发,他最终还是决定编写一本家训,辑录中国家训名言警句,写下自己的人生感悟、读书所得。“想着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就想着先写家训,以免留下遗憾。首先是立框架,再写目录,最后添上相应的内容。”通过艰辛的资料搜集和精心撰写,这本二十八万字,包含治家诫言篇、人生感悟篇、亲情忠孝篇、教子有方篇、做人处事篇及家训格言警句、养生健康内容的《我的家训》于2013年出版了。
  
     “古代贤者有言‘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李旨春称,这句传承并验证了几千年的哲理名言告诉我们,一个拥有优秀家训传统并贯彻良好的家族,可令其子孙后代人才辈出、香火永续,这也正是他编写这本家训的初衷。(汉中日报 记者 何大龙 文/图)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13: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川镇上寻家训探家风

      在汉中地界上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话:“文川武乡英雄地,濂泉让水礼仪邦”,是说在文川、武乡这两个地方,人才济济,民风淳朴。5月25日,记者来到城固县文川镇,乡间小路边农民自家的房屋随处可见“明礼重学”、“耕读传家”的古训,木匾或石刻,高悬老院门楣。

      文川镇镇长赵堃告诉记者,文川镇历来有重学尚教的风气,注重家教,许多家庭也有家训传承。

      教师世家李滋英家训——端端正正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文川镇文西村的李大年一家,三代人都是教师。李大年现任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副教授,为四川实力派画家。擅画钟馗,曾获第十一届中日书画艺术大展一等奖。李大年的祖父李荫棠是晚清秀才,给私塾编过课本,书法很好。父亲李滋英曾在文川周公小学教书,虽已去世多年,但乡间仍然散落着关于李滋英老师的故事,他善良勤恳,爱岗敬业,桃李满天下。

      李大年的姐姐李婉蓉告诉记者。“父亲的家训是我心底最深刻的乡愁,在成长过程中,他总有很多经典的句子启发我们,‘端端正正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是我们的家训。父亲希望我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做人永远正直善良,而他也总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我们,他的家训教育已融化进我的血液里,我走上工作岗位后,永远记得我们的家训,对待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

     “家训是家风的一个高度浓缩,家训教育可以帮助个人品行塑造,也有助于孩子的教育培养。我们的父亲对爷爷很孝顺,耳濡目染,我们也把孝敬父母当成一件最重要的事,而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影响下,也很懂事,能孝敬我们,这就是一个良好家风的作用和传承。”李大年说。

      李大年一家三代有6人从事教育事业,都可谓是教师队伍中的楷模。子孙后辈也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茁壮成长。

      书香之家李文芳家训—读书积德

      位于文川镇文西村的李家庭院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传承至第五代人。庭院的第一代主人李有兴,读过书,通文墨,会种地,知书达理,乐善好施,是个智慧勤劳的庄稼人。中年时,在甘肃康县一带经营布匹生意发了财,晚清年间从一位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文教局长)手里买来这个院子。堂屋门首原有一块题写着“读书积德”的匾牌,老人十分珍视,并视为家训,传承了近百年,营造起了忠厚、勤奋的家庭氛围,通过言传身教,百年来,影响着他的子子孙孙。

      庭院的第二代主人李文芳,如果活到今年的话,正好是一百年。善诗文,工书法,有学问。他是一位十五岁参加革命,十六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共产党人,他所领导的地下武装打响了迎接汉中解放的第一枪,一辈子坚守自己的信仰、信念不动摇。

      李家读书风气甚浓,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连续出了三个大学生。李家的第三代主人已年近八旬,却仍坐拥书城,笔耕不辍。在对晚辈的教育中,也把诵读经典,练习书法作为启蒙教育。去年,李家又在堂屋门口的四根柱子上挂上了两副楹联,分别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和“勤奋门增辉,积德根弥壮”。“希望晚辈们永远记住家训,把读书当做毕生坚持的事业,多做好事,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第三代主人李先生说。

      李家现有成员33人。受完高等教育的19人,达研究生学历的5人,享有高级职称的3人,共产党员11人,4人已在加拿大立足发展。在家训家风的影响下,他们喜爱读书,待人宽厚,在各行各业中努力奋斗。

      赵堃告诉记者:“诸如这样家风好的家庭还有很多,尊师重教,孝敬父母,邻里有爱,在文川镇已蔚然成风。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小细胞,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好家风才能带来好镇风。所以我们镇在2012年被城固县委、县政府评选为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在201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选为平安镇。”

      记者手记: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无关文化程度,而是源自长辈德行素养的熏陶。每一个故事的细节里,家风如影随形,带着父母对子女成长精心抚育的印记。它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千百年来,无数家庭认同并信守这个朴素的道理,好的家风就是无声教诲,惠泽于每位家庭成员。 (汉中日报 见习记者 李佩蓉)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13: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我市优秀家长谈家庭教育

      1.一千次说教,比不上父母的一次身教。我们不停地教育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却忽略了父母榜样的力量,孩子学习的第一个方式就是模仿。在家里,孩子的眼睛时刻盯着你的一言一行。
             ——汉台区伞铺街幼儿园家长曹女士

    2.适当地向孩子“示弱”。在孩子眼中,父母越强大,他们的依赖性可能越强,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强大”。
                      ——佛坪县岳坝镇李女士

    3.学会向孩子道歉。世界上没有人十全十美,用不承认自己有错的方式来维持“威严”是最错误的办法。勇于说对不起的父母会得到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南郑县大河坎镇闫先生

    4.不要一刀切式的禁止孩子一切稍有危险性的活动。在家长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教孩子危险在哪里,怎么避免比“严禁”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留坝县城关镇赵女士

    5.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和老师应该告诉孩子:背心、短裤所覆盖的身体部位不让别人碰。重视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孩子的生命安全教育。
                        ——镇巴县盐场镇陈女士

    6.《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汉台区铺镇何先生

    7.孩子之间的矛盾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家长最好不要直接介入,应该了解孩子们为什么争吵,听孩子们讲述争论点。如果孩子们实在无法自己解决,可以把孩子们召集过来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
                       ——宁强县燕子砭镇王先生

    8.打骂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即使他们改变了也是因为恐惧,而不是真正理解了错在哪里。孩子还会认为暴力是一种很好的控制他人的方法。     
                    ——略阳县铁路中学教师昌先生

    9.制定的规则不要随意打破。把你对孩子的要求明白地告诉他们,只有知道了做每件事的限度,孩子才会保证安全。这样他就会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而不至于浑然不觉地走过安全与危险之间的界限。
                          ——西乡县堰口镇刘女士

    10.对学龄前孩子来说,比背会多少首唐诗宋词更应该教的是清楚说出家长电话、家庭地址。
                           ——城固县博望镇张女士

    11.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当“朋友”比当“家长”更有效。维持良好关系比问清楚每日行踪细节更重要。与孩子关系好了,他们什么都肯跟你说。
                            ——洋县谢村镇朱先生

    12.注重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有同情心的孩子有能力从细微的讯息去判断他人的需要,更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勉县勉阳镇黄女士
                                     (曹娜 辑)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