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他们是一对教师夫妻,在边远高寒山区的村小坚守24年,不计工资报酬,建成“夫妻学校”。他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文化,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筑牢人生的根基。
宁强县二郎坝镇中心小学教师李元斌、何桂萍夫妇,2014年在由TCL公益基金会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首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评选活动中,李元斌荣获十大“烛光榜样”称号。
校长张著介绍,由于学校老师比较少,李元斌和妻子何桂萍除担任三、六年级的班主任外,李元斌还要负责校园的安保,何桂萍则还临时为学校附属幼儿园的孩子上课。在他们的宿舍里,简易床、办公桌和简单的洗漱用品组成了他们夫妻在学校的家。
夫妻学校
李元斌夫妇正在和宁强县二郎坝镇中心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做游戏
夫妻学校,24年扎根大山育春苗
站在校园里,看着美丽的校舍和塑胶跑道,让人很难感受到24年前李元斌夫妻创建“夫妻学校”的艰苦情景。2001年,李元斌用铁锤敲打半块炉铁,发出“当,当当!当,当当”的上课铃声,夫妇俩在高寒山区教书育人的感人画面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1990年9月,高中毕业的李元斌和何桂萍分别被聘任到宁强县二郎坝乡白果树村小和二郎坝乡中心小学(现二郎坝小学)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993年7月,李元斌和何桂萍结为夫妻。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活,时任何校长将何桂萍调往李元斌所在的白果树村小任小学低段语数教学。
在这所学校里,只有两名老师,李元斌是校长,他唯一的部下就是他的妻子何桂萍,学校也因此被称为“夫妻学校”。夫妻二人同心同德,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把这所条件艰苦的学校办得有声有色。
1998年,在全县大力改善村级危房校舍期间,李元斌四处奔波,到县教体局要建校款。由于条件太差,运费高,资金短缺,校建工程十分缓慢,直到2000年才完成。学校建设期间,夫妻二人无处上课,便租农房作为教室临时上课。农房地面潮湿,暑天地上能踩出水,冬天水结冰,他们白天和学生一道提着炭火上课,晚上还得在这里住宿,李元斌也因此患上了关节炎。
“我们把学校当自己的家来建,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去教,桂萍跟我吃的苦太多了,但我们不后悔,因为我们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神圣称谓,对得起学生家长对我们的期望。”李元斌说。
在当临聘教师的16年里,李元斌夫妻在条件异常艰苦的白果树村小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由于他们家不在白果树村,所以做饭的粮食、蔬菜全部要从十几公里外的二郎坝村的家中背上山来,经常是丈夫背粮食,妻子背孩子,走3个多小时才到学校,途经花岩子路段,崎岖险峻,因修路常不通,他们不得不翻山绕岭走更远的路。
当时,边远山区代课的很多教师忍受不了清贫的生活,他们也茫然过。但每当看见大山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李元斌夫妇还是留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学生在全乡各项竞赛活动中屡屡获奖,奖状、奖牌贴满了办公室长长的一面墙,李元斌还获得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06年9月,教育部门将他们转为公办教师。2007年9月,宁强县进行撤点并校,“夫妻学校”——白果树村小被撤,李元斌、何桂萍夫妻二人分别调往水田坪小学(现二郎坝镇中心小学)和二郎坝小学。2009年9月,何桂萍又被调往水田坪小学(现二郎坝镇中心小学)任教,夫妻二人又来到同一所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