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陕南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省内也远远落后于关中和陕北地区。而通过工业化的方式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并不适合这一地区。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区县选择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日,陕西省旅游局办公室人员前往陕南汉中城固、西乡等地,对这一发展模式进行了调研。
3 ]( o0 K- }! U8 x5 I( K, H( q, X( z$ M
陕南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 F5 N! Z3 I. s8 E3 H% u$ z9 k5 Q, O
2 A% e4 S$ Q5 X+ `
陕南秦巴山区是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范围包括汉中、安康、商洛全部县(区)和西安市周至县以及宝鸡市太白县,共计30个县(区),占国家确定的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76个县(区)的39.5%,是陕西最大的连片特困地区。全省56个国家贫困县中,秦巴山区有29个,占全省多一半;从贫困人口来看,全省有近40%集中在秦巴山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事业也严重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发展水平也较低。
0 [: d5 D* d. j; k' B
/ q6 [7 B+ R& I2 x) ?7 X 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所以落后,主要在于区域条件先天不足。这一区域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高山延绵、丘陵广布、盆地和川道狭小,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可耕种农地面积小,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上地理特征与气候原因,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泥石流、洪水等灾害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3 C8 ^ ]! w+ H1 M$ U1 `5 z% t! I7 G
$ L* M& f4 A. \+ T* e
农业发展先天不足,工业化发展之路受到限制,这就是陕南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境。虽然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大量富余劳动力背井离乡,前往发达地区务工。4 y d1 ~4 [+ E! ^
, ~' N i: o' d. D- I z. k
|
|