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897|回复: 3

[历史] 李宗仁在汉中行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1 13: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5年6月,抗战处于决战之时,蒋介石携陈诚、白崇禧等来到汉中,参加了中央陆军学校汉中分校第十八期学生毕业典礼,其次子蒋纬国(青年军206团营长)当时也在汉中,随行一起观看山地兵团的实战演习。图为蒋介石和李宗仁(左一)及陈纳德将军等人合影。‍

  1943年9月,蒋介石批准设立汉中行营,全称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任命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为行营主任,下辖第一、第五、第十战区,指挥华中、西北等地对日作战。

  明升暗降

  李宗仁,广西桂林人,字德邻,为桂系首脑。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达6年之久,驻跸鄂西北小城老河口,指挥所部接连重创日军,共打退了日军100多次进攻,歼敌近10万,将日军阻止在鄂西北,彻底打破了日寇进攻重庆攻占大西北的梦想。李宗仁的第五战区,成为国民党军队抗战的典范。加之台儿庄大捷的衬托,李宗仁的威望如日中天。

  蒋介石害怕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力量壮大,煞费苦心地将李宗仁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调升为汉中行营主任,明升暗降,削其兵权,消其锐气和影响。蒋介石拟以此为过渡,使李宗仁逐步退出权力圈,最终成为一个没有实权的元老。

_副本

_副本

  汉中行营名义上介于军委会与各战区之间,管辖各战区党政军要务。但各战区历来由军委会直接指挥,汉中行营设立后并无变更,只是各战区向军委会的报告亦送一副本给汉中行营。至于行政和党务,李宗仁根本无法染指,汉中行营无非是例行“备查”、“照转”而已。

  1944年3月,李宗仁离开湖北老河口,风尘仆仆赶到陕西省汉中市,建汉中行营于汉中路道衙门(今汉园宾馆)。由于实权操在蒋介石手中,故李宗仁在汉中军务活动较少,以习字、弈棋、听戏、访友为乐,轻车简从,生活朴素,平易近人,有“好好先生”之称。

  李宗仁喜与知识分子为友。他与历史学家萧一山在汉中的交往被传为佳话。萧一山,江苏徐州人。自幼聪慧好学,19岁时由山西大学预科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立志为中国史学开拓新境界。课余埋首著作,两年时间,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文笔流畅,史料详备,治史严谨,一经出版,即引起史学界关注。毕业后任教清华大学,与梁启超朝夕共处,锐志向学,治清史益力。抗战爆发,萧一山应东北大学(迁址四川三台)、西北联大(迁址陕西城固)之聘,先后出任两所大学的文学院院长,还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议员。萧一山心怀坦荡,忧国忧民,参议会上快言直语,指斥时弊,深为李宗仁所钦慕。李宗仁调任汉中行营主任时,萧一山正执教西北联大,李宗仁与其在城固校园结识,竟是一见如故。此后,李宗仁经常邀萧一山去汉中官邸长谈(联大距汉中40华里),品茗饮酒,结为好友。后来,李宗仁邀萧一山出任北平行辕秘书长,兼代华北文法学院董事长。此乃李宗仁欲借重萧一山声望及与学术界的深厚关系,谋求与北方上层文化人士的联系,从而取得同情与支持。这也是李宗仁后来竞选民国副总统下的一手妙棋。萧一山欣然应承,后由汉中携眷飞抵北平,参与筹组北平行辕的成立。同时,他还力荐陕人王捷三(曾任陕西教育厅长)出任行辕政务处长兼北平华北文法学院院长,荐西大教授王文萱、蓝文澄出任北平行辕参议。李宗仁都一一照准。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3: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秘密布局

  在汉中行营任上,李宗仁为了防止桂系力量被蒋介石削弱,对桂系内部关系的调整作了不少工作,还秘密布局抗战之后桂系势力范围。这一切使蒋介石非常恼怒,1945年6月,蒋介石巡视汉中,李宗仁携汉中党政军官员到机场接机,时任青年军第206师616团2营营长的蒋纬国(蒋次子)亦同往迎接。蒋介石下机后,即对蒋纬国指桑骂槐:“为什么不好好地在部队里,跑到汉中来胡闹”,表明对李宗仁的不满。

  汉中行营建立后,地方告状者不少。李宗仁召集陕南各县军政首长会议,说:“我是以战区工作为主的,对地方军政事宜不想过问。但民众呈诉我处的,又不能推拒,只得批给你等有关部门,希你们尽力公办,并报呈销案。”李宗仁还在行营大门外设批示栏,凡有诉状,皆迅即批示公布,对地方推诿懈怠起到一定震慑作用。

  李宗仁还经常到各中小学视察。他发现属下一些军人到学校滋事捣乱,便下令严厉查办,还手书告示于大红纸上,贴在各学校门口:“教育重地,严禁骚扰,一经发现,严惩不贷。”从此,各校秩序井然。

  1945年8月10日,传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汉中市民得知后,皆喜形于色,锣鼓喧天。入夜灯火阑珊,爆竹声彻夜不绝。一个宁静的汉中市,顿时沉浸于狂欢的氛围中。李宗仁也在官邸摆了两桌酒席庆贺抗战胜利,饭后,还乘兴举办家庭舞会。为了在战后谋求更大利益,当晚,李宗仁把参谋长王鸿韶、顾问石颖、黄雪邨留下来商量。李宗仁说:“战后行营和战区都要裁撤,我们回广西吗?拳头大的地方施展不开。”最后拟定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李宗仁命他们起草了给蒋介石的电报:“一是祝贺委员长‘领导抗战’的胜利;二是表示追随蒋完成北伐统一大业,兹又赢得抗战胜利,奠定国家民族复兴之宏基;三是八年来坐镇前方,身心交惫,请求予以名义出国考察,藉资休养。四是重视战后中共问题,虽然严重,但若善为筹处定可弭于无形”。李宗仁强调,这第四点才是重点,只要中共存在,蒋介石就要考虑我的安排。

  果然,蒋介石接到李宗仁的电报之后,即在一个晚上亲自和李宗仁通了电话,对李极尽安慰怀柔。8月底的一个晚上,白崇禧在重庆电话告诉李宗仁,中央正考虑要李到华北去。过了两天,蒋介石果然以电话告诉李宗仁,中央打算发表李任北平行辕主任,征求李的意见,李当然表示“唯命是从”。过了几天,李宗仁就正式接到军委会发表他担任北平行辕主任的命令。这显然是一次重要提拔,同时由一个偏僻的汉中小城,一跃而到“故都”北平,无论从任何方面说,都不知优越多少倍。这个消息一公布,不仅李宗仁本人感到欢欣鼓舞,就是当时所有汉中行营的官兵也都额手称庆。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3: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庆祝抗战

  1945年9月3日上午,在汉中市北教场(今万邦时代广场),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大会,笑容满面的李宗仁任大会主席并致词。当晚还燃放礼花庆祝。汉中全城热闹非凡。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可以看出蒋李斗法。抗战胜利后,李宗仁为加强桂系力量,曾在汉中招收编余军官,共收编300余人,成立了军官大队。某日,收到军官队某军官一书云:“一朝胜利,两袖清风,三餐不饱,四海飘零,五内如焚,六亲无靠,七七奋战,八载辛劳,九死余生,十分凄惨。”表示对生活处境的不满。李宗仁当即在周会上告知军需官,每月一日、十五日分两次按时发饷,不得误期。并说:“如有特殊困难者,可另上报解决。”抗战胜利后,李宗仁本想带走军官队去北平行辕,但为蒋介石所知,不准带去,只好留交宝鸡军官总队。

  10月26日,李宗仁率参谋长甘沛泽、主任秘书黄雪村等由汉中乘坐“美龄”号飞北平赴任。“美龄”号本是蒋介石的专机,蒋临时拨李使用,并派6架战机护航,算是给足李宗仁的面子。李宗仁在汉中之所以拖延到10月底才到北平赴任,也有一段原委。多疑的蒋介石为了削弱北平行辕的实权,在发表成立北平行辕并李宗仁任主任的同时,也发表孙连仲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省府设在保定,长官部设在北平。这样,北平行辕的军政指挥实权,就落在孙连仲手里了。山东方面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省主席,直接对中央负责,山西阎锡山的绥署是独立门户;绥远第十二战区傅作义,也自有一套炉灶;热河省主席刘多荃在防区上又和东北行辕扯不清关系。名义上,北平行辕辖5省三市,但李宗仁哪个省市也管不了,北平行辕事实上就成为空架子。李宗仁在辖区内没有多大的实权,连发给属下20支步枪也做不了主。最使李宗仁感到面子难堪的是把北平日军受降大典交由孙连仲主持。在受降典礼上,李宗仁既不能不参加,又不便作为一个观礼人出席,那只好等待受降大典过去以后再到北平来。受降典礼是1945年10月10日在故宫太和殿前举行的,典礼后半个月,李宗仁才到北平,这就是他迟来北平的原因。

  李宗仁在汉中行营一年多时间,就此画上句号。

a
0 0
  @ME: 
发表于 2015-3-12 15: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往事已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