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1、天台夜雨 地址:天台山天台山位于汉中城北约35公里,是汉中盆地周围群山的高峰。山径小道曲折环,石台阶梯层层而上。峰顶鸟瞰江河如带,群山如丘,云似耳旁过,故有“南天门”之设。山间泉水清沏?绕,奇峰怪石,天着画意,风景非常优美。明、清诗人有的感概不已,清朝严如?“游天台山”诗云:“苍苍石困立嵯峨,险道新盘山旧阿,地狭寺随峰势转,僧归身带野云多,金铺画暗门常闭,画壁年深彩渐磨。. k8 `2 j( T: I# R) _/ Z
8 D g) w( N( L2 }7 P 从山下盘旋而上,途径吸呼泉,舍身崖、南天门、瓦寨顶(峰顶)。寨顶平垣,面积约九亩左右,有明代修建的“药王殿”,殿前后有古松柏。
$ y) K" p0 b2 j3 a& T天台山因其高耸巍峨,易积云雾,气候多变,忽晴忽雨,加之昼夜温差较大,每当夜里温度下降,云雾凝结成雨,因而有人把此自然现象又以神话色彩渲染为“天台夜雨”。
1 z. Q1 M& c" Y' e, y
汉中八景
6 o& z! U6 y. r' J) G天台山3 u, T6 Z+ M/ G( h" T) K$ U- f+ f
) u9 g) Y; s+ w$ Y' Q$ r 2、汉山樵歌 地址:汉山汉山在汉江南岸偏西方向,距汉中市区约20余公里。山径曲折,石阶相连。山前村镇“歇马店”,相传刘邦驻军汉中时,曾于该处下马歇息,遂以“歇马”为名。山上有马鞍峰、青山沟、黄草坪、牛卵寨等地,岗峦四布,沟谷纵横,梯田重叠,竹树丛生,风光秀丽,景色如画。山后有黄龙、黑龙二泉,细水长流,便于灌溉,为山地重要水源。
3 Q; N2 l( ]9 w, j) B2 T& E$ h% |6 w6 Y" {
汉山附近的农民,每于农闲时成群结队上山打柴,一面辛勤劳动,一面高声唱歌,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叫作“对山歌”。汉山的秀丽风光和樵夫的嘹亮歌声,回荡山谷,随风飘逸可达数里。协调地组成一幅自然美景,这就是为“诗人”们赞美的“汉山樵歌”。 & Z# H6 ]# c& Z& G N& y
0 g( L/ ~" R; W$ g' t" l 但是,旧社会里贫苦农民的生活,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样美好,下面抄录两首民歌,说明“汉山樵歌”的真实内容:一担干柴双肩挑, 双肩挑起一担柴,砍柴人儿没柴烧, 急风暴雨天上来。地主高楼摆酒筵, 吹得高楼成平地,樵夫坡前割野划! 下得满坡红花开。
8 c$ z/ r% p9 P, S3 A* y
! T: w1 _2 T: m$ U" \ 3、龙江晓渡 地址:褒河褒河下游,古名黑龙江。褒水从龙江铺与长寨街之间横穿而过,南流约五华里,在柏乡街与汉水汇合。 5 D, }! K) s# H0 P7 {. B- d0 ~
2 ~6 g6 ]0 j- D# E% f9 A
龙江铺与长寨街之间的褒河古渡,又名龙江渡。渡口两岸,泥沙淤积,形成大片沙洲。芦苇遍钸,杂树丛生。晚秋季节,枫叶红,芦花放,水鸟成集,飞雁成行,一派江南芦荡风光。每值破晓,天边朝霞辉映,江上簿雾弥朦,满载行人的渡船迂回在鳞鳞细浪的江面上,与周围沉浸在晨光照射之下的景物互相印衬,组成一幅“龙江晓渡”的美丽画图。
4 }+ p8 t" f( V6 l4 L
1 m' m% p8 ?- N+ T( I5 e. C 4、梁山石燕 地址:梁山梁山距汉中城西约15公里,系海底沉积岩经地壳运动形成的山峰,岩层结构,交为完整的保存了地壳变化的情况,为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标本。石燕是古代海底动物腕足类的化石。它和泥沙同时沉积海底,受海水压力变为沉积岩。后经地壳变化,海底上升,成为陆地,陆地表面皱揩,成为山脉。山石风化,又变为泥沙,动物化石和周围泥沙分离,露出地面。人们常见的石燕,就是这类化石的一种。
4 ^+ ~5 r% S, J; m: ]7 w6 F7 M r( s9 X+ ]& @8 d, a* ^6 A
远在三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汉中还处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因而,这类化石,在海底沉积岩形成的梁山上经常出现。苏东坡的《喜雨亭记》中,有“风欲起而商羊(鸟名)舞,天将雨而石燕飞”的描述。“梁山石燕”成为汉中特有的珍奇异物。梁山风雨也被人们视为奇妙的景物。
" e9 Q9 R. R% v! C* g
I" u: q$ G5 j! B1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