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855|回复: 2

[种养殖交流] 汉中实施"三步走"战略 为山区农业走出去探明出路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5-4-3 19: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抬头望天,低头耕地,莫忘寻路。

       陕南可以走什么样的现代农业之路?2014年,汉中市农业总产值32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33元,农业增加值190.49亿元,增速5.4%,居全省第二,现代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从规模到产量,均居全省之首。从2014年实施“农业倍增工程”,到2015年深化“全产业链”理念、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汉中市为实现“品牌农业走出去”探明了出路。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社科普及名家孔祥利表示:“近年以来,汉中农业多个特色产业的重要突破值得肯定。目前,汉中农业‘标准化、链条化、品牌化’的先进理念,正在将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营销平台等环节有效嵌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种养殖到农产品加工、流通、消费,从低端到高端,从田间到餐桌,实现了‘产业竞争力、食品安全、生态保护’的综合效益。”

西乡春茶开采

西乡春茶开采

       清明节前,汉中西乡春茶开采。记者 朱剑 梁潇 张权伟 文/图

      “农业倍增”在陕南:力破山区农业“分散化”之困

       2015年3月,留坝县江口镇。这是一个距离县城35公里的偏远乡镇,也是留坝县合作社最为活跃的地方。

       三年前,“我一天拉两千斤的香菇出去,竟然连一个客商也供不起!”因为“囊中羞涩、军中无粮”,面对三五千斤的大订单,80后经销商孙泉泳只能“放弃”。于是,多年在外从事经销的他,选择了“回头做做功课”,以林溪菌业专业合作社为原点,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与加工。

      “汉中出产的食用菌品质上乘,国内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但是,我们能一次出手的存货太有限了,农民坐等客商上门,产量分散、品质参差,市场价格几经波动。”孙泉泳说,“在市场热销的品种上,手中有量,市场就会找上门来;手中没有存量,才是我们追着市场跑。”

       今年,林溪菌业合作社引进了全县第一条电脑恒温烘干设备,将干菇加工成本从每斤5元降至2元。孙泉泳说:“如果要再投入一条精深加工生产线,必须达到一年3000万袋种植。而留坝全县的种植量有800万袋,还不足以保证精深加工的原料投入。”

      由于陕南“七山两水一分地”的现状,大面积土地“分散化”经营,几乎无法推广东北和关中地区的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并直接导致了现代农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水平落后。什么是符合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之路?如何力破山区农业“分散化”之困?

       以汉中为例,农业分散化种植与经营比例达70%以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7%,贫困人口占全省近七分之一。然而,这不意味着陕南可以脱离山区实际,或始终进行“小而散”的缓慢发展,它需要从单家独户的农民出发,立足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革新。

       2014年初,汉中市出台《关于实施农业倍增工程的意见》,从研判山区农业实际出发,在农牧业、林业、渔业等优势产业上,支持集约生产、精深加工、市场流通、品牌打造等,计划用7-8年时间,使全市农业总产值在2012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用5年时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倍增。

     “发展农业不能忘本。小产业做不大,大产业做不活。究其原因,我们对山区现代农业的基本情况研判不足,导致种植与市场‘两张皮’,农民与产业‘两张皮’。”西乡县委书记马世生分析:必须把农户紧密联结在产业链条上,从统一种植品种和质量入手,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化和产品标准化,引导山区农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至目前,汉中市农业倍增工程,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已拉动农业全产业链生产总值达557.6亿元,农民收入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2-3个百分点的年均速度持续增长,全市13.8万人实现脱贫。现代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从规模到产量,均居全省之首。

        2014年,汉中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55个,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5个,全市合作社成员总数达8.9万人,带动周边农户19.3万户。这其中,全市食用菌产量达3.1万吨,专业合作社92家,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孙泉泳说:在林溪菌业合作社成立三年以来,采用土地入股、用工入股等方式,发展香菇标准化种植,吸纳贫困户社员达80%,年带动贫困户增收4万元以上,“每个农户真正成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主体和受益主体”。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9: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产业链”升级版:“全省首家”在沪挂牌粮油企业

       2015年3月,汉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珑津木本油业公司。2014年9月至今,汉中市双亚粮油公司与珑津木本油业公司,先后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版和E版成功挂牌,取得了汉中农业龙头企业股权市场的“零突破”。

       双亚粮油,致力于开发汉中“有机产品”系列,是全省首家在沪挂牌的粮油类农业企业。珑津油业,专注于开拓绿茶籽油等木本油业市场,是陕西省第三家在E版挂牌并融资的企业。自2013年始,汉中市政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上市”培训与准备,承载了陕南企业做大做强的多年梦想。

汉中仙毫

汉中仙毫

     “汉中仙毫”清洁化生产车间。记者 朱剑 梁潇 张权伟 文/图

       陕南地区的发展优势,在生态、在绿色、在农业。一家汉中当地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谈及:自“中航电测”成功上市以来,时隔数年汉中再无佳音。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这一次走出去的是本地农业企业,吸引了“天达航空”等企业纷纷观摩。显然,这是汉中深化“全产业链”理念,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的一个成功案例。

      截至2014年,汉中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5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10.9亿元。根据农业倍增“全产业链”统计监测结果,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提高到0.36:1。

       为什么以“全产业链”升级引领农业发展?有别于把农业局限在“田间地头、大棚圈舍”的传统思维,“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又被称为“第六产业”。以汉中绿茶产业为视角,从生态茶园到品牌茶叶,至高端茶油、茶文化旅游,这是一个‘接二连三’的优势产业链条,最终达到“1 2 3大于6”的综合效益。

       2014年,汉中市茶园总面积达到95.68万亩,茶叶总产量3.3万吨,有15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打响了汉中仙毫的全国知名品牌,进入北京全国最大茶叶交易市场,生态茶园旅游方兴。而在国内绿茶高度竞争的“搏杀”状态之外,高端绿茶籽油的国内市场才刚刚打开。

       组织农户是主体,龙头企业是动力,市场定位是航标,全产业链是方向。目前,汉中珑津油业已实现融资700万元,用近四分之一的设计产能占据了国内市场的40%。珑津油业副总经理邹有斌预计:以每斤绿茶籽油均价150元计算,汉中市茶业的综合潜能至少增加100亿元。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社科普及名家孔祥利表示:“近年以来,汉中农业多个特色产业的重要突破值得肯定。目前,汉中农业‘标准化、链条化、品牌化’的先进理念,正在将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营销平台等环节有效嵌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种养殖到农产品加工、流通、消费,从低端到高端,从田间到餐桌,实现了‘产业竞争力、食品安全、生态保护’的综合效益。”

       邹有斌还谈及:“珑津油业‘茶油生产专家’的定位,在汉中茶业资源的成熟基础上,填补了国内高端市场的空白之处。同时,由于高端产品的市场是外向型的,它往往以一张高端的、核心的产品面孔突围,便将一条产业链上的多样化产品,深深嵌在了高端消费视野。”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9: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品牌农业”走出去:因生态而驰名,因水源而“结缘”

      2014年12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正式通水之际,很多人还不曾注意到,陕西汉中正有一队“水源地”农业代表团,在京津地区展开积极交流,计划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与受水区之间,建立“产品走出去、产业请进来”的合作桥梁,合力推动“品牌农业”发展。

     “品牌农业”,被称为是一场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工业革命。汉中“品牌农业”走出去战略,确立了以汉中农产品“有机、绿色、安全”的品牌竞争力,以“汉中有机大品牌区域公用品牌 企业自主品牌”的农业大格局,让汉中特色农产品全面走向“品牌化”。

      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谈及:连续十年,陕南“生态循环”的农业模式,见证了一个“苦练内功”的夯基阶段。以保证水源地和农产品的安全性为目标,汉中对种植投入品的严格管控、对产出品质量的全程追溯,极大提升了农业的品质、规范和档次,是“真真正正的生态农业”。

      因生态而驰名,因水源而“结缘”。今天,陕南迫切需要打响一张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品牌,以产业联盟尽快形成领军集团和优势品牌,将农业以及关联产业的品质实力凝聚,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和引汉济渭工程库区,首先在受水区的广阔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3月13日,汉中市政府与省供销总社洽谈,在西安建立汉中农产品营销平台,开展水源地汉中农产品进西安活动月,加快推动汉中企业入驻西安“雨润全球采购中心”。略阳西广香猪企业在入驻中心当日,已签订“巴马香猪”冷鲜肉700万元的西安市场合同。

       品牌农业,是企业信誉度的凝结,是产品差异化的特色,是品质文化上的博弈,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一旦“品牌农业”在消费者心中确立起来,就会成为质量安全的象征、消费文化的符号。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汉中有机大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努力,“汉中仙毫”品牌市场价值达15.4亿元,“城固柑橘”品牌市场价值8.73亿元。“褒河蜜橘”、“留坝香菇”、“留坝黑木耳”、“留坝蜂蜜”、“汉中大鲵”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标达11个之多。

       不过,在“企业自主品牌”提升上,这里还有待一个“新的飞跃”。目前,汉中全市获得省级名牌产品认证28个,国家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40个,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认可度正在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汉中农产品出口创汇2400多万美元,较上年增长17.1%;全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在1.5亿元以上。

       3月,在“全国农产品主食加工示范园”汉中科润公司。公司负责人王建军在推介汉中优质籼稻的专利产品之余,还举了两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北京顺鑫鹏程一家的生鲜猪肉品牌,供应了北京市场的43%;河南双汇等三家知名上市公司,带动500多个食品加工企业,“品牌农业”产值上千亿元,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效应。

       于是,在水源地与受水区的协作对接中,除了对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达成合作,汉中农业“产业请进来”的步伐也在加大。例如:北京顺鑫公司已先期投资3000万元在汉中建设原种猪场;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在汉建设30万吨饲料厂、组建汉中生猪产业联盟金融信贷担保公司,引进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